“鹦鹉螺”号已经在深海连续工作了数周,船上的考古学家、科学家和工程师们24小时轮班搜寻海底沉船。这艘潜艇的负责人罗伯特·巴拉德,一生致力于他的海洋探索梦想,“我们在海底寻找人类历史遗失的章节,我们以前从未阅读过的章节。”这时,监控器上出现了小黑点,这意味着发现目标。巴拉德随即派出他的“海底之眼”——两台远程控制探测仪深入水中。一台名为“大力神”,触角上装有高像素录影机;另一台名为“百眼巨人”,以2400瓦电力照亮海底世界。“鹦鹉螺”号拐了个弯,发现一艘巨轮呈现在眼前,船头深深地扎进海底,探照灯照在它的舷窗上,“它们看上去像眼睛,100只眼睛,像那些死者的眼睛,在看着我们。”巴拉德形容,那看上去像一间闹鬼的屋子。

那天是1985年9月1日,在大西洋海底沉睡了73年的泰坦尼克号残骸终于被发现。罗伯特·巴拉德,也因此声名远扬。
这确实是项伟大的成就。在泰坦尼克号沉船发生后,关于其残骸的打捞就一直被许多人视作重要的事业。这艘邮轮的残骸因它曾经的奢华和历史性意义,蕴藏着极大的商业利益,上个世纪60年代,就有一些商人联合成立了一个名叫“泰坦尼克财宝”的公司,为打捞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但打捞的难度太大,海底的压强大约是404个大气压,困于当时的科技条件,没有人能将打捞行动付诸实践。加上事故发生时,船上发出的求救信号所报告的位置,后来被证实位置并不准确,直到声纳技术的发展成熟,才为寻到泰坦尼克号残骸提供了基础条件。当发现眼前这艘巨轮就是泰坦尼克号时,“鹦鹉螺”号上的人们兴奋得又蹦又跳,相互拥抱、庆祝,但巴拉德突然意识到,“我们不应该在别人的坟墓上跳舞。”

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散落在残骸周围的无数双鞋子,“妈妈的鞋,女儿的鞋,男人的鞋,船员的鞋,像一座座墓碑。”
当人们都为巴拉德发现了泰坦尼克号而庆祝时,他的母亲并不为此高兴:“你发现了泰坦尼克号,实在太糟了。你知道,你父亲和我都为你上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而骄傲,希望你能成为科学家。可是现在,人们只能记住你是泰坦尼克号的发现者。”

事实上,此后的25年,罗伯特·巴拉德一直从事海底研究工作,他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海底探险事业,除了泰坦尼克号,他还发现了具有传奇色彩的德国战舰“俾斯麦”号和二战期间的约翰·F·肯尼迪指挥的PT-109潜艇残骸。
他引导了一场探索海底世界的革命,但人们今天提起他依旧只喜欢冠以“发现泰坦尼克号的人”,他微笑地接纳了这种名利,“我需要筹款,来服务我的科学事业,所以我不得不自我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