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5|回复: 0

[转贴] 德债:曾经的“避风港” 如今成了最凶险的资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2 05: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 / 江金泽 2015年05月12日 15:50:20  0

过去数十年间,在风云变换的金融市场里“德国国债”一直是稳定和低风险的代名词,但如今这个观点已经不成立了。过去几周里,德国国债的价格暴跌,收益率飙升,不止引发欧元区内债市集体下挫,甚至跨过了大西洋和欧亚大陆,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动,欧元、美元、美债、原油都或多或少受到了债市抛售余波的影响。迄今为止尽管企业债市场和股市受影响还不大,但债市进一步崩盘的话这些资产将难以独善其身。

4月中旬开始,债券市场情势急转直下,当时有一些市场人士称欧元区将很快“无债可买”,不料随后出现的却是2008年以来固定收益市场爆发最大的抛售潮。

十年期德国国债的收益率(与价格反向而行)自4月20日以来已上涨7倍多,本周一升至今年以来最高点的0.61%。

“过去两周,德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大幅攀升,相当于抹平了过去25年的收益。”美银美林债券策略师Hans Mikkelsen在上周的研报中表示。

在全球央行将利率调降至零之前的几年,若收益率上涨/价格下跌,投资者可以通过定期的固定票息支付而获得补偿。

但过去七年收益率从4.5%一路下滑到接近于零,德国国债的票息也蒸发殆尽。这就意味着德国国债变成了一种收益率接近零的资产,就像黄金一样,只能通过本身的价差来或利。

如此一来,传统而言比股市投资者更为保守的持债人就面临巨大资本损失风险,而债券一度被当做是一种十分安全的稳定收益来源。

yields3

如何理解最近的德债崩盘?

根据高盛前首席经济学家、前BBC广播电台主席、现任Fulcrum资产管理公司主席的Gavyn Davies的观点,如今抛售的原因可追溯至2014年的夏天,当时通胀数据伴随油价急跌,全球投资者对通缩的恐惧开始升温,特别是在欧元区。

随后,市场预计欧元区将推出QE的预期也最终成真,欧洲央行最终越过了法律障碍,在今年1月22日宣布了总计高达1万亿欧元的主权债券购买计划。

在上述背景之下,大量资金涌向欧元区国家的国债,各国国债收益率屡创新低。直到1月底,市场认为欧洲央行的QE与此前英美日的QE并无不同。

不过,欧元区不管是货币还是债券市场都似乎反应过度了。到4月中旬,10年期德国国债的收益跌跌至仅0.1%,久期在7年以下的德国国债甚至收益率全部为负数。十年期德国国债的真实收益率快速逼近-1.5%。

Davies表示德国国债市场当时已经进入“泡沫状态”,因为基本面根本无法解释名义收益率跌至如此之低的水平。

所以随着欧元区固定收益产品的投机头寸升至史无前例的规模,急速的反转也随之而来。

Davies认为债市反转的导火索是中国。中国的宽松货币政策引燃原油和其它大宗商品的价格反弹。随后市场意识到绝大多数的发达经济体的通缩风险已经消失,原先拥挤的投机头寸自然瞬间崩塌。不止是欧债,原先在历史高位的欧元空头4月以来也在大举撤退。

“因此(欧洲)债市和欧元自一月底开始的波动更多受到投资者心理变化而不是基本面变化的影响,”Davies称,“事实上,最近全球债市收益率飙升发生在经济活动相对疲软的的背景下,这样的情况很少见。”

后市将发生什么

瑞银财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资总监Mark Haefele在近日报告中指出,近期全球政府债券收益率攀升,使得大部分以欧元计价的债券收益率重新转为正值,这可能会降低未来几个月以欧元计价的固定收益产品出现资金外流的可能性。

不过Davies认为按当前情况分析,未来全球债市出现进一步大规模抛售的可能性不大,因主要国家的央行中还没有任何一家准备大规模收紧货币政策。

“尽管市场上有各种传言,但直到2016年8月的目标日期,欧洲央行将不会退出QE。而且,在上周五不佳的就业数据后,美联储着急加息的可能性也不大。”Davies表示。

此外,最近已经有机构开始表态大宗商品价格反弹可能临近结束,意味着通胀预期可能也将再次走低。

世界银行在最新一期《大宗商品展望》中称,由于供应充足,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在今年余下时间内将会持续疲软,预计2016年仅会小幅回升。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表示,近期原油价格上涨的原因主要在于前期油价跌幅过大,影响美国经济生产,美元强势后出现反转,原油买盘加大,特别是欧元区原油的需求加大。

“欧佩克原油供应量充足,甚至由于伊朗放松原油供应的原因,欧佩克原油供应量加大。事实上,美国原油钻井数有望再次上升。”该机构表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9 08:42 AM , Processed in 0.035779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