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2014年 09月 09日 16:40
TIFF 此次参展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中国影片包括《心花路放》。
虽 然中国电影市场迅速发展,规模仅次于美国,但中国国产影片通常难以在海外热映。
在上周四晚间开幕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中国八部影片背后的机构将力争扭转局面,寻求达成国际发行协议,这八部影片的题材包括爆笑喜剧和对文革的冷静思考。
尽管其中一些中国影片是在位于美国的制作公司的帮助下完成的,但大部分都是由中国国有机构支持。国有机构向中国发展中的电影业投入巨资,希望制作出有朝一日能够进军其他市场的影片。
这并不是一项准赢的押注。组织者称,10多年来,中国在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每年展映5到10部影片。但对海外票房的强调则是新近才提上日程,特别是因为早些时候的很多影片在国内被禁映,赴国外电影节才能被观众欣赏到。
参加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八部中国影片: --《心花路放》(Breakup Buddies,喜剧片) --《归来》(Coming Home,剧情片) --《亲爱的》(Dearest,剧情片) --《单身男女2》(Don't go breaking my heart 2,浪漫喜剧片) --《柜里孩》(I am here,纪录片) --《共犯》(Partners in Crime,惊悚片) --《闯入者》(Red Amnesia,惊悚片) --《黄金时代》(The Golden Era,传记片)
虽然中国电影的海外票房较低,但却在不断增长。据市场调研公司Entgroup的数据,2013年,中国共出口45部影片,海外票房收入约2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3%。2013年,好莱坞和其他向中国出口电影的市场总体票房收入达到14.5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电影的海外票房仍微不足道。
中国电影在海外面临新生态的制片文化、政府审查等问题。电影的情节和剧情通常必须通过政府审查后才能公映。上个月,中国政府在北京封杀一个独立电影节,该电影节的一些参展片批判了政府。
从历史角度看,在海外受欢迎的中国电影大多是《卧虎藏龙》这样的武侠片,或是中国名导演拍摄的文艺片。其他类型的中国电影在海外就不那么受欢迎了,众所周知,喜剧类中国电影完全提不起海外观众的兴趣。
中国电影制片方正尝试通过拓宽影片类型来改善中国影片的商业前景。此次参展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的中国影片包括《心花路放》、公路喜剧片《宿醉》(The Hangover)系列之一、《单身男女2》。
销售代理商称,全球到处都有中国人,再加上新的分销技术,这使得其他市场更加能够接受中国本土电影。
目前移居海外的中国人超过4,800万,这成为中国电影中海外市场的潜在的固定观影群体。IM Global LLC首席执行长Stuart Ford称,视频点播和Netflix Inc.等平台意味着分销商无需只推广符合院线播映需求的影片。IM Global负责影片《心花路放》在多伦多的国际分销事宜。
福特说,电影发行领域已变为一个数字世界,这其中就有利基内容(niche content)的一席之地。
他说,东南亚的电影发行商会很自然地购买中国影片,而西欧和美国的发行商也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兴趣。
尽管存在物流和金融方面的种种困难,但是好莱坞已将中国视为一个重要的电影市场并予以占领。福特说,中国电影目前并不依赖海外票房,因为国内票房总收入可以很快达到数亿美元。但中国官方迫切需要一部国际影片所能带来的公信度。
TIFF 电影《亲爱的》正在多伦多寻求在北美市场发行。该片定于本月下旬在中国上映。 对于寻求重要声望的中国影片来说尤其如此。电影《亲爱的》正在多伦多寻求在北美市场发行。该片已定于本月下旬在中国上映。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对夫妇在自己的孩子被拐后陷入了一个分布广泛的儿童拐卖网。以“文革”刚刚结束为故事背景的影片《归来》已被索尼公司(Sony Corp.)旗下的Sony Pictures Classics选中在美国发行。该片在中国的票房收入为4,700万美元。
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东亚和东南亚电影策展人Giovanna Fulvi称,一些影片涉及的主题通常无法获得中国政府审查机构的批准。《归来》涉及了劳改所的问题,《心花路放》里有一些小角色为同性恋。
Fulvi称,中国的审查制度依然是一个问题,但中国的电影人似乎在尝试绕开审查。
Fulvi 2002年开始担任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策展人时,情况与现在大有不同,当时多数被选中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放映的亚洲影片在本国国内都是被禁映的。Fulvi通常只能在中国导演家中观看被禁映的影片。
现在,报名参展的影片都有代理商。
Fulvi称,在这一点上中国越来越像西方了。
Erich Schwartz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