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2|回复: 0

德媒:习近平在俄发出警告 别插手其他国家内政(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3-24 0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德媒:习近平在俄发出警告 别插手其他国家内政
文章来源: 德国之声
于 2013-03-24 09:43:51

   a758.jpg 中国新任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的首访不仅强调巩固中俄关系的重要性,同时他也在周六莫斯科的演讲上警告别国不要干涉其他国家内政。

  习近平出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受到了外界的格外关注。这位中国新任国家领导人希望通过对俄罗斯的访问,强调中俄关系的重要性,以抗衡美国在海外的影响力。3月22日开始的为期三天的访问中,习近平将为中国不断崛起的经济增长争取更多石油和能源供应。

  尽管莫斯科与北京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很少非常顺利,但双方关系在过去十年中有所改善。周五的会晤就是最好的证明。会晤中两国签署了能源、贸易和政治等方面的合作协议。

  俄罗斯总统普京不断寻求与美国的国际影响力相抗衡的同时,中国也在应对2011年以来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和经济扩张。

  周五,一位出席迎接习近平的俄官员介绍说,习是2002年俄罗斯骑兵荣誉护卫队组建以来,首次接受这一欢迎仪式的国家领导人。会晤中,60岁的普京和习近平在一个坚而有力的握手后,互相微笑致意,随即两人走向红毯检阅仪仗队。最后在随行官员的陪同下,步入了克林姆林宫的绿色会客厅。

  有媒体记者评论说,与同德法领导人的会谈相比,普京和习的会谈显得更舒适自如,因为德法领导人往往谈及人权方面的话题。而与习的此番会晤更像是"精心安排"的,任何争议话题都一笔带过。

  
  “坚而有力”的握手 a759.jpg

  习向西方发出信号

  周六,习在莫斯科发表的一个演说上警告别国不要干涉其他国家事务,这一向西方发出的信号与普京的多次表态类似。

  习在莫斯科的一所国际关系学校向学生们表示,"我们必须尊重每个国家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力,反对干涉其他国家内政。"

  普京也曾多次指责外国干涉主权国家内政。

  针对欧美的人权批评,中俄两国均予以驳斥。普京曾指责那些"试图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俄罗斯内政的行为"。俄罗斯政府也对该国受到外国援助的非政府组织进行打压。

  "以开放的心灵对待彼此"

  在俄罗斯的访问中,59岁的习近平在谈到对普京的印象时说,"我对你的印象是,你和我始终以开放的心灵对待彼此,我们的角色是一样的。会谈总是以一种很好的方式进行,你和我是好朋友。"

  习的表态让人回忆起,2001年美国总统布什与普京会晤时曾经说过,"正视着普京的眼睛,就能看到他的灵魂。"

     a760.jpg 特殊的欢迎仪式

  天然气问题有所突破

  访问的中心议题是,俄罗斯最大石油供应商(Rosneft)与中国签署巨额合作协议,逐渐将每年对中国的石油供应增加到4500万到5000万吨,是目前供应总量的3倍。

  与此同时,Rosneft公司将会获得来自中国国家开发银行20亿美元的贷款。俄中企业还达成了20亿美元的协议,用于开发东西伯利亚的煤矿资源。

  此外,中俄两国历经十余年未达成的天然气协议,在习的首访中也终于有所突破。俄罗斯天然气巨头OAO Gazprom表示,将在年底前与中国敲定一份期限长达30年的天然气供应协议。

  根据双方达成的初步意向,从2018年开始,Gazprom将每年向中国提供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普京表示习的到访非常成功,“新中国领导人选择俄罗斯作为其首次外事访问的国家,显示出双方战略伙伴关系的特殊之处。”

    彭丽媛随访也受到国际关注 a761.jpg

  "第一夫人"

  随同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一道出访俄罗斯的还有他的夫人彭丽媛。这位"第一夫人"在国际舞台上的首次亮相,在中国互联网引起了广泛关注。

  习近平到访前,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表示,他希望该国的"经济之帆能乘上中国风"。

  在苏联时期,莫斯科和北京之间不断出现问题,不过最近几年来,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两国在某些国际议题上又表现出一致的立场。

  习在签署协议和会谈结束后发表声明说,"中俄在关键的国际和地区事务上有类似相同的立场。"

  在叙利亚冲突问题上,两国三次阻止了西方支持的制裁措施。在朝鲜问题上俄罗斯也跟随中国的步伐。

  中俄双方没有就加强政治合作的计划提供具体细节,记者也没有获准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5 01:21 PM , Processed in 0.03163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