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02|回复: 2

[史地人物] 【存在】第10期:佛门孤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4 11: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6-5-4 10:53 AM 编辑

腾讯网   2014-06-16
佛门孤儿

本期编辑:刘静
摄影报道/周岗峰


0.jpg




1-compressed.jpg
从1996年开始 ,紫峰寺的方丈释耀概不间断地收养孤儿 ,至今到底收养了多少孤儿,他也说不清 。 没有零食、没有游乐园,没有电影,没有父母的疼爱,陪伴这些孩子的只有经书、佛像、收音机里24小时不间断播放的佛乐。偶尔孩子们会聚集在一起,看《济公》的碟片,沉浸在电视带给他们的快乐之中。




2.jpg
5岁的如童患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在“借孤儿事件”后,如童的病得到关注,前往广州医治。 现如今 ,如童能勉强支撑着墙面行走。方丈给孩子们起的名字以“如”字开头 ,有些像法号 ,也有些像潮汕人起名中 ,家族同辈都用一个相同字的习俗。




3-compressed.jpg
邱阿姨来寺庙8年了,主要负责照顾刚出生的孤儿和智障儿童。这里大部分孩子都是她一手带大的。她用自己的土方子治愈过不少孩子的疾病,因为来自附近的花园村,孩子们都喊她“花园姨”。




4-compressed.jpg
18岁的林勇彬行动缓慢地帮忙干家务活 。 因患痴呆,他被父亲两三次丢弃至寺庙。目前紫峰寺门口立着木牌,告诫父母和受雇佣代丢婴儿者,“此处佛门圣地,不是孤儿院”。




5-compressed.jpg
寺庙的孩子在晾晒衣服 。这里的孩子显得有点早熟 ,虽然是孤儿 ,却习惯性地去关爱而不是怨恨世界 ,就好像照顾弟弟妹妹 ,也皆出自一份内心的“爱”。




6-compressed.jpg
12岁如浩正在砍柴准备烧火做饭。寺庙里10岁左右的孩子 ,都需要负责扫地 、拾柴 、烧火 。在寺庙里,孩子们都要承担一些类似于家务的工作。孩子们吃的菜都是自家种的,其余的所有花销都靠香火钱和善心人士的捐赠以及每个孩子每月700元政府补助。




7.jpg
12岁如浩正在清洗炒菜用的大锅。当记者询问方丈需不需要资金支持。方丈说,现有的钱够基本生活了,要让孩子们吃点苦。听到这些,反而很感动。因为他,清醒。




8.jpg
孩子们饭量特别好,两大锅稀饭,一两个咸菜都吃得特别香。




9-compressed.jpg
4岁的如微拿着扫把准备打扫院落。在寺院里年纪小的女孩也会承担一些细致、耗体力的工作。




10-compressed.jpg
12岁的如纯(左)和13岁的如璇(右)在小黑板上写写画画 。在寺庙里 ,孤儿们情同手足 。 稍大一些的孩子除了要做家务活 ,还要照顾更小的孩子。




11-compressed.jpg
一名孩子在学习功课。曾经当过教师的义工魏女士每周会来讲半天课,教孩子们最基本的小学语文数学课程,坚持了五年之久。“我不仅仅是为了所谓的“公益”而来,我要给予他们亲人般的爱,耀概师父终有一天会圆寂,我希望在那时他们遇到困难能把我当成亲人一样,让我来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难题。”魏女士说。




12-compressed.jpg
大部分时间,孩子们都在看书、练字、画画,复习这一周所学的小学课程。15岁的如叶在殿堂前的桌子上写作业。




13-compressed.jpg
孩子们早中晚有例行的三次念经,结束上午的念经课程后,他们在房间的课桌上练字。这些孩子从小生活在寺庙,习惯了寺庙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节奏,要出去适应社会并不容易。




14-compressed.jpg
周一上午的小学课程学习结束后,11岁的如新背着书包离开教室。孩子们最需要的帮助不是物质上的,而是让他们接受一定的社会化。正如每周来给他们上课的老师所言,不需要孩子们物质生活和学业上有极大提高,而是让他们知道在需要帮助时社会可以给予关爱。这种关爱是一种长期帮助,从而让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




15-compressed.jpg
目前他们并没有考虑过成年后的未来。寺里读过书的孩子不多,孩子们自尊心强,在外受到歧视,回来也不会说出来。对智力正常且有生活自理能力的孤儿来说,未来尚可选择。但对于一些身体残疾和智力严重障碍的孤儿来说,也许留在寺庙里更加适合。
 楼主| 发表于 2016-5-4 11: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门孤儿

坐落在广东省揭阳市梅云镇汤前村的紫峰寺香火旺盛,不时有香客前来拜佛请愿,寺庙门口的一块“此处佛门圣地,不是孤儿院”的警示牌和树上的监控摄像头显得有些特别。寺庙里现住着20多名被住持释耀概收养的孤儿。一年前一个“揭阳市榕城区民政局为应付广东省民政厅检查,前往紫峰寺借孤儿”的视频将紫峰寺和这群孩子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人们开始关注到这里的孩子。

每个孩子每月700元政府补助
从1996 年开始,紫峰寺的方丈释耀概不间断地收养孤儿,至今到底收养了多少孤儿,他也说不清。现如今,在寺庙生活的20 多名孤儿户口都已落户紫峰寺。
榕城区民政局的领导曾到紫峰寺做工作,但紫峰寺住持不愿让民政部门把弃婴接入民政部门的福利机构,最终只有几个生活无法自理的弃婴被接入榕城区儿童福利中心。现在住在寺庙里的孩子每人每个月有700元的政府补助。
5岁的释如童患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在“借孤儿事件”后,释如童的病得到关注,前往广州医治。现如今,如童能勉强支撑着墙面行走。
2014 年5 月5 日,民政部和国家宗教事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宗教界收留孤儿、弃婴活动的通知》,其中提到民政、宗教事务部门要积极协调公安、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为宗教界收留的孤儿、弃婴查找监护人,办理户籍登记;协调卫生计生部门适度减免宗教界收留孤儿、弃婴的治病费用,减轻其经济负担;协调教育部门帮助宗教界收留的孤儿、弃婴入学就读,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减免相关费用。

经书、课本与电视共存
没有零食、没有游乐园,没有电影,没有父母的疼爱,陪伴这些孩子的只有经书、佛像、收音机里24 小时不间断播放的佛乐,庙里的几只大乌龟和夏天山里成群的蚊子。孩子们的童年就在这严格的清规生活中度过,除了年龄较大的孩子偶尔出门去给师父买药和一些必用品,其他孩子几乎很少与外界来往。
早中晚有例行的三次念经,稍大一些的孩子除了要做家务活,还要照顾更小的孩子。其余大部分时间,孩子们都在看书、练字、画画,复习这一周所学的小学课程。偶尔孩子们会聚集在一起,看《济公》的碟片,沉浸在电视带给他们的快乐之中。
在寺庙殿堂边上一个20多平米的小房间,墙上贴满了各种奖状,几张简陋的桌椅和一块小黑板,组成了孩子们的“教室”。每周仅有一个上午,孩子们会在这里学习小学课程,曾经当过教师的义工魏女士会来讲半天课,教孩子们最基本的小学语文数学课程,坚持了五年之久。
“我不仅仅是为了所谓的‘公益’而来,我要给予他们亲人般的爱,耀概师父终有一天会圆寂,我希望在那时他们遇到困难能把我当成亲人一样,让我来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难题。”魏女士说。

未来也许会离开
大妹释如净19岁,是紫峰寺庙年龄最大的孩子。她曾经在周边的小学读到五年级,当时没有户口,如果继续上学需要交一笔钱,耀概师父也怕她在学校学坏,五年级就退学了。
释耀概师父认为,佛教中有最高的智慧道理,孩子们留在寺里也是一种修行。释耀概师父不反对这些孩子将来离开这里。现在寺庙门口有监控摄像头,一年来再没有孤儿被遗弃在这里。
随着年纪增长,如净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师父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其他孩子又太小,大多数还有残疾,我走了谁来照顾他们。”如净相信,“终有一天我会走出寺庙的。”而对于走出寺庙的生活,这个稚气尚存的女孩内心一片茫然。
【完】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4 06: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让人感慨,恐怕也只有佛门寺院还有这样的慈悲。
南无阿弥陀佛!
合十。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3 12:42 PM , Processed in 0.04836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