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8|回复: 2

[史地人物] 《看见》:回不去的草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3 09: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2009年的9月,锡盟西乌旗的草原上秋高气爽。两棵生长在牧民家草场高处的杨树,被他们亲切地称为爱情树。相顾相惜,儿孙绕膝,羊肥马膘,岁月静好。曾经草原上的生活就是那么简单。但印象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正在变成传说。摄影:王争平




2.jpg
2007年12月,锡盟东乌旗的大草原上雪虐风饕。一位牧民扛着钉耙,顶着风雪寻找牛粪。牛粪作为烧茶做饭的燃料,已有千年历史,至今牧区的牧民仍视其为最佳的燃料,更是冬季取暖的必要资源。




3.jpg
2009年4月,为了参加那达慕大会(蒙古人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一对牧民牵着骆驼行走在干旱的鄂尔多斯西部草原上。该地区过度垦荒,植被退化严重,在气候干燥的春季很容易出现沙尘天气。




4.jpg
响沙湾位于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南部,沙漠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响沙湾高110米,宽400米,其上没有覆盖任何植被,沙子干燥时,游客登上丘顶往下滑溜,沙丘会发出“嗡嗡”声。2009年来自各地的年轻人慕名而来,旅游带动了经济,但对环境的破坏不可小觑。




5.jpg
同年夏日,锡盟西乌旗的一对年轻夫妇骑着摩托带着马头琴,牵着马儿去参加一场小型的那达慕。蒙古人的出行方式早已不仅仅是骑马,但永远无法和马分开。




6.jpg
S308省道通往锡林郭勒盟草原的深处,它是锡林浩特草原的生命线。这条路承载了草原的经济,同时加速了现代文明地入侵。与1949年相比,锡盟1999年牧区人口增加了3倍,牲畜头数增加了10倍;每头牲畜平均草场占有面积由170亩左右降至14.6亩。




7.jpg
2010年,一辆小货车在锡盟西乌旗牧区内收羊。他们平均每半年来收一次羊,集中运送到旗里的市场。一只羊的收购价格在1000元左右。




8.jpg
2010年12月,下着大雪,行驶在锡盟草原的公路上,每隔60至70公里,就能看见牧民自己竖立在路边的生态酒家广告牌。逐渐地,牧民的收入不仅依靠放牧,他们也知道了利用现有资源多种经营。




9.jpg
2010年9月,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拆迁了的棚户区。这里地处城市边缘,原来多是小平房,聚集了许多从西口来的回族与汉族人。现在这里正重新规划。




10.jpg
2011年11月,呼和浩特市,活佛的管家关其格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查看活佛的行程。这里活佛的选择方式与藏传佛教一样,管家负责帮忙安排活佛的生活与日常活动。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09: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包头市回民区内,每天中午一点,回族妇女都会空出时间来,集中做礼拜。现今包头市的藏传佛教主要集中于达茂旗百灵庙和市内五当召等处,主要是蒙古族信仰。伊斯兰教在清代由甘肃、山东传入,主要由回族、维吾尔族信仰。




12.jpg
2010年11月,内蒙古包头市老城区,韩祖宫的道士向一老人传道。包头这座移民城市,聚集了许多从山西过来,闯西口的移民。不同宗教信仰的居民聚集在此,但相处和谐。




13.jpg
从包头到鄂尔多斯需要经过黄河大桥。包头市内,许多新蒙古人已经适应了城镇的生活方式。放牧之余闲暇时,他们喜欢在黄河边上小聚。




14.jpg
2011年,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举办了红歌赛。各行政单位公务员都要参加,他们下午登台彩排,晚上汇报演出。




15.jpg
2011年07月,锡盟乌拉盖草原的夏日清晨,早起的牧民在草原上散步,晨雾随着时间逐渐消散,留下清新的味道。




16.jpg
2011年10月,一只羊在内蒙古巴盟湿地的水泊子上眺望,远处隐约看见老城镇的影子。城市化的脚步显得缓慢但坚定。




17.jpg
2011年,来响沙湾旅游的游客开始变少。团队旅游被控制,为吸引游客而建造的沙漠人造景观,也不再有吸引力。




18.jpg
2012年6月,达茂联合旗,游牧一生的老张,在自家牧场的土夯房顶,用望远镜放牧。他是走西口过来的汉人,因为听说放牧好挣钱,他开始替人做羊倌。现在有了自己的牧场,他不仅养了500多只羊,还把自家开发成了旅游点。两个孩子目前在外打工,老张还没考虑接班的事情。




19.jpg
2011年,摄影师在库布齐沙漠用气球航拍草场边缘的沙漠。牧民开着卡车,带着来旅游的人经过这里。实用性强,又能拉货,现在牧民有钱了,都偏爱买辆卡车。




20.jpg
政府视察团一行人在鄂尔多斯草原上考察。截止到2010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牧还草工程均已进入规划末期,但京津风沙源区还有严重荒漠化土地1.7亿亩亟待治理,退牧还草工程还有1.1亿亩建设任务待安排。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8-13 09: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4-8-13 08:44 PM 编辑

21.jpg
2012年,鄂尔多斯草原上,一辆货车装运着成吉思汗的雕塑,开往成吉思汗陵。位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占地约5.5公顷,现今的陵墓乃是一座衣冠冢,它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县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




22.jpg
2012年,位于二连浩特市铁路车站内的内蒙古海关,一队拿着蒙古护照的人在铁路售票口买票,边防武警正在维持秩序。他们多是卡车司机,是来中国采购物资的。




23.jpg
在四子王旗,牧民一家在吃午饭。他们已经在这里定居很久,依旧维持着放牧的生活。孙辈们在城里上学,第三代已经适应了现代文明的生活节奏。




24.jpg
2012年7月6日,一名年轻的马倌在希拉穆仁草原上牧马,他是牧民的后代, 20岁左右的新蒙古人,平时酷爱参加赛马比赛,获得奖金和知名度,也接待来前来旅游的人。




25.jpg
锡盟东乌旗,一条高架铁路贯穿牧民家的牧场。这是条运煤的专线铁路。据专家介绍,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腹地的伊敏河露天煤矿,仅规划开采的一、二露天矿占地4.95万亩,每年鲜草产量减少近万吨。如按矿区总体规划,占用草场20多万亩,牧草将减产4万吨。




26.jpg
2012的冬天,锡盟西乌旗的一个蒙古包内,牧民正在等待将要出锅的手抓肉。平时牧民住在距离牧场30-50公里的集中住宅区,而蒙古包是牧场上羊倌的住所。现在,牧民们只有在冬天和节日才会穿着这些具有蒙古特色的服装。




27.jpg
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牧民围绕着敖包,顺时针转三圈,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人旺年丰。一名蒙古人被鄂尔多斯市响沙湾景区请来表演祭敖包,这是景区安排的表演项目,供游客拍照。




28.jpg
牧马人拿着套马杆,赶着马儿去饮水。经济允许的话,牧民会买两辆车,卡车用来拉水拉货,轿车供自己出行。




29.jpg
百灵鸟是草原蝗虫的最大天敌,锡林郭勒盟是主要的百灵鸟繁殖栖息地,同时也是非法狩猎、收购、贩卖百灵鸟的主要地区。百灵鸟种群数曾经比较丰富,但很多鸟贩子在繁殖季节到这里大肆收购,加之人口增加,草原开发和过量放牧,这些都影响到百灵种群数量的增长。




30.jpg
2013年8月,下午5点的太阳,穿过云层,照亮了多伦淖尔境内一条九曲十八弯的河。这里水资源丰富,仅占锡林郭勒盟1.9%土地,地表水流量却占全盟近一半。草原脆弱的自然属性决定了草原生态极易遭到破坏,要想恢复,至少需要30年,而原始生态系统、植被种群多样性的恢复则几乎不可能。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25 05:01 PM , Processed in 0.04426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