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4|回复: 0

[时评] “信访博士”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31 05: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访博士”来了?

 2015-07-29 钱昊平 


在地方领导的支持下,2009年沈阳大学曾开始招收全国首个信访方向的本科生,不过两年后便无疾而终。 (CFP/图)


虽然信访方向的研究生教育不断发展,但最早开设本科班的两所高校已经停招信访方向的学生。


中国政法大学将从2016年开始培养国内第一个“信访博士”,此消息2015年7月6日一经公开便引起关注。

中国政法大学信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执行所长翟校义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信访不是一个学科专业,不会有“信访学博士”这个学位。中国政法大学有一个公共政策量化分析博士点,明年将在这个点招收“信访政策量化分析”研究方向的博士生。

“信访本身存在的争议很多,因此开设信访专业才受到了较多关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

尽管有争议,最近几年开设信访方向的高校越来越多,沈阳大学、贵州大学先后在本科阶段开办了信访班,北京城市学院、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在硕士阶段开设了信访方向,随着中国政法大学“信访博士”的获批,信访的本科——硕士——博士培养层次正式形成。

1
从信访数据寻找政府不足
在中国政法大学酝酿设立“信访博士”过程中,北京市信访矛盾研究中心起了推动作用。该中心成立于2009年,隶属北京市信访办,也是国家信访局理论研究基地。

中心成立后与多所高校都有合作,2013年以来与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开设了“社会矛盾量化管理”课程,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发现信访政策也需要进行量化分析,于是提出了共同培养信访政策量化分析博士生,主要课程包括,中国转型进程中的社会冲突与矛盾、信访指数研究、社会调查和社会统计方法等。

“双方一拍即合。”翟校义说,“信访博士”研究方向目前只是“获得批准”,离明年招生还有一年多时间。信访博士将实行双导师制,由中国政法大学委派理论导师,北京市信访矛盾研究中心委派实践导师。

“不是教学生如何去接访。”翟校义说,而是要把信访当成一门学问来研究,从中发现问题。翟校义说,信访工作一定要转型,要从接待性信访变成研究性信访,通过分析信访反映的问题,成为政府智囊。

翟校义也注意到了“信访有无必要存在”的争议,他的观点是,信访是法律之外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之一,各国有类似中国信访的制度。目前的信访制度通过改造可以运转得更好,不一定就要扔掉。

北京信访矛盾研究中心主任郑广淼也认为,当前信访问题和社会矛盾比较激烈是个不争事实,但这么多年的信访案例也积累了一些数据,反映了一些问题。“比如信访中的环保问题近年上升很明显,从中可以看出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存在不足。”

“同样,通过各类信访数据能看到政府在决策和行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郑广淼说,但目前没有特别多的人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应用,北京信访矛盾研究中心经常借助高校专家学者的力量。

他们意识到,信访干部也应该具备分析资料、进行研判的能力。“这方面素质的提高,除了日常培训,还要从学历教育上下工夫。”郑广淼说。

北京信访矛盾研究中心从2012年开始与高校合作,培养信访硕士研究生,2013年与中国政法大学合作,在硕士生危机管理专业开设了“中国信访与公共政策”研究方向,今年北京联合大学也将在硕士专业中开设信访研究方向。

在北京信访矛盾研究中心的倡议下,今年6月30日,中国政法大学等12所高校还在北京成立了全国信访高等教育联盟,12所学校包括西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城市学院、北京联合大学,以及国内5所政法大学等。

2
首届信访硕士无人从事信访工作
作为信访高等教育联盟成员之一,2011年,北京城市学院通过教育部审批,获得了研究生招生资格,与北京信访矛盾研究中心合作,在社会工作专业硕士(MSW)下开设了信访方向。

2012年正式招生后,这一研究方向录取的学生都是应届毕业生,但2013年就有不少从事信访工作的在职人员被录取,都是单位定向培养的,毕业后回原单位。有工作经验的学生读了两年后,觉得“学有所得”,北京市海淀区卫计委的高巍是其中之一,她说自己以前认为处理信访事件,从政策“行不行”的角度出发,解决对立冲突,学了信访专业之后,就试着了解上访者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帮助对方解决问题。

不过,北京城市学院已毕业的两届信访硕士中,如果不是定向培养的在职人员,非定向的学生几乎没有从事信访工作。2012年第一届12名信访方向的专业硕士,有3人在北京市当公务员,3人选择当了村官,没有一人直接从事信访工作。

北京信访矛盾研究中心主任郑广淼说,设立这个专业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提高信访干部的素质,但如果学生不从事这一职业,我们也是在为社会培养人才,不能狭隘地去理解。

“信访专业方向的学生毕业不从事信访工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到信访局首先要考公务员,这个难度很大。”沈阳大学法学院院长唐淑凤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沈阳大学2009年、2010年每年都招收35名信访方向的学生,但毕业后真正从事信访工作的加起来不超过10人。

3
信访本科已暂停招生
目前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没有信访专业,开设“信访班”的都是在其他专业下面开设一个信访方向,放在法学、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工作下面的都有,五花八门。北京信访矛盾研究中心主任郑广淼说,他们希望能与教育主管部门沟通,争取设立一个信访学专业。

虽然信访方向的研究生教育不断发展,但最早开设本科班的两所高校已经停招信访方向的学生。

2009年,沈阳大学第一届信访方向的学生入学,由于在当时也是国内“首个”,引起不少争议。

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开设信访班是沈阳市委书记曾维的想法,沈阳的进京上访量一度在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一,曾维到任后大力解决信访问题,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期间,进京非正常上访为零,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沈阳无一人进京上访,改变“副省级城市第一”的局面。

沈阳大学很快落实了市委书记的想法,但由于本科学科目录中,没有信访专业,于是2009年就将法学专业改造成“法学(信访方向)”招生,课程主要还是法学基础课,同时加了十几门与信访有关的课程。

但沈阳大学的信访方向只招了两届,2011年就停招了。沈阳大学法学院院长唐淑凤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由于沈阳大学法学专业只有一个班,改成信访方向后,无法再招法学专业学生,2011年改成两个专业交替隔年招生,“今年招法学,明年招信访,后年再招法学”。

但2011年招了法学专业学生之后,就没再招收信访方向的学生,“学校是怎么考虑的,我们也不太清楚。”唐淑凤说。

与沈阳大学一样,贵州大学也是在行政力量的倡导下,根据贵州省信访局的建议,于2012年招收了一届信访班,在社会学专业下面设了一个信访方向。

2012年时贵州大学社会学系属于法学院,但2013年社会学系划到公共管理学院,随后信访方向也停止了招生,7月14日,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黄其松表示“停办的原因不是很清楚”。

对于沈阳大学和贵州大学信访班的昙花一现,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当前,很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出于迎合热点关注、增加招生噱头和生源规模等功利考虑,以至于舆论形成了大学开设专业是否过于随意的质疑。

中国政法大学信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执行所长翟校义则认为,由于信访涉及法学、政治学、心理学、公共管理专业知识,在本科阶段设置该专业方向并不合适。

目前,贵州大学2012级信访班是国内唯一的本科信访班,34名学生正为下一年的毕业工作作准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8 06:44 AM , Processed in 0.04961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