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在历史上什么样?
新浪图片 2016年06月21日
通州,如今已经从北京行政副中心升级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正举全市之力,再造一个“新北京”。通州如何变身,我们将拭目以待。通州自古为重镇,历来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的说法。那么,历史上的通州什么样?这些照片将会告诉你。供图|通州区图书馆
通州塔,即燃灯佛舍利塔,塔身正南券洞内供燃灯佛,故名燃灯塔。燃灯塔是通州的地标,是一座镇河塔,位于通州旧城北门内,创建于北周时期。此照片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记录通州地区的图片资料之一,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由随军摄影师所摄。。摄影|费利斯·比托 供图|通州区图书馆
永通桥即八里桥,位于州城西部,1446年建成。桥两侧为汉白玉石护栏,桥上雕狮、麒麟和镇水兽,是拱卫京师四大桥(卢沟桥、朝宗桥、马驹桥)之一。1860年9月,僧格林沁率蒙古骑兵及步兵与英法联军在此激战,史称八里桥之战。摄影|费利斯·比托 供图|通州区图书馆
通州城北在1967年建有潞河男塾,后发展为包括大中小学和一所神学院在内的教育机构,名为潞河书院。1901年,美国传教士利用庚子赔款在通州新城南门外兴建医院、学校、教堂、传教士住宅等。1902年,在潞河书院旧址建成卫氏楼。今天,这里是潞河中学。供图|通州区图书馆
与潞河中学相邻的潞河医院也是美国传教士利用庚子赔款所建的教会医院,1903年建成。图为1905年,潞河医院医务人员与部分病人及家属合影。供图|通州区图书馆
1917-1919年,通州街头。摄影|西德尼·戴维德·甘博
20世纪20年代的小红牌楼,在新城南街与大红牌楼胡同相交之处。明代在大运西仓与负责漕运仓储衙门——忠瑞馆之间形成一条大街,是守卫北京、长城部队和八旗官兵领取粮饷和俸粮的大道,在南北口各建一座牌楼,北大南小。此牌楼于解放初期拆除,遗址无存。供图|通州区图书馆
说通州必说大运河。这是20世纪30年代的北运河。北运河是流经通州和天津的一条河流,也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段。1901年,京津铁路修成通车,漕粮自天津乘火车直运到北京,北运河停漕。由此,北运河上民间商运开始繁盛。供图|通州区图书馆
除了大运河,通州境内还有通惠河、温榆河等河流。这是约20世纪20年代,停漕后的通惠河。1901年,北运河停漕后,通惠河剥运漕粮的船只改为民用或商用了,通惠河也成为了达官贵人、城市居民休闲游玩之处。供图|通州区图书馆
通惠河上的二道闸,约摄于20世纪20年代。二道闸是元代郭守敬主持开凿通惠河时共设置的24道闸口之一,位于今朝阳区王家庄附近的庆丰闸遗址附近。民国时,京城里的人于清明时节常扫墓、泛舟、观景、踏青于此,此景解放后就渐渐消失了。供图|通州区图书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