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6-26 10:50 AM 编辑
腾讯网 Mar 8, 2016
2016年 第16期 | 总83期
摄影:柳涛 编辑:田野
闽南渔村“女汉子”
福建惠安女以奇特的服饰,勤劳贤惠的美德而闻名。花头巾、蓝上衣、宽裤筒、银裤链是传统惠安女服饰的标配。渔村男人常年出海,家中和村里的事务由妇女承担,无论粗活、重活,还是细活、轻活,样样都得干。
福建惠安县崇武镇大岞村地处东海和南海交界处,是三面环海的小渔村,这里是闻名中外的“惠安女”的集中居住点,也是崇武国家一级渔港的所在地。如今,村里盖起了一座座西式的小洋楼,装修华丽。(摄影:柳涛 编辑:田野)
惠安女以奇特的服饰,勤劳贤惠的美德而闻名。花头巾、蓝上衣、宽裤筒、银裤链是传统惠安女服饰的标配。她们大都皮肤粗糙黝黑,神色沧桑刚毅。2006年8月6日,大岞女子海防民兵在进行演习。这是全国唯一有编制执行巡逻任务的惠安女民兵哨所。哨所现有编制10人,指导员(男性)、哨长各1名,女民兵8名。
据了解,崇武全镇渔业总产量7.49万吨,产值3.89亿元,被福建省政府列为“渔业十强镇”。目前,在崇武生产鱼卷的企业和家庭作坊已达180余家,年产量达4000吨。图为惠安女在港口等待回港渔船。
大岞村是一个以渔业为主的村落,全村一万多人,从事渔业生产的有2000多人。崇武镇文化站站长黄祖贤说,“渔村男人常年出海,家中和村里的事务由妇女承担,无论粗活、重活,还是细活、轻活,样样都得干。”长期在海边劳作,孕育了惠安女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服饰。图为一名惠安女在补鱼网。
惠安女服饰的每一个特点都有相应的内涵,包头巾、戴斗笠主要是为了在海边劳动防风防沙,同时体现了女性成年后不让男性看到自己面容的传统观念。2006年,惠安女服饰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惠安女的短袖、收腰上衣,为的是方便劳动并不被海水弄脏;宽筒裤是为了搬运东西和行走方便;银腰带是惠安女已婚的向征,一般已婚者常在手工绣花腰带上搭配银裤链,宽度由一股至九股不等。用腰緾万贯形容惠安女的银腰带也不为过,它的市价为1-2万元左右。
大岞村以前没有港口,每到台风季节,渔船就到周围的村子躲避。1986年,村子组织在家的惠安女肩扛手挖,用辛勤的汗水建起了自己的港口。
张玉兰在开三轮车拉客,在大岞村,几乎所有开三轮车跑运输的司机都是惠安女。
除此以外,崇武镇还随处可见挑砖、抬石的惠安女。图为在大岞村建筑工地做小工的惠安女。
1972年,大岞村汽配厂岗哨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