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现在正在“复核”2003年一个有极大影响力的决定——第一次容许受其监管的银行在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上进行交易。
为什么不应该让银行在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上交易呢?纽约时报记者David Kocieniewski今天发表了一份详细的报告,论证这一观点。
根据Kocieniewski的报告,一家高盛控制的企业一直参与了一个精心制定的计划,通过转移铝库存来拉高市场价格。报告中指出,美国消费者每次购买含有铝商品时,他们支付的价格一直受到了操控。消息人士告诉纽约时报,在过去三年里,整个计划导致了美国消费者多支付了50亿美元的价格。
Kocieniewski的调查集中在一家高盛在三年前收购的铝储存企业,名为Metro International Trade Services(MITS)。据纽约时报报道,自从高盛买入这家企业之后,库存外排队提货的平均时间增加了超过20倍。因为排队等待时间更长了,该企业储存铝的收入水平也增加了。这部分成本已经反映在铝的市场价格中。
铝仓库是不容许麻木地囤积库存的——行业标准要求仓库每天转移3000吨的金属。然而,据纽约时报报道,MITS通过每天在不同的仓库间转移金属来绕过这条规定。一位分析师估计,每天转移的约90%的金属是转移到了另一家高盛控制的仓库。
Kocieniewski写道,监管该行业的机构LME几乎没有显示出任何改革这种行业行为的动力。这可能是因为LME会收取铝仓库1%的租金。限制仓库的租金收入将使LME损失数百万美元。
这一切使得出现了一个有点荒谬的工作环境。仓库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经常看到同一批司机每天开车跑三四转。虽然有大量的待处理提货订单,但据纽约时报报道,有些仓库一天里的12小时甚至更多时间却仍然门庭冷清。
如果铝行业的情况真的象纽约时报所描述的,那么很难找出这种行业行为能为社会带来任何价值。一些铝的终端消费企业已经成立了联盟——包括波音和可口可乐,向高盛施压。然而,据Kocieniewski报道,这个问题的涉及范围可能远不止铝行业——摩根大通、贝莱德和高盛已经全得到了SEC的批准,在市场上购买大量可供出售的铜,并把它们囤积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