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竭尽全力谨慎驯服的关愚谦还是没能躲过政治运动的利剑。1959年庐山会议,抨击“大跃进”的彭德怀被打倒,批判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文件从中央传达到基层。浑身“资产阶级习气”的关愚谦再次被盯上。他被定为“漏网右派”,下放到最艰苦的日月山人民公社劳动。此时大饥荒正笼罩全国,关愚谦和社员们一起垂死挣扎。
1959年到1962年,“大跃进”的灾难性后果在逐步显现,中国大地陷入空前饥荒。作为“漏网右派”在青海下放的关愚谦也已经饿得全身浮肿。眼看性命不保,他只能给父母写信求助,并借口母亲病危辗转潜回北京。
在北京,他见到了父亲关锡斌。此时关锡斌已从沪回京升任国务院参事。看到爱子历尽磨难,他设法将关愚谦从青海调回。1962年,关愚谦终于逃离了四年地狱般的下放生涯,回京进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工作(简称“和大”)。“和大”实质是一个中央直属的外事机构,关愚谦在专门安排外宾活动的联络组工作。
新环境让一度变得沉默谨慎的关愚谦很快恢复了浪漫、活跃的本来面目。由于工作性质,关愚谦开始经常性地接触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的亲华左派外宾,也经常见到刘少奇、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他颇感几分如鱼得水。
然而四年之后,1966年,文化大革命到来。
1966年8月18日,天安门广场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当天,毛泽东首次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到场人数上百万,至此,群众狂热被点燃到极点。
那天关愚谦和周恩来的一段对话改变了他此后的人生:
“小关你现在怎么样啊,造反了吗?”
“还没有呢。”
“你们那里没造反派吗?”
“我们那儿还没成立呢。”
“为什么不成立啊?”
周恩来的话让关愚谦觉得应该 “豁出去了”。于是,热血冲头的他回家写了35页的大字报,历数了本单位领导的官僚主义作风——他成了“和大”的第一个造反派。很快,运动初期相对平静的“和大”也变得各种造反派系山头林立,关愚谦的“黑历史”被对立派系挖出,被指为“右派翻天”。根本不擅长政治斗争的关愚谦很快就乱了阵脚,运动初期风光一时的他渐渐沦为少数派。
而更为致命的一击却是来自家庭内部。因为与关愚谦在生活上有矛盾,在其他造反派的鼓动下,他的妻子公开“揭发”了他。那时已经有大字报贴出来,描述关愚谦表面上道貌岸然,实际上男盗女娼,而一旦大字报贴出来这个人基本上就是被打倒了。关愚谦悔之晚矣,“那时候我就很后悔自己为什么又来参加这种政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