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38|回复: 10

《 佛陀的启示 》---- 法念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7 08: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18-10-16 04:46 PM 编辑

《 佛陀的启示 》---- 法念处(一)

137.jpg


       再来进入“法念处”,法念处的法,巴利文叫做dharma,法是观察什么呢?当修法念处的时候,同样,三要素须具足,即”精进、正念、正知”,以这三种基本的要素去观察法。

       法的内容要观察什么?观察“1、五盖,2、五蕴,3、六入处,4、六尘,5、七觉支,6、四圣谛”,观察这六个,以下约略解释法念处这六组内涵。

       在北传,龙树菩萨《大智度论》里头提到,修法念处是观察什么呢?就五蕴来讲,身念处是观察色蕴,受念处观察受蕴,心念处观察识蕴。剩下的想蕴跟行蕴,就是法念处所观察的对象,这是龙树菩萨《大智度论》里面讲的。

       这里《大念住经》不是这么讲,它把五蕴整个放在法念处里面,所以跟龙树菩萨说法有点不一样,没关系!佛典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发展与变化,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讲法,学习适应即可。《大念住经》的法念处就把五蕴放在里面。

       法念处的内容要观察什么?

       一、断五盖

        法念处第一个是讲五盖。五盖,在前面里曾讲过,还记得吗?五盖断除之时是什么情况?它是什么境界呢?“五盖断除”之时,就是证明你达到了“未到地定”。

       “断除五盖,因而生起未到地定”这一点很重要!为什么很重要?因为最基本的定就是未到地定。虽然前面可能还有个欲界定,但是我告诉大家,一个凡夫他要证果,要成为圣人,至少要有未到地定,才比较有可能性,希望大家一定要记住“断五盖”。

       “五盖”是哪五盖?一定要背起来!因为这是检证自己有没有证得未到地定的判准,“1、贪,2、嗔,3、昏沉,4、掉举,5、疑”,要背得很熟,一直念一直念、反复念。

       顺便教大家,经文若要背得熟练,就是要反复念。譬如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些句子本来不熟,就反复念这些句子,待念熟了,再念下一句“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皆空……”,反复念熟了自然就背下来。同样地,“五盖”不熟,也是重复念,就背起来了,“贪、嗔、昏沉、掉举、疑,贪、嗔、昏沉、掉举、疑”,就这么简单,这是教大家背诵的方法。

       再稍微解释一下,“贪”就是检视自己有没有“断除贪欲盖”,是说自己打坐时候,有没有断除贪欲盖,而不是对五尘,不是在动中对五尘的时候,是自己打坐有没有生起贪欲,这个要断。

       再来“嗔恨”,打坐的时候,有没有无端地对某人生起嗔恨,或想起前尘往事开始嗔恨。

       “昏沉”,有没有开始想睡觉,开始昏昏欲睡。

       “掉举”指有没有散乱心,在打坐的时候有没有“激动、散乱”。

       最后,“疑”是检查自己,对自己有没有信心,有没有怀疑自己。对师父有没有信心,怀疑师父。对于佛法有没有信心,怀疑佛法。如果有,就要断除这三种疑,”疑自己、疑师、疑法”要断。

       五盖断了,就能够到达未到地定,当然法念处也强调,观察内在的五盖就是法念处,时时刻刻检视自己的内心还有没有这五盖,就是法念处的第一种修法。

                                                                                                                                                                     
----- 大寂法师 ...待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6-1-28 0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18-10-16 04:47 PM 编辑

《 佛陀的启示 》---- 法念处(二)


二、观“五蕴”

       第二种,观察“五蕴”,五蕴一定要背,因为这是基本的佛学术语,通达它后,在研究大乘空观、大乘佛法的时候,就会如鱼得水,冷暖自知了。“五蕴”是哪五蕴呢?“1、色,2、受,3、想,4、行,5、识”或“1、色蕴,2、受蕴,3、想蕴,4、行蕴,5、识蕴”。要背得很熟。

       “色蕴”是观察自己的身体,观察万物。外在的万物或自己的身体,凡是眼睛能够看到的,都叫色,观察所有的物质现象都是具备无常、苦、无我,皆有生灭的特质,即为观察色。

       观察“受”,观察自己的感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观察“想”,怎么观察想呢?脑子现在有多少思想在里面打转?每当思想非常旺盛,在打转的时候,回过头来,观察自己的想蕴,这个就是观察想。

       “行蕴”呢?有“身行、口行、意行”。身体的造作,嘴巴的造作,意念的造作,不断地去观察身行、口行、意行,这是观察行蕴。

       最后,观察“识蕴”: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触“六尘”生“六识”,即“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碰触“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的时候,一定会产生认识作用。当张开眼睛,接触到任何一法,眼识生起。因为能够辨识出形状、颜色,这就是眼识,再下去可能就是“这个物品叫什么名称?”“那个人叫什么名字?”那就进展到意识了,动用意触而分辨名称或名字,即是《大般经》讲的“增语”。

       对于“色、受、想、行、识”加以观察,这也是“法念处”。

                                                                                                                                                            
---- 大寂法师...待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8 01: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彌陀佛
+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8 05: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8 09: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12: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18-10-16 04:47 PM 编辑

《 佛陀的启示 》---- 法念处(三)


三、六入处

       六入处就是六根,观察自己的“1、眼根,2、耳根,3、鼻根,4、舌根,5、身根,6、意根”。怎么观察呢?当眼睛看东西的时候,要有一股力道,把它拉回来,收摄回来,不要纯粹让自己的“眼根”向外攀缘。

       比如说,走在马路上,必须要看交通,必须看行人,否则会跟别人相撞,所以要眼观四方。但要记得,不是纯粹外放自己的眼根,要有一股力道拉回来,一方面看着行人,看着前方,二方面呢?将注意力拉回来,你说会不会没看到前方呢?其实还是能看到前方,只是没有像一般人纯粹将自己的注意力外放,是有拉回来一些的。这是六根的其中一根,眼根的修法。

       “耳根”也是,耳朵在听声音的时候,不要纯粹陷入那些声音的内容,人家说一句不入耳的话就扰动自己而生气。在任何时刻听声音,记得还要有一股力量拉回来,收摄自己的耳根。那么会怎样呢?你会发现只是听到了一堆声波,而不会在意声波的内容,当然,你也懂声波的内容,也听懂了,可是不会再像以往那么在意,这是因为收摄回来、观察耳根的缘故。

       “鼻根”呢?闻到任何的香味或臭味的时候,保持观照,这个是鼻根。

       “舌根”呢?吃到任何东西,尝到任何味道的时候,保持观照。所以不管鼻子闻到任何香味、臭味;舌头尝到任何难吃的食物或好吃的美食,由于收摄,知道味道就只是味道,没有分臭跟香,吃东西的时候,东西就只是东西,不分好吃或难吃。因为收摄,所以分别心自然就没那么强烈,不收摄时分别心是很强的,一旦收摄,分别心就会变弱,渐渐走向“无分别心”,就会进入一种无分别智慧,也称为般若智慧。

       “身根”呢?身根就是对于任何碰触到的东西,身体都可以收摄回来,那么不论是碰到任何柔软的、细滑的、美妙的感触,就不会起贪爱心,知道触只是触,感触只是感触,不再会说某某东西怎么这么粗糙,好难摸、好难碰,感触只是感触,粗糙就是粗糙,如是而已。

       最后一个“意根”,就是“第六意根”。想任何事情,都是意根在动作的。观察意根就是每当在想事情的时候,收摄回来,不要全部放纵意根想东想西,会越想越多。对于世间的利益,或者孰是孰非,人我对错,一直胡思乱想,放纵它,让它想个够,不是这样子,相反的要怎么样呢?要记得有一股力道拉回来,观照自己的意根吧!不要放纵它想个不停。

       如果不观照意根,它会一直躁动不安,一直想,若懂得用一股力道拉回来,用自己的观察力,观照意根本身的攀缘变动,那么,意根就会慢慢被降伏下来,甚至不必降伏,当你保持观察,意根的生灭起伏自然就越来越小,从本来大幅度的震荡,振幅逐渐缩小,最后趋近于停止。当意根真正停止的时候,就是一种正念。正念再加强就成为正定,变成禅定了。这个就是观察六入处,也算是法念处。

                                                                                                                                 
----- 大寂法师...待续....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30 04: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18-10-16 04:48 PM 编辑

《 佛陀的启示 》---- 法念处(四)


四、六尘

       指观察六尘,六尘是什么呢?六尘就是“1、色,2、声,3、香,4、味,5、触,6、法”。分别代表“眼睛所对的境界”,比如说眼睛看到什么。对于六尘加以观照也叫做法念处。

       第一个“色”。眼睛所看到的任何现象,要知道它是无常、苦、无我,记得它是生灭的,记得它是变动不居的,这是观察色法。

       六尘的第二个是“声”,观察声音的时候,知道它也是一直在生灭的,比如现在听到的是我讲话的声音,我正在为你们说法,每一个字的声音吐出来,一剎那就过去了,那个“声”也是一直处于无常,变化当中。

       “香”呢?不管是臭味、还是香味,也是无常的,比如涂抹香水,开始涂时,气味是最浓的,然后香气散发到空气中,浓度随着时间减少,无法维持一定强度。臭味也是,厕所里面的臭味,有可能减少,也有可能增强,如果都不洗干净,臭味可能不断累积。它也是一直生灭、无常的。这就是对于“香”起法念处。
“味”,吃东西的味道。若经常吃重口味,舌头到后来就渐渐没感觉了,清淡的口味吃不惯,为什么?因为舌头已经习惯重口味的味道。这边再度提醒大家,平常要少盐,口味不要吃得那么重,你的舌头才可以保长久。在观察味的时候,也是观察它的生灭、无常,这才是修法念处。

       “触”,碰触任何物体时候的触感。但这个触也会过去,那种细滑好摸的东西,也无法一直维持碰触,它也是生灭、无常的,不可能一直保持永恒。就像海边粗糙的岩石,经过千百年海水的冲刷,粗糙的表面可能变成平滑的,粗糙也无法保持永恒,所以任何的触感也是无常。

       最后一个是“法”。什么是法?“法尘”,就是指“思想”。当你在想事情的时候,是用意根想的,对吧?但是所想的内容,那是什么?那个是法。再举个更简单的例子,比如大脑,大脑是能够想的器官,大脑所想的事情,那个就是法。好比说爱迪生发明电灯,爱迪生有一颗与众不同的聪明头脑,那颗头脑就是他的意根。什么是法?当他灵感一发,想到用钨丝来做灯芯,这样比较不易烧掉,灯就可以持续照明,他所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法。

        是什么在想?是动用他的头脑去想到这个法,这个法是钨丝,钨丝即为此时法的内容。现在知道大脑就是意根,大脑所想的事情,即意根的内容,叫做法。这个法也一直在变动中,它也是无常。

        以上对于“色、声、香、味、触、法”,统统去了解、明白它是无常变动不居的,这就是属于法念处了。

                                                                                                                                    
----- 大寂法师... 待续....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1 12: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彌陀佛
+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1 02: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大牛Steve 于 2018-10-17 10:16 AM 编辑

《 佛陀的启示 》---- 七觉支与四圣谛


       法念处已经为大家介绍“五盖、五蕴、六入处、六尘”,这里继续讲解另外两个重点:“七觉支”与“四圣谛”。

一、“七觉支”


       七觉支是属于“三十七道品”里面倒数第二组法目,三十七道品就是“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八正道前面有一个七觉支,七觉支属于法念处的内容,若修法念处,也是要观察七觉支的内涵。

(一)“念觉支”

       第一种觉支叫做“念”,是什么呢?随时随地保持觉察自己有没有正念分明。你的念头有没有念兹在兹?有没有念兹在兹地将自己当下的念头摆在禅定与智慧,还是都想着世间的一切五颜六色、五花八门的东西,若还想着那些东西,那就不是念觉支。

       念觉支与否,决定于你的念头是不是维持在禅定跟智慧,若是肯定的,这就是念觉支。

(二)“择法觉支”

       择法是什么呢?在听佛法的时候,或是任何当下,或在运用佛法的时候,能够择法,能够辨别出什么是正法该取的,什么是邪法该舍的。内心非常清楚,该取的是什么样的正法,该舍的是什么样的邪法。也就是说:能够明辨正邪、真假,不会不清楚,时时刻刻都可以“取真法、舍邪法、舍伪法”。

       择法觉支很重要,为什么?现在社会上很多宗教事件,宗教徒、佛教徒因为欠缺择法觉支,就产生了什么呢?被骗,被骗色或是被骗财,会有这些问题产生。譬如举个例子,有一位少女,她面临男朋友抛弃她,不想再爱她的窘境,因而跑去找神明,结果找到神棍,以为能够为她开解,神棍告诉她说:“我来帮你解厄,你先去洗澡,把自己内在的污浊洗干净。”结果她就真的去洗澡,洗到一半,神棍敲门,叩叩叩……“现在弥勒佛降临到我身上,赶快打开门,我进去帮你解除你内心的污浊,解开你的霉运,让你可以重新回到男朋友身边。”没想到这位女子就把门打开,后来的事情大家就知道了。

       这就是欠缺择法觉支,如果你有择法觉支,岂会碰上这样的事呢?岂会为了被抛弃的问题就被骗了?不会。

       择法觉支就是“每一个当下,每一剎那都清清楚楚,自己所感受的佛法,所读的东西,所吸收的信息,每一个当下,都知道它正不正确”。若不正确,就不会选择相信,不会盲修瞎练,所以择法觉支很重要!

                                                                                                                 
----- 大寂法师...待续....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 1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彌陀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7 07: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01:12 PM , Processed in 0.03708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