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7-26 07:37 AM 编辑
腾讯公益 Sep 7, 2015
第七十六期——抗战老兵,永远的丰碑
本期编辑:王倩
合作媒体:腾讯大闽网
71年前的一天,在湖南鸡脚山的山谷里,119名中国军人刚刚停止了呼吸。全连125人,16岁的杨志道成为仅存的6人之一。他们草草安葬了战友,立起一座简陋的纪念碑。
71年后的这天,这位陆军74军的老战士坐在自己乡间的家中,默默地嘬了几口烟。氤氲中,他的眼眶悄悄湿润,却始终没让眼泪淌出来。
李佛龄,陆军第62军(后编入63军)152师炮兵。1938年腊月,李佛龄被“抓壮丁”,次年出现在粤北抗日的战场。老人的卧室四周和顶上由塑料膜和对联包裹着,是为了防止房子漏雨和落下土块。
初见李佛龄老人那天,我们是在他家的田地里找到他的。百岁老人仍能孔武有力地挥舞柴刀,干净利落地收拾杯口粗的柴火。
何美珍奶奶是我们采访的第一位女兵,当时在陆军208师直属大队通讯支队。奶奶所住的老房子由于电路问题,不能安装空调,即使开了电风扇,房间里依然像桑拿房一样。奶奶的床头和墙上贴满了自己和朋友们的合照。
抗战胜利后,何美珍留在漳州市区的西桥小学教书。老伴已过世,育有四女。“每年,我的学生们都会来看我,所有人都对我很好!”她自豪地向我们诉说着满墙的学生照片。
欧启振是黄埔军校二分校十七期21总队5大队步科学员。初见时,他已离不开轮椅,围着围兜,也已记不清许多事情。
他不住地哭泣,不住地重复着一句话——“难得啊!难得啊!”。他一边说着,一边不时抚摸着我的头,仿佛爷爷抚摸孙子。
林国桢,黄埔军校十八期化学兵科学员,陆军第九十七军防毒组员。“我去考军校,是为了国仇家恨!”今年6月,林国桢激动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