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4|回复: 0

[休闲时尚] 向京:用雕塑艺术来克服不安全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4 10: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X+Q Sculpture Studio
向京的雕塑作品。

你的身体》(Your Body)或许是向京最知名的作品,这件巨型雕塑描绘的是一名略弯着腰坐在椅子上、双眼茫然地盯着远方的裸体女子。

然而,对于认为这件作品及其描绘女性的其他作品是对中国性别状况的诠释这一观点,这位45岁的雕塑家却有所抗拒。她说:“那些女人体只是传递一种信息,她们的问题也是我们大家都会遇到的,无论你是男人还是女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她们是传递思想的形体。”

向京在北京出生和长大,而且是在文革中长大的。后来,她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中央美院就读,她说当时集体思想向个人思想的转变成为她们那一代人的典型特征。2007年,她凭借《全裸》(Naked Beyond Skin)系列蜚声国际,这组逼真的青铜及玻璃钢雕塑作品展现了一群体型并不完美、易受伤害而又忧伤的女性。最近几年,她将创作重点从女性形体转向身体异常灵活的杂技演员和温顺的动物,《凡人》(Mortals)和《异境》(Otherworld)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7月6日,向京个展在台北当代艺术馆(Taipei’s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拉开帷幕,该展览展出了她过往的部分作品。她接受了《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采访,谈论了她如何利用艺术来应对不安全感以及她对女性主义的矛盾心理。下文为经过编辑的采访摘要。

《华尔街日报》:你为什么决定把近期的展览都定名为“这个世界会好吗”(Will Things Ever Get Better)?

向京:在中国,大家都活在当下,不过问明天会怎么样,他们都强烈关注现在。在中国历史上,事物被构造出的方式是,如果你缺少某样东西,你就提出要求,然后希望事情马上得到解决。这其中涉及的是“现世性”,而不是对未来的考虑。我对这个问题就当下而言意味着什么很感兴趣。它是一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含有一种非抽象的未来意识,涉及到向前迈进在当下带来变化的可能性。

《华尔街日报》:谈到你的童年,你是在文革中长大的,你曾说当代人“不理解当时的背景以及那些人之间的情感”。你怀念过去吗?

X+Q Sculpture Studio
向京在工作中。
向京:人们交流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以恋爱为例,以前如果你们是分居两地的,或许每个月能寄一封信给对方,这个过程的时间间隔会加深感情。现在,这种方式已让位于即时交流。我不一定就是说怀念过去,我只是想找到一个立足点,这个地方在如此巨大的变化中仍未发生改变。

《华尔街日报》:有没有什么经历是你在创作中不断回顾的?

向京:我出生于1968年,被夹在父母那一代人的集体主义与当今的超级个人主义之间。我们这一代人的典型特征是我们开始从个人角度来表达事物,个体的重要性成为了我们的基准。

《华尔街日报》:你早期创作对象的那种脆弱无助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你个人的感觉?

向京:我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感到不安,所以我试图通过我的艺术来克服这种感觉。这种不安全感来自于我在中国长大的经历,它带来创伤。我已经经历了外部世界足够多的变化,它都够得上一个人四辈子所经历的变化了。因此,我的作品总是具有这种巨变和创伤的特质。无论事情看起来有多好或多让人高兴,我都对它没安全感。

《华尔街日报》:你总是抗拒别人把“女性主义”这个词与你的作品联系在一起,为什么会这样?

向京:我努力想避开这个词。人们总想说我的作品是女性主义的,但是女性主义背后的各种学说都来自西方,中国从来没出现过女权主义运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可是就算是解释一大通也帮助不了外国人理解这一点。

《华尔街日报》:那么,当你的作品在海外展出时,你会担心人们可能会误解你的作品吗?

向京:我不介意作品在哪儿展出,因为我尝试创造的是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会感觉到的东西──一种跨文化的体验。

《华尔街日报》:有些批评家说,你早期的作品要比你最近创作的动物系列更有挑衅性。

向京:我早期的作品看起来是更有挑衅性,因为那时候我的确也更软弱,我与世界是对抗的,但是现在我不一样了。我想以一种更平和的方式来表达我的态度,现在我关注的是根据外部世界来确认我的内心状态。对我来说,在世界的复杂状况面前无能为力是无法接受的。艺术及其创作过程是救赎自我的方法。我知道这是一个意义庞杂的词,但是我想不出来一个更好的词来表达它,你需要在世界上找到某些东西,把你从复杂而让人困惑的事件的轰炸中解救出来。关于我的创作方式,真正重要的是我追求的是内在的联系,然后追随它直到到达一个自由的发展状态,而不是从外部来观察。

《华尔街日报》:内省为什么会那么重要?

向京:对我来说,它是救赎世界的方式。如果它救赎不了世界,它还能救赎你。

《华尔街日报》:你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向京:艺术是我的宿命。近期还有展览要办,但是我想休息一下或者至少是放慢脚步。另外,未来我也想尝试一些新东西,并不仅仅是以雕塑的形式。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向京个展“这个世界会好吗?”于7月6日至9月1日在台北当代艺术馆展出。详细信息及门票事宜请访问mocataipei.org.tw。)

Megan Wals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6 08:30 PM , Processed in 0.05339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