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1|回复: 4

[军事] 《铸剑》2015-10-19:英伦名炮书传奇:L7型105mm坦克炮的东方后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9 08: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5-11-2 03:02 PM 编辑

澎湃防务   2015-10-19 21:13


1.jpg
近期,中英两国关系持续升温。在西方国家中,英国长期是中国获得先进军事技术的重要来源。而在陆军装备中,尤以上世纪70年代末引进的皇家兵工厂名品——L7型105mm线膛坦克炮影响最为深远。本期《铸剑》讲述这门炮在中国三十多年的发展故事。




2.jpg
在L7之前,中国坦克仍然在使用D-10T的中国版59式100mm线膛炮,69式坦克上曾经装备过的100mm滑膛炮由于性能不佳而只是昙花一现,122工程的120mm低压线膛炮由于设计思想问题也缺乏发展前途。在坦克三大系统中,主炮成了相对实力最弱的一环。




3.jpg
虽然苏军T-54/55同样也规模庞大,但后来通过开发出的一系列100mm坦克炮新弹种提升了作战能力,延长了装备寿命这些弹种普遍是基于其115/125mm滑膛炮的开发经验的。所以对中国陆军来说,无论如何必须要获得新一代坦克炮技术之后才有条件继续进步。




4.jpg
而“T-72恐惧症”曾经的的解药之一,为“前二代坦克”(WZ122X系列样车)配套的120mm高压滑膛坦克炮在1980年代初期和坦克一起下马。虽然该炮为后来的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起到了重要的技术验证作用,但这仍然意味着新一代坦克炮又要重新开始。




5.jpg
这时候的西方世界同样面对着钢铁洪流。还好1982年黎以战争中,以色列陆军装备英制L7型105mm线膛炮的“梅卡瓦”成功在近距离击毁了T-72出口型坦克,加上这一时期各国推出了一些新弹种,使得L7成为了大口径高压滑膛炮之前对付T-72最靠谱的坦克炮之一。




6.jpg
中国也被L7打动了,早在120滑膛坦克炮还没下马时,就与西方国家开始了引进L7及弹药全套技术的谈判。中国计划在实现L7全面国产化后不仅装备二代坦克,还要改装大量一代坦克充实战斗力,从而为自行研制125mm高膛压滑膛坦克炮及三代坦克赢得足够时间。




7.jpg
历史多次证明,是否有一款至少在某些指标和国外型号相当或超出的国产武器而在谈判中更多占据主动,是中国引进国外先进武器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对于引进L7这事来说,当年“反坦克会战”的一个重要产品——二代100mm滑膛反坦克炮的地位就举足轻重。




8.jpg
在1980年L7来华演示期间,它和二代100滑样炮进行了对比穿甲试验。试验结果证明,100滑(后来发展为86式反坦克炮)凭借良好的弹道性能,其钨合金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穿甲性能与西方准备卖给我们的105mm穿甲弹性能相当,而其贫铀穿甲弹则有一定优势。




9.jpg
但105炮更好的适装性(100滑很难上59),更远的直射距离和更高的精度,以及更大的发展潜力,仍然使得最终引进L7成为必然。整个L7的合同还包括全套弹药(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榴弹、碎甲弹),扰动式简易火控系统,身管热护套和夜视观瞄设备等。




10.jpg
而为了防止苏联对此反应过度(毕竟这让中国陆军的反装甲能力有了质的提升),这项合同中的各个子系统实际是从多个引进了L7技术的国家转手引进的,比如身管生产线是奥地利的,防火抑爆装置是以色列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英国的决定权也是很重要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9 08: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引进L7使中国坦克炮的制造和工艺水平得到总体提升,首次系统学习了西方坦克炮的理念,为后来发展新一代坦克炮提前摸熟了部分流程。而且105炮的发展潜力比100炮更大,其榴弹和破甲弹的威力要大大超过100炮,整体勤务性等方面的优势也更加明显。




12.jpg
第一版仿制的L7炮管原样不动,但为了适应59式坦克炮塔的安装空间(例如炮闩是左右开闭)对炮尾炮架等部件进行了适应性修改,是为79式坦克炮。这门炮产量并不高,除了和原装货对比测试外,主要装备在59-2坦克和80式坦克的试样车上进行适配试验。




13.jpg
量产型59-2的主炮改为81式,由于成本被严格控制(例如仍然使用老式仿TShA“特沙”白光瞄准镜,实际作战效能大打折扣),很多方面不如L7,当时还没仿制完成且成本较高的原装热护套就被取消,后来国产轻型热护套研制成功后有了加装热护套的81A型。




14.jpg
尽管如此,低成本的59-2们仍使得庞大的“五对负重轮”家族不仅终于可以在防御作战中应对远东苏军仍然大量装备的T-62(包括装甲强化型);即使面对T-72早期型时也不是完全的“鱼肉”,中近距离有一定还手之力。它至今还随着蓝军旅的59-2一并征战朱日和。




15.jpg
值得一提的是,仿制L7时双方曾有协议,15年内此炮不得出口;而1980年代又是中国坦克工业出口的开端,如果国产L7不能出口,对当时本就竞争力不大的国产坦克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规避协议内容,国内很快开发了身管略微加长、并改进工艺的83式。




16.jpg
83式除了装备在当时计划出口巴基斯坦的“风暴”系列坦克上之外,也出口伊朗,用于改装其T-54/55坦克(伊朗称作T-72Z),以“我比L7长所以我不是L7”的理由规避了可能对出口造成的障碍。后来身管更长的94式105炮跟着59D出口也就更顺理成章了。




17.jpg
国内第一种批量装备的使用83式105炮的坦克是1984年阅兵中亮相的79式坦克。主炮身管上加装从以色列引进的抱箍固定石棉热护套,外观上非常容易识别。但这种热护套颇为笨重,维护不便、性能落后,后来被我国自行研制的铝合金空气夹层热护套取代。




18.jpg
更重要的是,使用国产105mm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83式可以在大于2000米的距离上击穿300mm厚均质装甲,在1500米距离上可以较为稳定地击穿T-72的车体正面。83及其改进型83A主要装备在88B坦克上,也在59D1,79-2等一代坦克的改进型样车上试验。




19.jpg
而这类采用滑动弹带,适合线膛炮使用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技术扩散,也让大量59基本型们终于可以像苏联同类们一样用上新型穿甲弹了。其穿深相对原穿甲弹提高了50%,虽然面对三代坦克时依旧“然并卵”,但起码对付其他的一代坦克时算是得心应手。




20.jpg
不仅是弹种上的丰富,国产L7在不断吸取其他型号的经验后和原版的区别逐渐明显。81式的部件就尽可能和原100mm坦克炮相近(除炮尾部分部件略加修改以外)以适应安装;而从83式开始更是连身管的材料,自紧性能等都和L7不一样,弹道性能也有差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9 08: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1.jpg
超长身管的94式的出现就是这种技术吃透的结果。作为125mm滑膛炮成熟前的“备胎”,94式融合了部分前者开发中的经验,初速比83式又提高50m/s,配用加长版105mm穿甲弹,2000m距离垂直穿甲深度达到惊人的500mm,比同期世界上其他105炮都更高。




22.jpg
该炮早期在“风暴”系列外贸坦克上试验,后来装备在和88B基本相同的88A坦克上。随着潜力更大的国产125mm滑膛炮技术成熟,使用焊接炮塔和125炮的88C(后来的96式)定型,88A坦克最终只装备了一小批。但配套94式坦克炮的新型弹种却从未停止研制。




23.jpg
这是因为94式还用在59D上。尽管起初是为了出口,但随着台海局势紧张,在96式还没有批量装备(更不用说99式)的时候,作为国内火力指标最强的坦克,价廉物美的59D很快改装服役,其94式坦克炮具备在任意交战距离上击穿台军任意一种坦克的能力。




24.jpg
作为对台应急战备的“急先锋”,海军陆战队当时面临的火力危机比陆军更加严峻。其主力63式水陆坦克性能落后,85mm线膛炮的威力面对薄皮大馅的“勇虎”之流都已经不够用了,更不消说其二战级别的火控在浮渡时对着永备工事里的小小炮塔射击能有什么命中率。




25.jpg
由于车型本身的逐渐边缘化,轻型坦克/水陆坦克的主炮换代问题之前并没有太多考虑,加上西方国家类似型号也普遍采用低后坐力版L7系列105坦克炮作为解决方案,中国版L7的另一个变种家族——105mm低后坐力坦克炮/反坦克炮就这样顺理成章地诞生了。




26.jpg
由于需要在重量轻又要水上开火的水陆坦克上使用,其改进重点是减重和降低后坐力。最终在保持弹道性能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后坐距离和引入高效炮口制退器的方式,新炮后坐力降低近四成,加装简易火控后随63A坦克大量装备海军陆战队和两栖机械化部队。




27.jpg
作为换代产品的ZTD05两栖突击车使用的105炮外观虽然看起来差不多,但内部进一步改进,其抽烟装置改为和主炮同轴结构,内弹道性能更加出色。而其配套的火控系统更是可以和早期三代坦克媲美,这门炮也被用在本次阅兵中亮相的ZTL11式轮式突击车上。




28.jpg
另外在ZTL11出现之前,国内还有另一个型号的105mm轮式突击炮,虽然看起来都是105炮,但后者的主炮技术来源则是将PTL02的100mm滑膛炮炮坯扩大内径加工出105mm线膛结构而成的。由于外观相似,这种出口版105mm轮式突击炮常被误认为PTL02。




29.jpg
而在2000年左右,62式轻型坦克也曾有过一种使用类似63A坦克的低后坐力型号105炮和配套炮塔的改进型。但由于整车综合性能提高不够,没有满足部队的要求,最终只生产了3辆样车没有继续发展。这个遗憾将被新一代轻型坦克(下文简称新轻坦)弥补。




30.jpg
目前正处于试车阶段的新轻坦也使用105mm炮。从外观上看很接近长身管的94式,但它采用了和低后坐力版相似的同轴抽烟装置。从国产最新外贸穿甲弹的性能估算,即使新炮弹道性能不变,其550mm以上的穿深仍然足够在2000米距离上洞穿T-90S的正面。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9 08: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31.jpg
但105炮在穿甲性能上和125炮必然有档次上的差距,有人担心面对M1A2SEP这样的“重甲怪兽”时新轻坦将无力招架。笔者认为,在新轻坦的使用场合见到这类对手的可能性非常低,为了这种可能性而上125炮,不仅将降低弹药基数,对整车设计协调更是不利。




32.jpg
而线膛炮在弹种兼容性上的先天优势使得新轻坦能够更好的执行多样化的战场任务,而且105炮的榴弹威力对付软目标也足够了。随着轻装部队将换装ZTL11轮式突击车作为“轮式坦克”使用,两者弹药通用的优势对于外线作战特别是高原作战中简化后勤好处巨大。




33.jpg
所以在未来几十年内,这款早已“中西合璧”的名品仍将和99和96系列坦克使用的“中俄合璧”的125炮作为中国陆军机械化部队的主力直射火力并肩作战。而久经沙场的L7系列105炮的传奇,也将在东方继续传承。《铸剑》就到这里,请周三继续关注《观棋》!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0-19 08: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14 04:07 AM , Processed in 0.04534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