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50|回复: 4

[中华脊梁] 计划生育30年 争议不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1 09: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计划生育30年 争议不断

2012-06-21 14:31 四月网综合       

核心提示:近期,陕西安康孕妇7个月被强行引产一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出于对无辜生命的怜惜,众多人将矛头指向了计划生育。于是,围绕计划生育的是是非非,从专家学者到普通网友观点不一,纷纷有话要说。

延伸阅读:
关于计划生育,那些被误认为是真理的谬误
专家观点一:计划生育政策仍将是长期基本国策

专家观点二:计划生育政策落后时代 调整势在必行

专家观点三:计划生育应全面停止

网友观点:请勿忽略女性们的感受



专家观点一:计划生育政策仍将是长期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政策仍将是长期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仍将是长期基本国策
于学军:不能靠多生孩子解决老龄化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与日俱增,社会上一些人认为,这是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对此,国家人口计生委政法司司长于学军说:“即使现在允许每家多生一个孩子,对缓解人口老龄化高峰压力的效果也不大。我国不能够依靠多生孩子来解决老龄化问题。”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于学军说,由于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未成年人口的比重相对下降,而老年人口比重相对上升。从这个角度说,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目前的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的关系,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加速了老龄化的进程,这是客观事实。

于学军认为,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转变的趋势,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从人口学的角度看,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生育水平,二是预期寿命,三是人口迁移。对于中国来说,除了生育水平的下降外,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也是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原因之一。1981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大约为67岁,而目前大约为73岁,在1981年-2006年间提高了6岁。

于学军认为,作为一项公共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并不完美,也有代价。但我国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具有特殊性,不能因为其带来了问题而放弃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将是一个长期的基本国策。”

他分析,如果从减轻老龄化压力的角度看,在现阶段,稳定低生育水平更有利于中国人口发展。要解决老龄化问题,重点不应在改变生育政策上做文章,而应加快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叶檀:中国不缺人口红利

目前中国经济增速下滑,负债率上升,很多人归咎于人口红利消失,因此主张提高生育率。这种线性的看法是片面的,也是对历史的误读。

中国经济发展过程是效率提升的过程,农村土地承包提升了农村的生产效率,劳动力流动提升了企业劳动效率。

人口红利不是主要原因,在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中国人口增长高峰期,中国的经济受到计划经济的制约陷于崩溃:人口多,却没能成为有效劳动力;人口多,没有成为有效消费群体。最典型的是,大规模知青进入农村,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的劳动效率,相反,让农村陷入更深的贫困之中,直到逼出农村的土地改革。

陈志武先生曾经提出命题,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原因就在于当时的中国制度进行了根本性的资源错配,导致的结果是越勤劳越贫困,越工作越低效,甚至产生价值耗散,越工作越糟糕,对经济的破坏越严重。

只有在制度释放了劳动能力与消费能力之后,人口的规模与效率才值得进行经济考量。中国上世纪80年代初进行了市场化改革,此后中国的经济效率大幅提升,在全球处于增速前列。目前社会热点议题如户籍、如垄断等等,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新一轮的制度滞后制约了中国经济的效率。中国需要的是打破制度桎梏,发挥新一轮的资源效率配置。

专家观点二:计划生育政策落后时代 调整势在必行

王晓晶:控制人口不等于要僵化为“一胎化”

计划生育实施三十多年来,一味控制人口数量,将有计划地控制人口的精髓错误僵化为“一胎化”政策,导致中国过早进入老龄化,造成未富先老的格局。再联系到近期大热的延迟退休年龄争论,计划生育所导致的老龄化也是未来养老金缺口无处可补的重要原因。

诚然过往严苛的“独胎式”计划生育已不适应当前现实情况,并形成了上述诸多社会经济问题。但由此全盘否定计划生育并不可取,特别是以个别暴力执法的极端案例来驳斥。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人口的有序增长使三十年间九年义务教育得以推行,使得精英式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中国的国民素质得以不断提高。

针对有些网友停止计划生育的评论,笔者认为是“一叶障目”,未看到计划生育的积极意义。在人口众多的中国,在区域经济发展如此不平衡的中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在现阶段仍有继续执行的必要。没有计划的“生育”将不堪重负,正如我们的邻国印度。

这几年“龙与象”之争的声音愈来愈大,许多发达国家也十分热衷这一命题。然而客观事实“龙与象”依然存在着差距,而且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人。龙在有计划地造人育人,而象却在自然状态的爆炸膨胀,奉行着精英教育,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已为时不远。

“龙与象”的对比更具说服力,未来的竞争依靠的是高素质的人才,现代化的今天早已告别了历史中那“英雄人物”“精英人物”的对决。每一个基本国策的推出调整都在综合权衡之下作出的,不能因为某些个别案例的非人性化处理就断然否定其积极意义,若人人都以“人性化”来抵制政策,政令如何推行下去?

我们可以呼吁也可以质疑现实实施的不合理“独胎化”。虽然某些省市已对“一胎化计划生育”进行了政策放宽,但笔者认为,当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以及未富先老困境来临之时,计划生育调整的步子应该更大一些,应该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在全国特别是发达地区推行“二胎”政策已具备了良好条件,二胎政策也是解决养老金问题的一剂良药。为有源头活水来,未来养老金的活水就在于诞生的新生命。

程奎星:强制引产呼唤计生政策人性化

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这是我们都认同的事实,没有这个高瞻远瞩的国策,也许现在我们还在为如何养活自己而犯愁,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也会因此而滞后。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规模推行,数十年后的今天,计划生育政策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也依然在被这个话题困扰。

中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协调人口与环境、资源的相对健康发展,我们需要这项基本国策。但是,我想我们今天有理由来给这项基本国策注入新的内涵,这也是时代进步赋予我们的权利。作为计划生育国策下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我们应该本着对后人负责的态度去总结一下这项政策,从而取之优而去其糟,让这项政策能够更加完善的去造福下一代人。

关于计划生育这项国策,我们的父辈记忆犹新,甚至我们有些人还常常听父母讲起我们是怎么“九死一生”逃过一劫。带着血性的标语,充斥着浓厚斗争色彩的口号,家庭连坐,财产充公,一切都为了阻止你生下不该生的孩子。当初的计划生育政策之下,强制引产是一件普通的程序问题,甚至根本不需要程序,只要是计划外怀孕了,无论如何是不会让你把孩子生下来,这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斗争,那个时代的任何人都不能逾越这股强大的运动。

作为这样狂风骤雨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我们今天开始抱着一种总结与完善的目光重新审视这项国策。经历了一个时代的洗礼,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反思一项政策的利弊。其实,这种反思也一直在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下进行,2011年国家完善了相关政策,出台了新规。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长时间形成的主观意识,强制与强令之下,野蛮依然存在于计划生育管理者的意识中。

对于暴露出的一些新问题,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计划生育如何适应这种新局面,有没有必要适时放松政策,允许放开第二胎,这些问题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议。更严重的是随着社会发展,金钱物欲主导下的社会,开始让这项基本国策陷入人伦扭曲的畸形局面,有钱人可以放开的生,毫无顾忌的生,而贫困人群却因为计生政策更加贫困。2011年年底,广东富商华丽的“人造”了八胞胎,而今天陕西一孕妇却因为交不起社会抚养费,而被强制引产了七个月的胎儿。计划生育成了只管穷人的政策,生命从出生就不平等。

让人担忧的事情是基层一些计生管理机构,完全扭曲与违背了计划生育国策的初衷。搞摊牌名额,甚至参与分红,私底下还能讨价还价,这种把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搞成了生命买卖的行为,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当我们从新闻画面中看到,一个已经七个月大完全形成生命的婴儿,被陕西当地的计生管理人员强制引产后躺在母亲身边的画面,我们心中久久难以平复下来。就连央视名嘴白岩松都公开表示,这不是错误,也不是失误,这就是明白“杀人”。

也许,按政策这的确符合那相关计生管理规定,属于计划外怀孕,但是靠这样惨无人道的强制手段维护的这种所谓制度与规定,人性还何在?难道富人有钱就可以想生几胎就生几胎?另外,那笔庞大的社会抚养费的流向也引起了质疑,抚养费究竟养了谁?这笔钱似乎仅仅成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幌子,富人可以像广东那位老板一样,八胞胎同样毫无顾虑,而陕西那位孕妇怀胎七月的生命,却被所谓的抚养费“杀死”。

实际上,计划生育本身就是以牺牲公民权益为代价,如果这种牺牲与放弃能让社会健康和谐的发展,这种牺牲是值得的。但是今天看来,这项政策从血腥中走来,却陷入另一种充斥着金钱色彩而更加残忍的毫无人性中。时代在前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转变为尽可能的维护公民权益,希望未来的计划生育政策能朝着人性化的方向进步。

专家观点三:计划生育应全面停止

江涌:假如中国不停止计划生育

上世纪7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施旨在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70年代末,计划生育政策被广泛而严厉推行。

值得反思的是;有时奋力爬出泥潭,却匆忙奔向沼泽;有时急于躲避一个陷阱,却落入另一个陷阱。中国刚从“马尔萨斯陷阱”中艰难爬出,但未曾想很快即落入“老龄化陷阱”。

据统计,1980年以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2008年中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到1.65亿,占总人口的12%以上。

少儿人口绝对数呈大幅下降趋势,1995年前后中国0-14岁少儿人口绝对数达3.34亿人,2008年减少到2.52亿人。

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将会达到3.2亿以上,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4。很显然,“少年中国”正在逝去。

一般而言,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缓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因此当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时,一个国家应该已经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能够承受来自老龄化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通常在人均GDP达到5000-10000美元才进入老年社会,富老同步。

但是,中国是在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社会经济尚不发达、人均GDP不到3000美元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年社会,未富先老。上海早在1979年就进入了老年型社会,广东于2003年出现人口老龄化。

联合国的报告强调,从没有一个国家尚处在中国这样的发展阶段便开始出现老龄化的。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绝大多数国人刚刚摆脱贫困,却面临衰老。

2010年1月,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发布报告称;“到202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会使工作人口与不工作人口的比率成为世界上最糟糕的,比日本更甚。如果没有特效的新政策,中国的经济在那个时期就会狠狠地撞墙。到2020年,以我们的标准来看,它会是一个非常穷的国家。”

但是,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成本越来越高,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尤为重要的是,独生子女政策损害了社会生态,直接导致人口老龄化、性别比严重失调等问题。

社会生态失衡不仅对于中国经济,而且对社会、文化、教育乃至国防都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相关教育专家宣称,随着出生人口基数的下降,18-22岁适龄学生数量的减少,中国很多大学将面临破产危险。

经济增长势必放缓。长期以来,出口、投资与消费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三驾马车”,人口老龄化将重创三匹骏马,使中国经济快速运转的车轮放缓。

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中国的“人口红利”大致是从1990年开始,到2030年结束,前后持续约40年。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是800-1000万,劳动人口比例较高,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得到了充分保证。

研究表明,在2000年之前的GDP增长率中,增加的劳动力的贡献率达到24%。从人口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发展经济的最好时期最多只有20年左右。

当前,非就业人口与就业人口的比例最低,即处于所谓“刘易斯拐点”(Lewisturningpoint),未来20年“人口红利”逐渐耗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将随之消失,如此使得中国所依赖的出口这一“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失去动力。

中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与私营企业的成长与壮大紧密相关。但是,人口老龄化及其负面效应使私营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的持续发展受到挑战。中国众多私营企业就是在传统的亲属中孕育、成长与壮大的,家族色彩浓厚。

如今,家庭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大量独生子女在没有兄弟姐妹的环境下成长,成人后他们自己及其子女也不再生活在传统的纵横交错的家庭网络之中,很多低成本、高效率的组织纽带将会丧失。

如此,成年后的独生子女难以或不愿承担起企业持续发展的重任,“富二代”的消极影响明显。民营尤其是家族企业的持续发展受到挑战,这为所谓“国进民退”从侧面作了一个新注脚。

未来中国的“银发经济”不足以填补“人口红利”的损失。日本进入老龄化后,出人意料出现了一个“银发经济”,即为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各种产业,从而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一个途径。

中国一些经济学者为此感到兴奋,声称“夕阳人群,朝阳市场”,商机将超过1万亿元,能创造上千万个就业岗位。然而,这些专家忽视了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日本富老同步,中国却未富先老,中国老年人的消费能力远远无法与日本相比。

即便如此,日本的“银发经济”远不足以抵抗人口老龄化引发的经济衰退趋势,因此“人口红利”的消失,势必放缓中国持续亢奋的经济增长。

诱发财政金融动荡。人口老龄化使财政负担愈发沉重。随着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劳动力的不断萎缩,经济增长势必放缓,税收随之减少,但是养老和医疗保健的支出不断增加,从而对财政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2004年公布的《银发中国;中国养老政策的人口和经济分析》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必须在10年内打下坚实基础,否则几年后就有爆发“严重危机”的危险。

据中国老龄办测算,中国退休人员每年以6%的速度递增,而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缺口不断扩大。2004年底,社保基金缺口还只有7400亿元,但是截至2008年底,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已达1.4万亿元,四年间增加了一倍。

开始于2001年的个人账户“做实”试点,目前已在13个省份累积资金1100多亿,然而对于庞大的个人账户空账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人口老龄化会引致相关资产市场的萧条。佛朗哥·莫迪利亚尼和理查德·布伦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储蓄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们在一生中试图平衡他们的消费,年轻和老年时花销较多,而中年时储蓄较多。

因此,人口老龄化会使储蓄耗尽,老年人会将他们能支配的资产廉价出售。由于中国婴儿潮的出现(如上世纪60年代),老龄化必将来势汹汹。

为筹集养老资金,未来中国的老人们都会集中抛售房屋、证券等资产,与之相呼应的少子化导致资产需求萎缩,如此势必引致相关市场萧条甚至是资产崩溃。

因此,“银发浪潮”将直接冲击中国的房地产业,如今奇货可居的房地产,随着老龄化高潮的到来很可能一文不值,老龄化成为贪婪的房地产商与投机商的梦魇。

经济活力持续降低,社会矛盾更加突出。中国适龄劳动人群与老龄人群的比例会从现在的12:1,剧减到2050年的2:1,亦即目前中国是以平均12个劳动力供养1个老龄者,40年后将变为2个劳动者供养1个老龄者,社会经济负重前行,自然降低效率。

人口老龄化发展还会导致;在劳动人口中,年轻劳动力比重下降,老年劳动力比重上升,如此使得劳动人口老化。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不高,劳动密集型行业居多,劳动人口老化会明显影响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率的提高;劳动人口老化特别是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的老化,不利于技术与管理创新,不利于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随着劳动人口比例的下降,储蓄率也将逐步下降,如此必然影响资本的形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活力会持续降低。

老龄化导致系列不平等。代际责任不平等。独生子女政策动摇了大家庭养老的传统。60岁的中国妇女在20世纪90年代初平均有5个子女,到2005年只有不到2个子女。未来一个孩子要赡养父母2人和祖父母4人,形成“421问题”。

政府与家庭责任不平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一类基本经济单位,在社会生活、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作用。政府坚持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是不能、不愿承担全部养老负担,从而使得家庭赡养负担日益增大,组建与维持家庭的成本越来越高,风险过大。城乡责任不平等。

按照中国的传统尤其是在农村,赡养老人首先是儿子(而不是女儿)的义务。但是,到了2025年,中国家庭至少有1/3可能没有儿子,出现大批生活拮据无依无靠的老人。

据介绍,到2009年中国城市与农村空巢和类空巢家庭都接近50%,但是农村养老无保障情况比城市更加突出,贫困老龄化势必会进一步加剧中国业已十分严重的社会不平等。

社会矛盾愈发向落后地区转移。中国幅原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老龄化差别也很大。东部沿海地区明显快于西部内陆省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上海比最晚进入老龄化的宁厦相差33年。

但是,内地农村的老龄化速度要远超过城市。农村老龄化不仅导致农业劳动力的缺乏,使社会主义新农村缺乏活力,而且农村的社会保障严重滞后。报道显示,饿死、病死家中的孤独老人越来越多,人道主义悲剧不时出现。

此外,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实施产生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就是,选择婴儿性别的现象激增。2005年中国新生儿男女比例约为118:100,一些地区甚至高达130:100。

而在工业化国家,这一比例平均约为107:100。如此,到2020年,中国将会缺少3000万新娘,在20-45岁的男子中,每10个人就会有1人找不到老婆。男女比例严重失衡会导致暴力行为和反社会行为增多。

在中国西部、落后的农村地区,未来老龄化、性别失衡、空巢和类空巢等问题会更加严重,或将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源头。

莽夫:应该立刻废除计划生育

首先,不得不承认,我们做为一个自然人,做为天赋人权的承载者,政府限制生育是不人道的.其次,做为一个社会人,一个中国公民,不得不适应所谓的基本国策,这是一个社会人官方的社会角色定位所决定的.遵循一定范围内的适度合理的计划生育管制有其历史必要性.

凡事都有两面甚至于多面,看问题要从多角度来看.当时实行计生政策时,中国有它特殊的国情.现在缓解了,政府可以逐步放宽计生政策.但不要一下就完全废除了,那样,所谓法律也太儿戏了.

过份限制国民的生育,到现在是不合时宜的,因为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与素质的普遍提高,为多生孩子提供了条件和意愿自觉性的保证.所以计生条文也要与时俱进,当社会变得相当成熟了,经济发展相当成功了,是可以全面废除计生法规的.因为到那时政府没有必要去多管这些闲事了,国民本身自然有自身承担的能力.

基于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80后90后们要承担的社会责任远远大过其父辈,这些又是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再者人口普遍老龄化还会影响到国家的整体活力.

所以,现在放宽计生管制是可行的.其实城市居民可放宽至准生二个孩子,农村地区可放宽到三到四个孩子.再者,不同地区可根据经济发达的水平,自行制定准生标准.同时适当照顾军烈属与少数民族.

但是废除计生法又是不现实的.影响何其深远.别的不说,一旦废除,计生部门还有存在的必要么?是不是意味着以前的计生政策被全盘否定?政府养着的计生部门人员如何再进行就业安置?一旦发生人口爆炸如何处理?这些不能不说是为政者的担忧.

现在的中国,生育是一件大事,对于每一个小家是如此,对于国家更甚,是关乎到国计民生长远发展的大事,所以要在修法上慎重再慎重,要在充分的社会人口基数与民情调查以及做足理论研究上的基础上再进行修订.而不是一下子废除掉.

以上个人浅见.只就事论事,不涉及道德,只注重实际.伏希能与诸君共同探讨.

网友观点:女网友们呼吁多从女性角度考虑

女网友一:男人想多儿多女就自己长个子宫去生吧

我是女的,我是孕妇,就快生了,天天纠结是顺还是剖,妈的,反正都很痛啊!都感觉会要命啊!反正都要被剪一刀啊!还担心万一出个什么意外,自己就屎了啊!

怀孕期间也是,前期没胃口,唯一好过的是中期,这后期来了,脚肿手肿,手指痛得连握拳都握不住!尿频,腰痛,要么还来个肚子痛,一天还要假宫缩几次,宫缩的时候就呼吸困难啊,感觉要屎了啊!因为宝宝越来越大,压到神经,手腕痛得跟脱臼似的,妈的,平时要是脱臼了还能治,还能贴药膏,但这是正常生理反应啊,还不能治啊,只能忍,都痛了半个月了,睡觉都不知道手往哪儿搁!肚纸越来越大,侧睡久了啊,压着手酸,但只能侧睡啊,肚子下还必须垫枕头,不然肚纸就悬在那儿,靠不到床啊!!

男人们能体会这些吧?你妹的,你们想多儿多女,就自己长个子宫去吧!!!

反正我跟我老公是只生一个的,要我不生孩子,我自己也不答应,但这种罪,一辈子受一次就够了!

女网友二:让男人去结扎就可以避开强制流产了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没有暴力引产,就没有计划生育的成功”感觉有些可笑,计划生育执行这么多年,一直盯着女方的身体。神马强制带环,定期检查,强制流产之类的。本有最简单的控制超生办法,男人结扎就可以了。可是,计生部门为什么不选择这个一劳永逸的方法反而盯着女性是否受孕超生呢? 丈夫结扎妻子自然受孕不了,多么简单的事啊。为什么不这样呢?嗯?

别说万一女的和别的男人怎么着,丈夫对待妻子出轨的态度都知道,戴绿帽子会把女人扫地出门,大多女人不会也不敢怀其他男人的孩子。

有人担忧结扎会影响男人的身体,医学上已经证明没什么影响了。带环对女性身体影响更大。

男人结扎是计划生育最简单给力的方法,望大力推行。

女网友三:农村人解释一下农村为什么重男轻女

废话不多说,直接说原因

1、传统的农村是小农经济,也就是种地为生,女人一个人是种不来地的,女人可以锄地、浇地、割草、插秧、放牲口,但是耕地、调牛(耕牛必须经过调牛才能成为耕牛)、运粮是做不来的。一句出,男人是农村主要劳动力,一个光棍可以独自生活,一个寡妇肯定是门前是非多,因为她要生活,生活离不开男人!

2、女儿很少照顾父母,这里的照顾不是给钱,而是照顾父母的起食饮居。很多人认为儿子不孝顺父母,其实是久病无孝子,因为父母经常和儿子生活在一起,肯定会出现一系列矛盾,;而女儿就不同,女儿和父母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一年四季也就是回娘家看上父母几回,真正床前照顾的还是儿子。女儿之所以有孝顺的美名,正是因为不是长时间的照顾父母,而是偶尔照顾一下,因为照顾的次数少,犯错的几率也少!

3、传宗接代。这是一个血统的问题,我想很多人还是愿意传宗接代的!

4、闲言碎语。一个不生儿子的家庭是会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闲言碎语的,有时候他会自觉的把这种闲言碎语放大。我们村两户王姓人家,王相胜和王茂胜,堂兄弟,王茂胜的儿媳妇头两胎生来两个女儿,第三胎又是女儿,让别人包养了,前两年终于生了儿子;王相胜的儿媳妇前两次生了女儿,死心了,是媳妇死心了,而不是婆婆死心了,不过婆婆拗不过媳妇,所以也死心了!至于是不是真死心,现在也说不清楚。就因为这个事情,本来是堂兄弟,现在就因为一个有儿子一个没儿子,所以两家关系弄得很僵。

5、重男轻女归根结底是一男一女。其实很多家庭是愿意一个儿子一个女儿的,我们村及其附近就有很多生了儿子好几年后又生女儿的。余利军一家,儿子去年19岁娶了媳妇(媳妇是单身家庭,母亲是个外地人,跑了)并且生了女儿,前年余利军媳妇生了一个女儿,也就是说女儿只比孙女大一岁。我大姑的儿子,前几年他媳妇也在儿子二十来岁的时候生了女儿。如果了解农村,就会知道很多人是愿意生个女儿的,前提是儿子必须有!

6、儿子是自己人,女儿是外人。如果女儿设身处地想一想,在自己结婚之后,还会父母当自己人吗?这个我太有感触了,女儿嫁人后,他很快就会变成一个婆家人而非娘家人了!

7、儿子可以光宗耀祖,女儿要想光宗耀祖只能傍大款!这也许不是全部事实,但至少是大部分事实。

女网友四:计生这个问题很矛盾

其实计生这个问题很矛盾,从楼主从小的经历来说,无疑楼主奶奶那边喜欢孙子,估计当时抱养的事情没成爷爷也起了作用,楼主爷爷是很开明的人。但老两口对楼主堂哥投入的精力和心血是别人没办法比的。小时候楼主奶奶对我执行的是放羊式的管理,随便跑随便玩儿,脏就脏,觉得没啥。另一边呢,姥姥那里我是老大,正好相反,可以说姥姥姥爷都围着我转,什么都是我的,楼主姥姥永远把楼主打理的干干净净,吃的也精细,外边的东西不让随便吃,完全不是在奶奶那边吃百家饭的情形。而且楼主姥姥有点文化,从没上幼儿园开始就教我拼音认字了。现在我觉得哪边都好,虽然在奶奶那边不怎么受重视,但是一大帮孩子一起玩儿也挺开心的,受点委屈早就忘了。姥姥这边,无疑对我的教育是很上心。

作为独女长大,的确很多时候都觉得孤独,还跟我爹开过玩笑,说当时要是再生一个,我也不会寂寞了。我娘亲大人也开玩笑说,一个也是养,一群也是养。我爹就回答我,现在就是你一个,所以能供你最好的条件,要是一群,你享受的哪还有现在这么多?

回头说说老家的情况,楼主姥姥那边属于半山区的小村子,大概政策上有一些照顾?这个我不了解不好下结论。想说的是,的确有拼命生男孩的,村子里有个妇女很彪悍,曾经在连生了三个女儿之后扬言要继续生,不生出个儿子不罢休(汗……),结果生了第四个还是个女儿,后来也没继续生了。那时候农村条件不如现在,很多拼命生的家庭的确弄得特别穷,实在没钱还想要儿子的,就只好想办法把女儿送人或者是干脆黑户。印象中楼主小时候的玩伴有两个,一个是自己亲生爹娘连生了三个女儿,她是老三,就被她亲生爹娘一个亲戚抱过去养了。她从小也知道自己是抱来的,养父母对她还算不错。她也争气,自己打工挣钱,就为了能考学,最后考上了一个二本,在老家那里很不错了,可是上大学要学费啊,养父母家里条件也不好,亲生父母那里不情愿给她出这个钱。想想当初能把亲生女儿送人,哪里还会愿意供着读书?最后还是自己去申请助学金的,估计她也挺心寒吧。有时候真觉得她要是不知道自己的身世没准心里还能好受一些,毕竟现在知道亲生爹娘对自己不冷不热,心里肯定不舒服。另外有个小女孩,小时候一起玩儿过的,就是黑户了,记得大人跟楼主说,那个小女孩儿从生下来就转移了,长到三四岁连亲爹亲娘面都没见过。唉,这种父母说不好听的,真是禽兽不如,自己的骨肉都这么狠心。

其实生育这问题,在西方也有,只不过不像咱天朝这么明显而已。比如美国,African Americans的问题地球人都知道了,虽然我们从小就学马丁路德金,都知道I have a dream,可是到今天,真做到人人平等了吗?依楼主来看,没那么厉害了,可还是挺明显的。比如,黑人和白人社区绝对是完全分开的,楼主在学校里,就没见过几个黑人同学,反倒是饭堂员工,清洁人员和公车司机无一例外的黑人。其实在哪里都这样,谁占有的资源多一目了然。

在美国,中产阶级结了婚有了小孩的家庭一定是要看准了哪里有好学校就买哪里的房子,夫妻两个一定是努力赚钱送小孩上最好的私立学校,这类学校肯定是最贵的。所以你看,差别从小就体现出来了,到了大学就更明显,私立学校的本科生学费昂贵,能上的起的除了有钱人,至少是有能力偿还贷款的。所以这类学校看不到几个黑人,倒是相对便宜的公立学校黑人学生大把大把。

楼主经过黑人社区经常能看到街上一帮小孩子无所事事,有些一看就知道是小混混的,估计就更惨了。普遍来看,黑人喜欢多生孩子,有时不加考虑多生的后果就是导致很多问题。比如,小孩太多没人管,也不好好上学,到外边厮混,这里有些年轻人的生活是惊人的,弄不好嗑药酗酒打架,再弄不好拿把枪去犯罪。学校周边报的抢劫啦,入室盗窃甚至搞出人命的,的确是黑人占99%,有时候会抱怨他们让大家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可是想想那些小孩子的眼神,人都不是真的天生有罪,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有原因的。占有资源少,享受教育机会严重不平等,这些问题这么多年,依然普遍存在于African Americans身上。也真的很不理解他们为什么那么喜欢生孩子,生七八个十几个的都有。
发表于 2012-6-21 1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计划生育政策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胎化有利也有弊。我们不是专家,也说不清这个复杂的问题。

强制引产太不人道了,其实就是在杀人!以前还发生过自然分娩的婴儿因为违反计划生育规定而被打毒针杀死的事情。

我觉得中国的很多问题在于执行的问题,而往往不是政策本身的初衷。

举例来说,毛泽东的“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本来是对的,在实际执行中,却被人篡改了,变成了只能种粮,不允许全面发展(不能种其它农作物,也不能养殖)。更荒谬的是,只管种,不管收(明明知道会颗粒无收也要种,白白浪费种子和人工)。

还有,“大跃进”口号本身并没有错,但是执行情况就荒谬了:绝大多数官员们弄虚作假,层层加码,谎报粮食产量和钢产量,欺骗毛泽东,邀功请赏。其实毛泽东根本就从来没有叫他们这么干的。然后,把所有责任都推给毛泽东,自己全都是无辜的。

这种大多数官员们弄虚作假、谎报数据的现象在80年代、90年代,乃至今天,在各地都一再发生,比比皆是。人性使然也。与毛泽东何干?如果这些违法乱纪的行为和执行官员不能发思和受到制约,这种祸国殃民的现象将会继续大行其道。

许多识字分子故意忽视事实,配合官员们推卸责任,还以为自己站在反毛的道德制高点上。这些人不是为民族利益着想,探寻历史真相,而是助纣为虐!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0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Diver 的帖子

我弟弟生了个2儿子, 现在还是无户口呢, 拖着等政策改变



计划生育是改开年代最残酷的政策, 文人们倒是基本持支持立场。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1 0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Jinan90 发表于 2012-6-21 09:04
回复 Diver 的帖子

我弟弟生了个2儿子, 现在还是无户口呢, 拖着等政策改变

中国社会就是做不到理性思考和行动,总是一刀切,要么全盘否定,要么全盘肯定。

崇拜毛泽东的时候,就一贯正确;否定毛泽东的时候,就逢毛必反。

文革时期,文革前的一切都是错的;文革后,又翻了个,文革前的一切都变成对的了。连“猫论”这么明显的错误口号也被奉为金科玉律。

中国识字分子的悲哀啊!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1 0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iver 于 2012-6-21 10:10 编辑
Jinan90 发表于 2012-6-21 09:04
回复 Diver 的帖子

计划生育是改开年代最残酷的政策, 文人们倒是基本持支持立场。


那个时候计划生育是国家头等大事,排在发展经济、实现四化、改善民生之前,一切围绕着把人口总数降下来。文人们只看到中国比美国人口密度高所以贫穷,没看到比中国人口密度高的日本和欧洲也能做到比中国富裕。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4 08:45 PM , Processed in 0.03287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