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图片 2012.07.31 07:37:03
看见144期:国球少年
“国球少年”拍摄于北京东城体校,它是中国乒乓球运动的一个缩影。
这是一个偶然遇到的题材。开始我只是陪孩子放学后打乒乓球,习惯地掏出卡片机,想为他拍几张纪念照。看着儿子初拿球拍笨拙又可爱的样子,不禁起自己童年打乒乓球的往事。
那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学校的乒乓球台子是水泥砌的,尽管不规则,还坑坑洼洼,球网由两块砖头支根树枝替代,但它却是我们每天放学必定要抢占的阵地。围着它,大家吵吵嚷嚷,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时至今日,那种孩童时的快乐还藏在我内心深处。
再以后,随着荣国团、庄则栋登上世界锦标赛的高峰,乒乓球很快在全国各地掀起热潮。无论走在哪里,都能看到乒乓球的身影,球台有木制的,水泥的,甚至在胡同里,小朋友在地上用白粉笔画两个方框就能乒乒乓乓打起来。不知什么时候,乒乓球竟成了中国人的第一运动,大至中美两国也因这个小小银球牵动,握手言和。
如今,中国在国际赛场上已拿了数百个乒乓球世界冠军,成就了数不清的运动健将,还向许多国家不断地输送着一批批优秀的教练和球员。是什么让中国成为乒乓球强国?唯一的答案就是,中国人对这项运动的喜爱和普及,乒乓球早已誉为中国国球。
在北京东城体校,我开始改用专业相机面对这一题材,因为卡片机在光线暗速度快的环境中毕竟不太得心应手。我开始观察现场的每个孩子、每位教练和每位家长,因为按动快门已不再是为自己儿子拍纪念照了。
我开始和他们聊乒乓球的普及,聊孩子们的可爱,聊家长里短,甚至聊到足球:什么时候足球也能像乒乓球这么普及,中国足球就有希望啦!
这种沟通看似随意,却很重要。在人们彼此不甚了解时,你的一声招呼,一丝微笑,都能化解某些疑虑与警觉。否则,突然出现的一台专业相机,很可能引起旁人的迷惑或警惕,虽然你并没有干预取景框中的当事人,但非自然化的状态,必然会给你抓取生动的镜头带来困难。
我的照片展示的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一个片段,也是解答中国乒乓球何以长盛不衰的一份图卷。
摄影、撰文:贺延光/CFP
乒乓球是中国人最喜欢最普及的体育运动。几十年来,谁也说不清,中国究竟获得了多少个此项目的世界冠军,它不仅成就了许多运动健将,还向其他国家不断输送优秀的教练员和球员。这组照片拍摄于北京东城区业余体育学校,展示了5-8岁孩子们成长的片段,也是中国乒乓球何以长盛不衰的答案。贺延光/CFP
接球一瞬间。调皮的孩子在脑门上还贴着卡通贴画。
拿起球拍,孩子们迫不及待的等候上场。学习打乒乓球对于他们来说或许就像一场新鲜的游戏。
个头刚超过乒乓球案的孩子煞有架势的挥拍练习,表情各异的做着准备活动。
老师手把手教学,让初上球桌的孩子学习正确的打球姿势。
老师严厉的传授要领,手拿球拍的孩子抿着嘴认真听着。
一名孩子伏在球桌上抓紧完成文化课作业。学习、训练是体校孩子们童年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懂事的孩子帮教练捶腰。
孩子们在场地上做体能训练。
一名小朋友在场地边抹起了眼泪,身后站着许多陪孩子练球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