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9|回复: 2

三位一体的概念及其来龙去脉--Bingle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1 0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位一体的概念及其来龙去脉

Bingle@Blogspot

——前言

  谈到三位一体,对基督教有那么一点了解的人,可能都会知道圣父、圣灵、圣子一说。我也是这样,并以为这是圣经上说的,基督徒都这么认为。但是,我错了。因为三位一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基督教很多的争论、分裂都是由此引起。即使在今天,一个不承认三位一体的基督徒也许会被另一个基督徒斥为异端。

  事情就是这么严重。

  不,事情还要严重。

==========================================

  时光回到2000年以前。

  那时候,耶稣刚刚诞生,哲学家苏格拉底已经死了399年,柏拉图死了347年,亚里士多德死了322年。

在耶稣的诞生地,罗马帝国正统治着世界,帝国居民不知这个世界上还有中国和印度文明。其时,帝国有着浓厚的哲学氛围,而宗教仍表现为古代简单的宗教崇拜仪式。罗马帝国的皇帝们,基于政治上的考虑,致力于强化古代宗教的崇拜仪式。通过这种崇拜仪式,他们努力使民众进而崇拜国家,当然也要崇拜国家的化身——皇帝。

  但是,哲学能够满足一些贤人,爱国主义式的崇拜仪式能够满足普通民众,但显然不能满足那些思想活跃的人。一些人接受了来自帝国东方的宗教,特别是那些看上去具有神秘主义色彩并注重仪式的宗教。相对来说,其中的犹太教中神秘成分较少,但是它在那时具有广泛的吸引力。

犹太教信奉的是《旧约圣经》,这本犹太圣典最早是用难懂的语言写成的,耶稣诞生200多年前已经被翻译成希腊文(也称作七十子译本)。犹太教内部,显然也有宗派之争,比较著名的是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之间的斗争。

信徒之间争论的焦点,在外人看来也许是无关紧要的,但是对信徒来说也许就是极其神圣的,有时候也是致命的。

  耶稣对法利赛主义采取的是敌视态度,因为信仰上的原因,法利赛人受到基督的诅咒。不幸的是耶稣的态度被人看了出来,于是他被人攻击,他的一些追随者也离开了他。大约在29年时,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耶稣死后,他的门徒开始四处传播耶稣带给他们的信仰。一些人开始收集并整理耶稣基督神迹的见证,称之为福音书。当然,写书的人和教会会根据本身的经历和处境对这些进行必要的渲染。也可以说,耶稣的门徒和当时的基督徒常常为了信仰上的需要,而修改耶稣的故事或者说过的话。

  福音书中最著名的是四本,《马可福音》、《马太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教会在耶稣死后200年,将四福音定为正典,因其他的福音就逐渐散失了,只有片断保存至今。

  据《马可福音》和《马太福音》的记载,耶稣传教时,身上的神性和人性都很明显。比如他宣布自己是安息日的主,而安息日是上帝赐给犹太人最神圣的律法。这无疑使人感到耶稣相信自己是神。另一方面,他也说,世界末日何时到来,他不知道,只有父亲知道。又比如耶稣在十字架上痛苦时呼喊说:我的上帝,你为甚么离弃我?耶稣身上这种神性和人性的共存,导致了以后的教会在这个问题上总是纠缠不清。

  之所以耶稣身上神性和人性会成为焦点,与犹太教的教义有很大的关系。那个时候犹太教认为,神将通过一位弥赛亚进行干预,推翻罗马政权,建立神的国;在这个国度中在大卫的子孙弥赛亚王的公义统治下,获得解放而具有无限力量的犹太教将繁荣昌盛。但是,犹太人并不认为耶稣是弥赛亚。

  耶稣是否认为自己就是弥赛亚,是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但在旷野试探的故事中暗示,耶稣并不自认为是当时广大犹太人盼望的弥赛亚。不过,耶稣说过什么,或者认为过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耶稣已经死在了十字架上,他的门徒将摆脱犹太教的束缚,把基督教发展成为今天世界的第一大宗教。

  耶稣死以后,他的门徒获得了一种信念,相信耶稣的死不是终结而是死而复活,这一信念由于五旬节的经历而被加深。五旬节,即Pentecostal,也翻译为圣灵降临节。在圣灵降临那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现在已经无法知晓。当时的基督徒之间似乎也没有达成一致,《使徒行传》记载的评论甚至说,那不过是他们喝醉罢了

随着门徒的努力,基督教的影响力慢慢的变大。但关于如何看待基督教的创始人耶稣仍然没有定论,并且基督徒的看法也在不断的变化。盘石使徒彼得在早期的讲道中,称基督是上帝的仆人孩子

  保罗则隆重的声明,他的使徒身份决不是来源于人,而是来源于上帝和基督。虽然保罗常称基督为人,但是他把上帝和基督相提并论,从而把耶稣基督看作与上帝同等。在保罗的基督论中,上帝的仆人耶稣基督先受苦然后被高举,他具有先在的神性智慧,是上帝创造的代理者,他还有救赎的能力,为了拯救人类降世为人,受死而又从死里复活。

保罗是基督教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一个法利赛人,当他行走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时,看见了异象。保罗说,自己在那天看到了已升天的耶稣,召他做使者。对于基督教,保罗的重要之处不仅是作为耶稣的使者,他与各地教会之间的书信,在日后成为教会的《新约》正典的一部分。仅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保罗的观点对基督教的影响有多么大。

  然而,保罗死后不过十多年的时间,不同的声音就出现了,那就是《马可福音》。

《马可福音》大概代表了当时某一派教徒独立的思想。福音的作者马可并不知道保罗主张的基督先在的观念,他采用了不同的解释,按他的观点,基督在受洗时被上帝收为儿子。马可尽力指出,基督此后在世为人的遭遇,无不显示出他是上帝的儿子。比如他传道时,那些附在人身上的邪灵就称他为上帝的儿子。但是,基督在世时,并没有被普遍承认为上帝的儿子。就这一点,马可解释说,因为他告诫邪灵和门徒,不要让别人知道他的身份。

  马可的观点不但与保罗的解释大相径庭,也显然不能满足与他同时代的人。信徒们不禁发问,如果基督一生中有一段时间的生活证明他是上帝之子,为什么不能说他一生都是上帝之子呢?基于这种考虑,后两部福音书《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的作者都主张,基督从成胎起就显示出自己是上帝之子。

  但是由于马太和路加隶属于与保罗的神学和哲学不同的领域,他们的福音书中,也没有保罗关于先在的痕迹。因此,他们的解释也无法满足那些深受保罗思想影响的人。于是,第四部福音书《约翰福音》出现了。该书对基督的含义重新进行了解释,并将长期流传的有关基督论的不完整思想融合为一,因而大受欢迎。即使后世的基督徒也认为这本书充满了灵性的深刻解释。《约翰福音》关于先在的思想和保罗的观点一样充分彻底,认为基督就是逻各斯,就是与上帝同在的道,道就是上帝万物都是藉着他造的,并第一次真正提出道成肉身。

  《约翰福音》在叙述客西马尼园的故事时,就没有出现《马可福音》中那哀怨动人的祷告,求父亲撤去那苦杯。耶稣在十字架上也没有那痛苦的呼喊:我的上帝,你为甚么离弃我?而是说:成了!《约翰福音》对于基督即是主的解释顺应了那个时代一般基督徒的看法,形成了后来教会的正统教义。

  《约翰福音》大约在耶稣诞生后95年至110年之间完成,但即使《约翰福音》是未来教会的正典,也没有在基督教内部达成一致。在约翰时代,安提阿地区教会独揽大权的监督(相当于后来的主教),和约翰同一派的依那爵,就没有将耶稣与上帝父看作完全等同。他认为,按肉体说,他的确是大卫的后裔,但按神的意志和能力,他是上帝的儿子。

此后的争论,数次导致了教会的分裂,初具雏形的基督教教会几乎被来自外部当权者的迫害,和来自内部的争论毁掉。

  正统基督教会认为,此后先后出现的诺斯替派、马西昂派,都对教会造成了巨大危害,具有很大的危险性。诺斯替派的上帝不是《旧约》中的上帝,他们认为《旧约》只是一个低级的甚至是邪恶的神灵的作品。马西昂则认为基督徒应该抛弃《旧约》及《旧约》的上帝,基督宣扬的是爱和仁慈的福音,只有从基督那里我们才能认识上帝

  马西昂在144年被革除教籍,他与追随者组成独立的教会,编辑了一本本教会的圣典。圣典中包括保罗的十封书信和《路加福音》,凡是含有基督视《旧约》中的上帝为父,或与这位上帝有关的所有段落都被删除。马西昂派教会传播很广,直到五世纪仍有活动。

  另一个被认为有极大的危险性的运动是孟他努主义,顾名思义由孟他努发起。孟他努主义的出现,有其必然性。

  在耶稣死后一段时间里,基督徒都在盼望基督很快复临,并且不断有人受到圣灵感动。而100年的时间过去了,基督并没有复临。于是早期的期盼逐渐淡漠,被圣灵感动的意识也基本上消失。此时的教会开始强调圣灵作为启示者的一方面。

这种思想,将圣灵和基督区分开来,视圣灵和基督一样,都和上帝同等。早先奉基督之名的施洗程式,也被三位一体的施洗程式所取代。人们深信,圣灵不但与上帝圣父、与基督有特殊的关系,而且基督曾应许圣灵将格外降临。孟他努主义的主要内容,就是圣灵将格外降临。

  传闻孟他努未信基督教以前,曾经是赛比利女神的祭司。大约是受过去的经历影响,大约在156年,孟他努宣称他已成圣灵的驯服工具,圣灵藉他的口讲话。不管真实情况怎样,孟他努运动很快有了相当的规模。在160年,主教们甚至专门举行宗教会议谴责孟他努主义,这是教会史上最早的宗教会议。

  也许在非信徒看来,这些不过是一些皮毛小事,但是在宗教中,对于信仰的一字之差都会引起很大的争执。比如在154155年,小亚细亚一带的教会和罗马教会因为复活节的问题产生了争执。一派认为该在尼散月十四日守复活节,而另一派则认为复活节必然是星期日。167年,新的争论使问题更加复杂,一部分人认为,第四福音书说:基督死于尼散月十四日;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其他几部福音书记载基督死于十五日。到了190年,矛盾愈发尖锐,最终导致罗马主教将小亚细亚那些教会革除教籍了事。

孟他努派中,最杰出的人物当属被誉为拉丁神学之父的德尔图良。基督教能够蓬勃的发展,无疑象他这样充满智慧的信徒贡献极大。德尔图良是孟他努主义的同情者,后成为孟他努派,并在200年与罗马大公教会断绝关系。他是这样解释上帝的:

通过实质的合一,全部合为一体;这个整体又一分为三,这个奥秘的划分仍然是严守的秘密。这三者按着顺序是:父、子、圣灵。但是,所谓一分为三,并不是从实质上而是从形式上,不是从能力上而是从现象上。因为他们是同一实体、同一本质、同一能力。因为上帝是一位,只是以父、子、圣灵为名被认为有这些等级、形式和面貌。

  至于基督身上人性和神性,德尔图良使用类似精确的语言进行区分:我们在耶稣身上看见神和人的双重性,二者并非混合,而是结合在一个人身上。……既然子与灵二者皆从上帝流溢而出,所以二者皆从属于父。

德尔图良的贡献不仅在于首先使用三位一体一词,而且他解释上帝的术语几乎全部在一百余年以后的尼西亚会议决议中出现。这就是今天正统教会对三位一体解释的雏形。但是在当时,这种逻各斯基督论并未完全得到一般信徒的赞同。德尔图良曾这样评价那些反对他的基督徒:思想简单的人——我不愿称他们为蠢人、蒙昧无知的人——占信徒的大多数,对三位合一的教义,总感到惊异,其原因是他们的信仰准则是信唯一的真神,因此排斥一切多神信仰。

  德尔图良称呼反动派为神格唯一论派,而神格唯一论派又分为不同的两个派别。一派认为耶稣是上帝的嗣子,即能动神格唯一论者;另一派主张基督只是那唯一上帝暂时显现的形态,故称为模态论的神格唯一论者。在那个时代,有三种基督论在较劲。

  能动神格唯一论的代表人物提阿多图的绰号制革匠,他认为耶稣是人,为童贞女所生,一生过着圣洁的生活。当他守洗时,神性的基督(或说圣灵)降临在他身上。提阿多图后来被革除教籍,这种代表基督教会最古老的一种基督论思想,在罗马帝国西部地区奄奄一息

  在东部,能动神格唯一论的势力更强大,坚持时间的更久。那里的代表人物撒摩沙塔的保罗这样宣讲,逻各斯是上帝的儿子,但它是上帝的一种属性,没有位格。这个逻各斯曾感悟过摩西和众先知。耶稣是人,其独特之处是他为童贞女所生,充满了上帝的能力,也就是说,被上帝的逻各斯所充满。由于这种内在的灵感,耶稣因为爱上帝而在意志上与上帝结合为一,但不是在实体上与上帝同一。这种合一时精神上的合一,但是不可分割。因为如此,耶稣从死里复活,并被赋与一种委托给他的神性。269年,第三次召开宗教会议讨论撒摩沙塔的保罗的见解时,他被革出教籍。

模态神格唯一论者人数众多,他们的领袖诺图斯主张:基督就是圣父本人,圣父自己降世为人,受难并受死。因为这种观点,奚普安(迦太基主教)给他们起绰号圣父受难派。后来诺图斯的观点被弟子普拉克西亚传入罗马,德尔图良对他的评论是:他在罗马做了两件魔鬼做的事:他赶走了先知的语言,引入异端;他驱散了圣灵,又把上帝圣父钉在十字架上。但此后不久,诺图斯的两位弟子来到罗马,赢得了罗马主教对模态神格唯一论者相当的赞同。

  模态论派最著名的领袖是撒伯里乌,他的思想基本来自诺图斯,但更加严密。他认为圣父、圣子、圣灵只是一位,他们是一位上帝的三个名称,是上帝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显现。作为圣父,他在《旧约》中赐人以律法;作为圣子,他显现为肉身;作为圣灵,他感悟使徒。但表现在这些连续而瞬息变化的关系中的只是同一位上帝,正如一个人用不同的头衔来表示他不同的地位。

当时的争论想必十分激烈,时任罗马主教的卡利斯托斯认为这些争论有损于罗马教会,于是他将撒伯里乌革除教籍,又斥责提倡逻各斯基督论的希坡律图崇拜两位神。希坡律图因此成为罗马对立派教会的领袖——第一位敌对教皇,后在迫害中被流放。

  卡利斯托斯想找出折衷的方案,他主张:圣父、圣子、圣灵都是一位不可分割的灵的名称。圣子是对那献身为人的耶稣的恰当称呼;圣父是住在他里面的圣灵,住在耶稣里面的圣父就是逻各斯。……圣父没有在十字架上受苦,只是在圣子耶稣受苦时也感到痛苦。……圣父在他采取了我们这样的肉身以后,使这个肉身与他自己合而为一,从而把它提高到具有神性的地位。因此圣父和圣子必须称为一个上帝。

他的解释虽然缺乏逻辑又含混不清,但是得到了罗马大多数人的赞同。而德尔图良对三位一体的杰出阐释,则确定了逻各斯基督论的最后胜利。之后第一位用拉丁文写作的罗马长老诺瓦替安,在《三一论》(Trinlity)中,强调基督完全是上帝,同样完全是人。这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一点,同时也是当时教会信仰的中心。

教会关于基督论德争论,在250年告一段落。一种原因是逻各斯基督论的获得了暂时的胜利,另一种原因则是:罗马帝国的皇帝发动了针对基督徒的迫害。这是整个教会迄今为止受到的最严重的考验。
 

下一次大的争论发生在320年。

  这个时期,罗马帝国由两位皇帝控制,君士坦丁和利西尼厄斯。君士坦丁控制了罗马帝国百分之七十五的土地,并在三年后打败了利西尼厄斯,独掌罗马帝国大权。

  君士坦丁一直认为,罗马帝国应该只有一个皇帝,一部法律,因此也应该只有一种宗教。所以,他给予基督教优厚的待遇——免收神职人员赋税,禁止居民在星期日工作,禁止异教徒的私人献祭。当然,君士坦丁出于政治上的考虑,丰厚的待遇仅给予大公教会,其他形形色色的异端教派除外。

  至于教会间出现的歧见和分裂,君士坦丁认为这有损于教会的统一,同样也有损于罗马帝国的统一。于是这位皇帝想了一个办法,由帝国出面召集各地教会开会,费用由帝国承担,在皇帝的控制之下解决教会间的纠纷。君士坦丁的想法不错,但是实际上会议的结果总是反对某一派或者谴责某一派。314年一次会议的最终结果,就导致多那图派教堂被封闭,主教被驱逐,北非一片混乱。

  在基督论方面,由于德尔图良和诺瓦替安的工作,帝国西部的教会已经一致认为基督和圣父具有统一实质。但在帝国东部,仍有多种神学思想盛行。

  320年,在东部的亚历山大城,长老阿里乌和亚历山大主教之间爆发了争论。实际上,这二人都是受的奥利金教义的影响。奥利金的神学思想认为,圣子由圣父永恒生出,但基督是次一等的神,是被造的。

  阿里乌认为圣子有始,上帝无始。基督即是受造物,所以他不具有上帝的实质,而和其他受造物一样,是由被创造的。按他的想法,基督在某种含义上的确是上帝,但只是低一等的上帝,在本质和永在方面决不和圣父等同。基督即不是完全的上帝,也不是完全的人,而是处于两者之间的第三者(Tertium quid)。

  而亚历山大的观点表达得不十分清楚,但却明显同阿里乌相反。他认为圣子是永在的,在本质上和圣父一样,完全不是被造的。这样,他们之间就爆发了争论。

320年左右,亚历山大召开宗教会议,会议谴责阿里乌和他的同情者。阿里乌不肯示弱,请他在教理学校的同学、有权势的主教优西比乌帮助。东部各教会由此陷入混乱。君士坦丁认为这种争吵会威胁到教会的统一,于是出来让双方停止无谓之争。但两方的教会似乎并不认为这是无谓之争,因此规劝毫无成效。

  325年,君士坦丁专门为此事召集全教会在尼西亚召开会议,试图解决这一问题。由于这时候君士坦丁已经是整个帝国的皇帝,所以参加这次尼西亚会议的范围是整个帝国的教会主教。这次会议成为了教会的第一次公会议,也是教会史方面最重要的事件。
  
会上出现了三派观点。优西比乌为首的一派是彻底的阿里乌主义者,亚历山大的支持者形成了另一派,但这两派人数不多。剩下的多数派实际上对所争论的问题并没有深入研究,因此一位不支持这位会议的人说多数派尽是些傻子。这三派之间的较量之外,就是君士坦丁对会议的影响了。

多数派的代表也叫优西比乌,是该撒利亚的主教。他提出了自己教会的信经,这份信经是一段信仰表白,对争论没有明确的态度。会议对这份信经进行了极重要的修改,插入了一些词句:受生而非造与父同质(homoousion)”。同时会议还特别否定了阿里乌派的提法:曾有一段时间还没有他他是从无有之物而被造的

  君士坦丁似乎也不理解这中间细微的差别,但是身为政治家的他认为这份信经能够使大多数教会满意,特别使整个西部教会满意。在他的影响和监督下,除两人外,全体主教签字同意,通过了这份信经。没有在信经上签字的两人连同阿里乌一起,被君士坦丁放逐。  但是很显然,强力压迫下通过的信经并不能使全部教会满意。不久,东部教会开始强烈反对尼西亚信经中的homoousion这一词语。不但阿里乌派反对这一词语,一些中间派也不满意这个词。为平息反对之声,君士坦丁又流放了优西比乌和另一位阿里乌派的同情者,尽管这二人当时在尼西亚信经上签了字。

  328年,发生了影响重大的两件事。第一件是优西比乌在皇帝妹妹帮助下结束了流放,并且神奇般的取得了君士坦丁的信任。另一件是争论另一方亚历山大去世,他的私人秘书亚大纳西接任主教。这二人在其后的斗争中都起着决定性因素。

  亚大纳西巧妙的把争论的问题引向了得救,并使其他人感到问题确实如此。亚大纳西说:他(基督)被造成人,为使我们能成为神。他指出,阿里乌派的最大错误在于没有提出真正得救的基础。

优西比乌不久就看出了真正的敌人是亚大纳西,而不是另外两位尼西亚信仰的捍卫者,马尔塞鲁和优斯塔修。虽然他知道,君士坦丁不可能废弃尼西亚决议,但是可以通过打击决议的捍卫者来达到目的。330年,他利用政治和神学上的分歧,将其中一位尼西亚信仰的捍卫者优斯塔修定罪。

  阿里乌也在这时候从流放地返回,向君士坦丁呈递了一封信。这封信里,阿里乌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故意含糊其词,使得对神学问题不甚了了的君士坦丁误以为阿里乌愿意和解。他的态度令君士坦丁十分满意,于是他让亚大纳西恢复阿里乌的职位。

  但亚大纳西显然不认为阿里乌退缩了,他拒绝执行皇帝的命令。这令君士坦丁十分恼怒,他由此相信,和解道路上的障碍是亚大纳西的固执。对于君士坦丁来说,哪一派是什么观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会的统一和帝国的统一。于是,在335年,君士坦丁把亚大纳西流放到高卢。

  不久,在优西比乌的影响下,教会把另一个尼西亚信仰的捍卫者,马尔塞鲁撤职,罪名是他散布异端。这样,尼西亚信经的重要人物都被打下去了。优西比乌于是准备恢复阿里乌的教职,但在复职大典前夕,年事已高的阿里乌突然死去。现在,争论的发起者亚历山大和阿里乌都已经死了,尼西亚信经虽然没有推翻,但也名存实亡。

337年,改变教会地位的皇帝君士坦丁去世,临死前优西比乌给他施洗,使他成为第一位基督徒皇帝。君士坦丁死后,亚大纳西回到了亚历山大。但两年后被优西比乌强行驱逐出亚历山大,而此时,优西比乌已经晋升为君士坦丁堡的主教了。亚大纳西逃往罗马,与马尔塞鲁会合。

  君士坦丁的三个儿子将罗马帝国一分为三,每人继承一块。不过,大儿子君士坦丁二世仅做了三年皇帝就死了,结果帝国被重新分为东西两部分。新皇帝们更加偏袒基督教,他们命令封闭异教神庙,禁止献祭,违者处死。在北非,君士坦斯采用武力镇压,解决了多纳图派引起的争论和分裂。

虽然基督教外部的环境更加美妙,但是由于两位皇帝对尼西亚信经采取不同的态度,导致尼西亚论争掀起了新一轮的波澜。在君士坦丁时代,争论实际上仅限于帝国的东部,但现在整个帝国都卷了进来。

  局势成为了东西对立。在西部,君士坦斯支持尼西亚会议的同情者,罗马主教朱利厄斯支持逃到罗马的亚大纳西和马尔塞鲁。在东部,君士坦蒂乌则支持以君士坦丁堡主教优西比乌为首的主教们。在君士坦丁时代,君士坦丁把首都从罗马迁到了拜占庭,他命名为新罗马,但世人称之为君士坦丁堡。现在,罗马教会和君士坦丁堡之间的争论,将决定谁能够成为未来教会的中心。

340年,西部的朱利厄斯在罗马召开宗教会议,会议宣布亚大纳西和马尔塞鲁被免职是不公正的。

  341年,东部召开了两次宗教会议,通过的信经把尼西亚信经明确表述的内容被全部删除。

在关键的时刻,优西比乌去世。两位皇帝觉得应该重新召开一次公会议调解这场争论。于是他们在343年召开了萨迪卡会议,这次会议在调解争论的问题上彻底失败。东部主教们看到西部主教人数众多,而且亚大纳西和马尔塞鲁也出席了会议,于是他们退席抵制这一会议。会议只剩下西部主教,随后恢复了亚大纳西和马尔塞鲁的教职。

347年,亚历山大主教,阿里乌派的格列高利去世。在君士坦斯的支持下,君士坦蒂乌准许亚大纳西返回亚历山大。胜利的天平似乎逐渐倾向西部。

350年,君士坦斯被杀。君士坦蒂乌在三年后统一罗马,成为罗马帝国唯一的统治者。

  君士坦蒂乌决心结束这场论争。他在353355年先后召开两次宗教会,强迫西部主教们放弃亚大纳西,与东部主教握手言和。罗马主教利伯里乌、普瓦蒂埃主教奚拉里和科尔多瓦主教何西乌抵制皇帝的要求,结果被流放。亚大纳西被军队用武力驱逐出亚历山大,第三次被流放。

  357年,皇帝在住地召开了一次宗教会议,禁止使用实质(ousia)有关的词语,把它们看作违反圣经,这实际上等于废除了尼西亚信经。359年召开的会议,则通过决议我们称子与父相似,正如《圣经》这样称他,这样教导的。

  教会在理论上接受了新的结论,只允许使用子与父相似(homoios)”一词。表面上这个词不偏不倚,但实质上否定了尼西亚信经,阿里乌派似乎获得了胜利。

  但实际上,发对反对尼西亚信经的人由两派组成。一派是阿里乌派,占少数。另一派是保守派,他们讨厌阿里乌主义。在反对尼西亚信经上,这两派一致认为本体同一(homoousios) ” 毫无根据,而且有着撒伯里乌派的性质,因此联合抵制尼西亚信经。现在,共同的敌人尼西亚派倒下去了,这两派之间的矛盾也暴露了出来。

  保守派倾向使用本体类似(homoiousios)”,意思是属性相同。该派在358年的宗教会议上猛烈的反对阿里乌主义,这样,他们的主张实际上接近了亚大纳西。亚大纳西注意到了这一点,奚拉里极力主张,尼西亚派使用的本体同一(homoousios)”的含义,和保守派使用的本体类似(homoiousios)”的含义一致。

  在361年,支持阿里乌派的君士坦蒂乌去世,朱利恩即位。新皇帝信仰的是异教,他认为基督徒之间的争吵有利于异教的复辟。在这种外部环境下,尼西亚争论再起波澜,也不足为奇。

  这一次,争论的范围扩大到了圣灵和上帝的关系。亚大纳西等人认为,既然圣子与父本体同一,因此圣灵必然父本体同一。他和保守派团结起来,支持召开了亚历山大宗教会议。会议诅咒阿里乌派异端,承认尼西亚圣教父们所宣认的信仰,并诅咒那些说圣灵是被造的,与基督本质有别的人。两派之间的联合,促成了新尼西亚正统神学,即上帝具有一个本体(实质)、三个存在。

  379年,尼西亚派皇帝西奥多希厄斯即位。

  当初,尼西亚信经的通过是靠皇帝君士坦丁的干预,阿里乌主义的胜利是靠皇帝君士坦蒂乌的支持。这一次,新尼西亚正统神学理所当然获得了尼西亚派皇帝的推崇。

  380年,皇帝颁布赦令,要求全国人民遵守神圣使徒彼得给罗马人民的信仰。从此以后,整个帝国只准有一种宗教——基督教。而且基督教只准有一种形式,只准使用一个上帝的本质,三个存在,或者一个实体,三个位格。至于反对这一点的教会,皇帝则使用武力驱逐他们出境。

  381年,第二次公会议召开。会议制订了新的信经,增加了圣灵与父同体。这一份信经取代了真正的尼西亚信经,成为后世普遍使用的尼西亚信经
  
在政权的干预下,基督教在三位一体这个问题上基本确立了正统,其它的理论都被斥为异端

  但是接下来,教会的神学家们需要搞清楚耶稣究竟是完全的人和完全的神结合而成,还是具有彻底的神性。这次争论和以往的争论一样,结果导致一些人被谴责,一些人被革职,一些人被流放。

  在451年,第四次大公会议召开,这次制订的卡尔西顿信经内容如下:

  我们跟随圣教父们,全体一致同意,教导人们宣认同一圣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是神性完全、人性也完全者;是真上帝,也是真人,具有理性灵魂和身体;按其神性,与父同体,按其人性与我们同体,一起都象我们,只是无罪;按其神性,万世之先,由父所生;按其人性,为我们和拯救我们,晚近由上帝之母(Theotokos)、童贞女马利亚所圣。同一基督是子、是主、是独生的、具有二性、不相混淆、不可改变、不可分割、不可离散;二性结合,不失区别,各性特点,反得保存,并存于一个位格(prosopon)和一个实质中(hypostasis)之中。不分为两个位格,仍是同一圣子、独生子,即上帝-道、主耶稣基督;众先知论及他时自始如是说,主耶稣基督本人如是教导我们,圣教父们传下的信经也如是说。

这就是今天被希腊、拉丁和大多数新教教会认为对基督论问题作了正统解决的信经。

我需要声明的是,我不是基督徒,也没有在基督教门口徘徊,我是坚定的无神论。

  之所以这样声明,是因为站稳了立场,有助于让读者看清楚我的真面目,不会认为这篇文字能帮你了解基督教的教义,是进入基督神殿的敲门砖。而私下里,我也可以放肆的说一些不敬的话。因为目前的状况是,无神论者根本无法动摇基督教庞大的根基。在这个世界上,无神论者(Atheists)仅有4.3%,即使勉强加上无宗教者(Nonreligious)16.4%,比起第一大宗教基督教(Christians)33.5%的人口比例,实在少得可怜。(1993年数据)

信仰和宗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特别是在两个信仰不同的人之间,稍微出格的话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所以,我赞成哲学家、神学家、科学家进行争论,而不赞成普通人争论那些大是大非的问题。虽然古语说:理不辨不明。但事实是有些东西是辨不明的。暂且不说信仰不同的人之间存在很深的隔阂,即使号称只有一本圣经的基督徒之间,两千年来从没有一天把道理辨清的时候。这一点,从基督教目前教派林立的现状就可以看出来。

  基督教有三大教派,按人数多少排列是:天主教(55%)、基督新教(30%)、东正教(5%)。(数据来自美国《教会研究国际公报》)但是在北美洲,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的信徒比例恰恰倒了过来,基督新教占到了统治地位。信仰基督新教的信徒数目甚至超过了北美洲总人口的50%。(《世界基督教百科全书》)

  也许你会问,三个教派也算教派林立?就象少数民族一词背后是55个民族一样,基督新教的背后是91个宗派。根据教义不同,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自由派、温和派、保守派,还有些宗派不被基督教纳入正统,属于边缘教会(一些基督徒称之为:异端),比如:摩门教、基督教科学派、神位一体论等等。大的宗派有几千万信徒,小的宗派只有几百上千人。有兴趣的,可以到最后的附录,看看《世界基督教百科全书》提供的数据。

  基督论的论争,从基督教会建立之初就开始了,到现在也没有结束。

  争论,不仅仅局限在口头上,基督教派间的斗争甚至会引发战争。最严重的一次是路德发起宗教改革运动以后,欧洲各地竟引发了数次战争。在德国,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战争从1609持续到1638年,史称三十年战争

  《基督教会史》一书的作者这样写道:对德国来说,三十年战争是一场可怕的大灾难,整整一个世代,德国全境遭到各种各样无法无天的军队的烧杀抢掠、反复蹂躏。人口由一千六百万减少到不足六百万!

  前面有关三位一体论争的内容,基本上都来自《基督教会史》一书,作者威利斯顿沃尔克。至于三位一体本身,现在也并没有完全一致的解释。因为宗教改革之后,按照马丁路德的理论,每个人都可以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解释《圣经》,产生信仰,从而得到精神上的解脱与安慰,满足宗教上的需要。这也是为什么基督新教教派众多的原因。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很多基督徒其实并不真的清楚自己属于什么教派,也不清楚本教派和其他教派之间在教义上的区别,但是异端裁判所已经不存在了。

 

NCID: 07623

 

 

(附录)基督新教教派统计

基督新教教派统计

基督弟兄派         Brothers of Christ             92K

基督复临派         Adventist                 5,445K

启示录派(末世论派)     Apocalyptic(eschatological)         12K

浸礼宗           Baptist                 33,306K

不列颠以色列派       Britist - Israelite             10K

基督徒弟兄派(公开)     Christian Brethren(open)         1,484K 

公共教会派         Community - Church           30K

公理宗           Congregationalist             2,230K

门徒派(普救派)       Disciples(Restorationist)         8,474K

顿克派(德国浸礼派)     Dunker(German Baptist)           619K

秘密弟兄派(严格派)     Exclusive Brethren(closed strict)      177K

纯洁派(至善者)       Holiness(Perfectionist)          5,186K

独立福音派         Independent Evangelical          1,508K

教际福音派         Interdenominational Ecangelical      2,953K

耶和华见证人(拉塞尔)分立派 Jehovan's Witnesses(Russellite) Schismatic  10K

犹太基督徒派(弥赛亚)    Jewish Christian(Messianic)         10K

路德宗归正宗联合教会派   Luthern/Reformed United Church      9,840K

路德宗归(信义宗)      Luthern                 42,202K

门诺派(再洗礼派)      Mennonite(Anabaptist)           1,141K

循道宗           Methodist                24,562K

莫拉维亚派         Moravian                  643K

神体一位五旬节派      Oneness(Unitarain) - Pentecostal     1,196K

浸礼五旬节派        Baptistic - Pentecosted         16,019K

纯洁五旬节派        Holiness - Pentecostal          3,123K

激进五旬节派        Radical - Pentecostal            284K

五旬节使徒派        Pentecostal Apostolic            911K

五旬节派          Pentecostal                 375K

公谊派(贵格)        Friends(Quaker)               457K

分立广播教会派       Isolated radio Church           1,941K

归正宗(长老宗)       Reformed(Presbyterian)          36,866K

救世军           Salvationist(Salvation Army)       3,633K

纯真公理派         Single Congregation            1,486K

超教派电视教会派      TV Paradenomination             20K

联合教会派         United Church              53,458K

瓦勒度派          Waldensian                  43K

注:《世界基督教百科全书》观点,以上宗派为新教传统

安立甘公教会派       Anglo - Catholic             1,219K

安立甘广教会派       Central(Broad Church)Anglican        482K

安立甘福音派        Anglican Evangelical           4,318K

安立甘高教会派(公教祈祷书) High Church(Prayer Book Catholic)     3,248K

安立甘低教会派(保守福音派) Low church(conservative Evangelical)   5,237K

多元(混合)传统安立甘派   Plural(Mixed)Tradition Anglican     36,490K

安立甘公教分立派      Anglo-Cathlic Schismatic           8K 

福音分立派         Evangelical Schismatic            85K

混合牧师分立派       Mixed-churchmanship Schismatic        8K

注:《世界基督教百科全书》观点,以上宗派为安立甘宗传统

启示录派          Apocalyptic                 25K

不列颠以色列派[边缘]    British-Israelite[Mavginal]         279K

瓦冈蒂斯公教派       Episcopi-Vagantes Catholic          2K

灵智派(秘传)        Gnostic(esoteric)              67K

独立派           Independent                  1K

耶和华见证人派(拉塞尔)   Jehovah's Witnesses(Russellite)      5,487K

犹太基督徒派        Jewish Christian               1K

后期圣徒派(摩门教)     Latter-day Saint(Mormon)         4,001K

自由公教派(边缘新派)    Liberal Catholic/Marginal Protestant     6K

神体一位五旬节派      Oneness(Unitarian)-Penteconstal        1K

神圣科学派(基督教科学派)  Divince Science(Christian Science)    1,654K

灵体派(招魂者)       Spiritualist(Spiritist)           430K

瑞典堡派          Swedenborgian                67K

神智派           Theosophist                  7K

神位一体派(基督教自由派)  Unitarian(free Christian, Universalist)   566K

注:《世界基督教百科全书》观点,以上宗派为边缘新教传统

安立甘罗马派        Anglo-Roman                 92K

基督复临派[本色]      Adventist[Indigenous]            69K

老圣公会          Ex-Anglican                1,160K 

浸礼派[本色]        Baptist[Indigenous]           14,243K

基督弟兄会(公开)[本色]   Christian Brethren(open)(Indigenous)    206K

公理派[本色]        Congregationalist(Indigenous)        429K

秘密弟兄会         Exclusive Brethren             207K

纯洁派(圣善者)[本色]    Holines(Perfectionist)(Indigenous)     262K

独立福音派         Indenpendent Evangelical         5,292K

教际派           Interdenominational             72K

耶和华见证人(拉塞尔)分立派 Jehovah's Witness(Russeilite)Schismatic   140K

犹太基督徒派[本色]     Jewish-Christian(Indigenous)         54K

路德/归正联合教会派[本色]  Lutheran/Reformed United Church[Indigenous]  2K

信义宗[本色]        Luthern[Indigenous]            1,158K

边缘派           Marginal                 4,182K

循道宗[本色]        Methodist[Indigenous]           5,219K 

莫拉维亚派[本色]      Moravian[Indigenous]            0.3K

无教会派(反教会)      No-Church(anti-Church)           222K

本色神体一位五旬节派    Indigenous Oneness-Pentecostal      2,485K

本色浸礼五旬节派      Indigenous Bapistic-Pentecostal      6,831K

本色纯洁五旬节派      Indigenous Holiness-Pentecostal      3,364K

本色激进五旬节派      Indigenous Radical-Pentecostal        17K

本色五旬节使徒派      Indigenous Pentecostal-apostolic      2,808K

本色神授五旬节派      Indigenous Charismatic/Pentecostal    13,750K

分离广播教会派[分离]    Isolated radio Church[Indigenous]     1,888K

改革公教派         Reform Catholic              5,453K

归正宗(长老宗)[本色]    Reformed(Presbyterian)[Indigenous]    3,342K

改革正教派         Reformed Orthodox              569K 

救世军[本色]        Salvationist(Salvation Army)[Indigenous]  167K

真诚公理派         Single-Congregation             80K

灵体派[本色]        Spiritualist[Indigenous]          164K

联合教会派         United Church[Indigenous]          207K

注:《世界基督教百科全书》观点,以上宗派为非白人本色教会传统

注:以上数据抄自《当代基督新教》一书。因上述91派的大部分缺近年的统计数据,所以信徒数目采用的是《世界基督教百科全书》1980年的数据。

 

NCID: 07623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06: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编辑信息2010-09-01:

文章收录时间:2010-09-01
本文原始出处:Blogspot
http://pingle-bingle.blogspot.com/2002/11/blog-post_11.html

NCID: 07623
分类:教义批判
版本:V1.0
一级关键词:三位一体,罗马。
二级关键词:阿里乌
收载状态:Word备份完成,Index完成,PDF完成,编辑网站完成。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07: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PDF

07623.pdf

235.38 KB, 下载次数: 2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4 09:08 PM , Processed in 0.03921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