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图片 2015-07-15 本期作者:韩振 李鸿辉 曹甜田
“我想回家乡看看,我想回家看看。”2015年5月31日,在安徽省阜南县地城镇敬老院里,103岁的抗战老兵郑天付双手柱着拐杖坐在床边。这位出生于1913年的百岁老人,青年时被抓壮丁进入国民党第24军,参加过无数抗日战争。离家半个多世纪,老人的梦想就是回故乡看看。(图/韩振 李鸿辉 文/曹甜田)
老人不识字,但有一次志愿者来访,说出他家乡在地图上的位置后,老人便深深记在了脑海里,一有人来,老人就会指着家乡的地方,说:“这就是我家。”
2013年,家乡民警给了他疑似亲弟弟的电话。老人如获至宝,每次想家想得历害时,就会拨打这个电话,希望能够和亲人诉说思乡之苦。但因离家太久,老人所说的话对方听不懂,经常说不上两句话便陷入无法交流的困境。老人说,能听到家乡亲人的声音心里也会感到一些安慰。到今年,老兵已经整整离家84年。
在疑似亲弟弟照片的背后,有着这个家庭具体地址和成员的文字介绍。老人说,当年落户安徽阜南时,因为川话的“曾”和普通话的“郑”音相似,所以“被改了姓郑”,这一叫就是半个多世纪。
老人说,耳朵后面的这个洞是在武汉会战时被日军飞机投弹给炸的。在那场战斗中,他除了头部受到重伤,右小腿处也被炸了一个坑,到现在依然清晰可见。老人说,那一次,他的两处伤情治疗了三个多月才算稳定。
离敬老院较近的三女儿郑培荣会经常来父亲这里,给老人做点可口的饭菜,改善一下生活。
老人年纪大了,自从上次生病后,身体素质又差了一些,离不了吃药。三女婿李传喜来敬老院时,发现老人咳嗽厉害,忙递上开水和止咳药。
几个月前,志愿者经过多方查找,终于找到了郑天付老兵的家。6月30日上午8:30,在阜阳高速地产售楼部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欢送仪式,安徽四川两地包括阜阳益爱志愿者协会、四川抗日老兵救助会、南充民革、长江商学院、媒体等自发组织了一场爱心接力赛“送百岁老兵回家”。
途中,郑老在外务工的小女儿打电话来叮嘱父亲说:“俺爸,您年纪大了,回家见到家人不要激动,身体要紧。您回去后还回不回阜阳啊?”郑老回答说:“知道了,我会注意身体的。肯定还回阜阳,你们都在阜阳啊,只是我有两个家了,一个在阜阳,一个在南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