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息能刺激需求吗?
谢国忠:今天的金融危机就是货币刺激政策恶果的明证 【背景】美联储或再降息,中国降息风一传再传。 11月19日公布的美联储上次议息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对经济前景的展望进一步悲观。这加剧了市场对美联储12月进一步降息的猜测。当日,联邦基金利率期货的引申概率显示,在2008年12月16日举行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维持1%利率不变的可能性为4.2%;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12.3%;降息 50个基点的概率为44.7%;降息75个基点的概率为38.8%。 中国自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公布以来,降息预期更加浓厚。但对降息的作用,也一直有不同意见。有人主张应一次性大幅降息,有人主张降息不应操之过急。 面对当前的世界形势,美国的政策及其结果,或许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丝借鉴。那么,美国降息会产生何种结果?
《财经》杂志特约经济学家谢国忠认为,货币刺激政策相比财政刺激政策来说,虽看似没有成本,但并不能刺激需求。今天的金融危机就是格林斯潘货币政策的后果,如今的货币刺激政策浪潮,很可能导致未来几年的高通货膨胀。 谢国忠对刚刚结束的G20华盛顿峰会的结果表示失望。各国没能达成一个协调性的财政刺激计划,基本上还是各自为政。这使全球协作化解危机的最后希望也破灭了。因为,在全球化时代,财政刺激的利益可能会由于贸易而外溢。只有全球经济体互相协调,推出刺激计划,才可能发挥功效。所以,很少有国家单独实行刺激计划。不幸的是,G20峰会没有做到。 与此相对,货币政策不太会产生外溢效应,谢国忠指出,之所以大部分国家都依赖货币刺激政策,除外溢效应原因外,主要还是因为它们的财政赤字已经很大,不想再惹上增发债券的(政治)-抵制。 他分析说,货币刺激乍一看似乎没有什么成本,但是,减息不能刺激需求,因为资产缩水损害了家庭或企业进行借贷的基础,它的作用仅仅是通过降低持有成本,使银行处理坏账变得容易,并减轻银行出售不良资产的压力,延长调整时间。 谢国忠相信,货币刺激的负面作用可能不会立即显现,但将来就会浮出水面。格林斯潘年代的那些泡沫正来自他对货币刺激的嗜好,后果就是今天惨遭蹂躏的全球经济。目前这股货币刺激政策的浪潮,很可能导致未来几年的通货膨胀。目前,资产缩水的通缩效应是暂时的,随着企业利润降低、削减生产,需求疲弱导致的通缩效应将不复存在。货币供给增加后,会暂时存在银行,但是,长期来看,这些货币很可能通过意想不到的渠道释放出来。因此,大宗商品进入下一轮涨价周期,或是工会要求工资上涨时,货币供给增长的通胀效应就会释放出来。 谢国忠指出,泡沫时代,许多家庭和企业都借贷过度。现在有三种方式解决问题:第一,用时间来逐渐化解,像日本;第二,企业破产,像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第三,承受高通胀,像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美国还没想清楚自己要走哪条路,但肯定不会是日本那条路。美国人不会坚持偿付房供,这不是美国人的文化。他们要么让大批家庭和企业破产,要么就是忍受高通胀。美联储正在避免大批破产的出现,不断救援银行和非金融企业。因此,美国正离高通胀越来越近。 如果用通胀解决问题,谢国忠认为,需要政策做到透明和公平。央行应该公告其发行货币量,并将货币均匀发给国民。货币增长会立即推高人们的通胀预期。商品、服务价格以及工资将快速上行,实际的债务负担也会随着通胀上升而减轻。 谢国忠失望地表示,未来,中国和美国会有更多共同的利益。美国已无力独自撑起全球经济,如果它与中国联手则可以做到这点。遗憾的是,两个国家都没有这种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