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瞿秋白,我过去了解得不多,初中时时常能在一些文章里引用他的格言警句,知道他是我党的一个先烈。后来学习党史知道了他曾是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随着接触类似的资料多了,发现瞿秋白的文章写得也很好,特别是杂文,据说三十年代在上海他的杂文水平与鲁迅并驾齐驱。有一天,在街头的旧书摊上偶然发现了一本《饿乡历程》,我花了5元钱,如珍似宝地把它收入囊中,带回家仔细的品味。他的游记使我的思路回到了八十年前的那段历史,写得真好。 现在我才知道瞿秋白曾经主持中央全局工作七八个月,负过总责。瞿秋白在中央的快速崛起并不是偶然,与他良好的共产国际背景有很大关系。瞿秋白由于家庭困难没能上北京大学,去了俄文专修馆专攻俄文。临近毕业,受《晨报》所派到莫斯科采访。当时的瞿秋白并未系统接触马列主义,与当时的先进组织也没有联系。但在访俄的期间,他身处其境,真实地感受到共产主义的进步力量,坚定了他的人生理想。在莫斯科他列席了共产国际三大,听过列宁的演讲。随后碰到了中学同学张太雷,此时的张太雷已经是我党的重要干部,是我党第一个在共产国际任职的,与共产国际的领导人维金斯基、马林等人关系很好。在张太雷的介绍下,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由于瞿的俄文水平很好,(张太雷的英语很好,可能俄语差一点),瞿成了共产国际与我党联系的桥梁,他不仅是东方劳动大学中国学生的专职翻译,也是共产国际四大的我党代表团的唯一翻译,(陈独秀参加了四大),通过二年多的实际工作,瞿不仅系统接受了马列主义理论,而且和共产国际的领导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维金斯基指名要求瞿到远东局(后为东方部)工作。由于工作需要,瞿到了国内,在宣传领域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是当时我党的马列主义理论权威。鲍罗庭到中国后,瞿做了他的秘书,穿梭与共产国际与国共两党之间,起到很大作用。四大时进入常委。共产国际早在五大的时候就想换将,瞿也充当了急先锋,写了一个小册子攻击陈独秀四大时的支柱秘书长彭述之。由于陈的威信太高,五大仍被推选为总书记,瞿也进了常委。随着国共关系的逐渐破裂,共产国际的政策也发生变化,但鲍的想法和远东局维金斯基的意见不一致,陈独秀等人应对大变局的措施也不力。共产国际的五月来信,要求中共紧急左转弯,在中国国内施行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给汪精卫以口实,国共关系完全破裂。为了推卸责任,陈独秀下台是必然的,但新的领袖既要是共产国际信得过的人,又要在中共有相当地位的,瞿成了最佳人选。七月中旬,瞿与鲍上庐山安排落实武装暴动,并推出了临时五常委,瞿此时是中共真正的幕后决策人。共产国际新来的罗明那兹、罗易等人也接受了瞿。八七会议后,瞿又进常委 ,负总责。27年的下半年,我党发动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武装起义,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瞿为首的一帮年轻领袖带领我党开始走向了一条新的道路。在年底的中央会议上,半年的武装斗争经验形成了决议,对瞿日后影响较大的就是对起义失败的领导者进行处罚,有的被开除出党,有的撤销职位,像一些一线的老牌领导如张国焘、毛泽东、谭平山都受到处理,这种惩办主义不仅使瞿在六大上成为攻击对象,而且失去了相当一部分人心,以至于后来遭王明迫害的时期真正帮他的人很少。这是瞿在政治上第一大败笔。瞿在28年的六大上成为被攻击对象,由于几次暴动的失利,共产国际一方面要追究中共前任领导的责任,另一方面对瞿还是信任的,瞿仍选入政治局,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留在莫斯科。而工人出身的向忠发当上了总书记,周恩来秘书长(秘书长的权力仅次于总书记,老毛在三大的时候也干过这个岗位)。28年-30年苏联国内政治斗争异常激烈,从季诺维耶夫到布哈林一一变成斯大林的政敌,布哈林还担任过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布对瞿应该有比较好的印象。但由于王明所在的中山大学的学生党派斗争,瞿被动卷入,而且瞿向共产国际弹劾米夫(米夫已是共产国际东方部的副部长,中山大学校长,中国问题专家了),最终共产国际支持了米夫,免去了瞿的代表团团长的职务。瞿与米夫、王明一伙结下怨仇。卷入苏共的政治斗争是瞿的第二大败笔。30年上半年,立三左倾盲动思想在国内树立,共产国际发现向、李的左倾问题后,派周恩来和瞿一同回去改组纠正立三盲动错误。在周、瞿返回中国的途中,向、李对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出言不驯,甚至向莫斯科发出命令,而周、瞿并不知情。临走前,布哈林会见了瞿。九月召开了三中全会,周、瞿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指示,改组中共中央,立三被清除政治局常委,仍留在政治局,向由于是工人出身仍然被摆在了总书记的位置上。在此前回来的王明等人由于反对立三路线受到了处分,三中全会不仅没有平反,反而准备下放基层。瞿吸取了27年惩办主义的教训,对立三路线的有关成员没有严肃处理,而且没有统战在国际有嫡系关系的王明一伙,是他的第三败笔。共产国际在得知向、李的大不敬言论后,恼羞成怒,把立三左倾盲动错误上升为路线斗争,而且瞿、周对王的处理很令米夫不满。十月来信,指出三中全会犯了调和主义,并且派米夫前来彻底改组中共中央。四中全会上,瞿尽管做了检讨,米夫、王明不满意,瞿不仅被免掉常委,连政治局委员也被清除。后来,瞿再次做了检讨并将立三路线与自己挂上了钩,上纲上线的承认错误,这样更给了王明等人整治自己的口实。失去领导岗位的瞿秋白加入了左翼联盟,用笔向国民党作斗争,与鲁迅结下了深厚友谊。那三年多的时间,倒是瞿的丰产时期,他不仅写了很多时事杂文,而且翻译了大量的俄文作品,翻译水平很高。但王明等人仍不放过他,减少瞿的生活费,瞿的肺病更谈不上有效治疗,生活日益艰难,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居然有三四次躲到了鲁迅家里。到瞿被通知只身去苏区时,他的全部家当就是两个小包裹。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那几个与王明、博古不和的领导被留在了苏区打游击。公报私仇,借刀杀人的做法竟然被王明、博古之类用在了党内斗争。多年被党内斗争折磨,瞿实在是对政治提不起多大兴趣。他要求跟中央走,身患重病的瞿找谁都不管用。后来,因为身体不好,在突围的过程中被捕,不幸被叛徒出卖。在国民党高层多次劝降无效后,英勇就义。牺牲前,写下了颇有争议的《多余的话》。后来,有人因为此文,居然将瞿当作叛徒,骨灰搬出了八宝山----想想他的经历,想想残酷的政治斗争,不禁让每个有良知的人唏嘘不已。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