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12|回复: 1

[百家杂谈] 24史宫廷政变2,斧声烛影 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0 03: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九天 于 2012-3-20 18:59 编辑

24史宫廷政变2,斧声烛影 考


在中国的古代,出现过幼儿和白痴继承皇位现象,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简直不可思议。
其实这正是古人的智慧和无奈所在。
因为血淋淋的宫廷政变现象,伤透了古代帝王的心。
为了避免发生宫廷政变,古代皇室研究出皇位继承规则,叫作嫡长子继承。
它保证了皇位继承的合法性,规定皇帝大老婆正宫娘娘皇后生的大儿子是正统皇位继承人。  
如果皇后无子,则可以挑选其他嫔妃所生的儿子中年龄大的皇子立为太子,他的亲生妈妈要么被杀了,要么成为皇后或者皇太后。

所以,只要读到书里有违背嫡长子继承制而爬上去的皇帝,很容易把他跟可疑的宫廷政变分子挂钩。

“斧声烛影”是千古疑案。我没有兴趣去研究野史,因为争议太大,而且不可考查。
但是,我想给野史中的“斧声烛影”之变,从正史里找到肯定或者否定的答案。
据野史说,在考虑到继承人问题的时候,赵匡胤开始有些犹豫。
“夜召晋王,嘱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已而帝崩。”

初看元 脱脱 等撰 宋史,觉得“斧声烛影”纯虚乌有, 因为 宋史 卷三 本纪第一 记载,
“ 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这里的帝是宋太祖赵匡胤。
同时,宋史 卷四 本纪第四 也记载,“ 开宝九年冬十月癸丑,太祖崩,帝遂即皇帝位。”这里的帝是宋太宗赵光义。
都根本没有记载“斧声烛影”之变。

后来看史书看多了,初步估计,自秦朝赵高开始,已经发生了100多起成功或者失败的宫廷政变,平均20年一次。
所以,即使发生了“斧声烛影”,也是小事一件,稀松平常。
我是习惯睡前看闲书,其第一优点是不会失眠,尤其是看史书,看着看着就睡了。有失眠症的朋友不妨一试。
第二优点就是不会把现实中的烦心事带进梦里苦恼,因为要么没有梦,做梦也是史书里的事,非常有趣。我就梦见自己参加论文答辩,
规定必须辩解“斧声烛影”是真的,我记得梦里没有啥心事,头脑比醒来时清晰,认为“斧声烛影”很简单,就是哥哥赵匡胤坚持嫡长子继承制,
说咱们赵家不能坏了历代皇室规矩,他的儿子赵德昭应该继位。
可是当时的晋王弟弟赵匡义后来改名为赵光义的宋太宗说,没有我赵光义,就你赵匡胤的那个德行,怎么能够当上皇帝。所以,他应该继承皇位。
于是兄弟俩就吵起来了。
至于兄弟俩是否动了手,是否使用了冷兵器大斧头,因为作案现场没有第三者,又没有尸检报告,我们就不知道了。
反正皇帝赵匡胤当场死了,是气死的还是打死的,那只是技术问题。
本案的直接受益者是赵光义,因为他立即登基当了皇帝,叫宋太宗。
即是“斧声烛影”不是真的,宋太宗赵光义也有做案的动机和条件。

至于正史 《宋史》没有这个记载,是当时编 《宋史》 的政治环境不允许这么写。

因为 《宋史》是在原宋《国史》的基础上删简编成的。主编是元朝末年元顺帝的丞相 名叫 脱脱。

元朝皇室没有嫡长子继承这个规矩,而是 实行 大汗推举制 和“幼子守灶”的财产继承制。
结果,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宫廷政变频繁发生最多的朝代。今后有时间,九天也想睡前看元史,梦里写一些元朝的典型宫廷政变,比如,

1,元太宗窝阔台死后,大儿子贵由正在远方征战,奔丧途中,汗妃 乃马真氏 已经夺取了政权,
2,元宪宗蒙哥汗死后,忽必烈 和 阿里不哥 兄弟两人争夺皇位。
3,忽必烈 皇太子 真金 的 嫡孙 晋王 也孙铁木儿 发动政变,干脆利落,派了一个加强班的凶手,夜里闯入大帐,杀了正在上都避暑的21岁的元英宗。

所以,在一个宫廷政变频发的朝代,元顺帝的丞相 脱脱 说话写文章就比较忌讳这类敏感话题。但是,他好像想暗示出来。

第一, 元 脱脱 等  撰 宋史 卷四 本纪第四 记载,

“  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讳炅,初名匡乂,改赐光义,。。。
帝幼不群,与他儿戏,皆畏服。及长,隆准龙颜,望之知为大人,俨如也。性嗜学,宣祖总兵淮南,破州县,财物悉不取,
第求古书遗帝,恒饬厉之,帝由是工文业,多艺能。仕周至供奉官都知。”

这样,我们就可以对宋太宗赵光义做出以下描述。
1, 他自幼就是一个领首型人物,而且好学上进。
2, 他的长相和言行不俗,大家说象个当皇帝的样子,自然他也听过恭维。
3, 他喜欢古书,多才多艺。
4, 他不爱财,显示了他胸怀大志,当然是爱权了。因为赵光义作为一个爱看古书的将领,自然知道如何为将,那就是不能被朝廷怀疑。

他肯定读过,司马迁在史记里写道,当王翦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出征时,为了免除秦始皇的怀疑,做了下文所描写的精彩表演。

“ 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
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觽。
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

可是赵光义“ 破州县,财物悉不取 ”,说明他的抱负不小。


第二, 宋史 卷一 本纪第一 记载,


六年,世宗北征,为水陆都部署。及莫州,先至瓦桥关,降其守将姚内斌,战却数千骑,关南平。世宗在道,阅四方文书,得韦囊,中有木三尺余,
题云“点检作天子”,异之。时张德为点检,世宗不豫,还京师,拜太祖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以代永德。恭帝即位,改归德军节度、检校太尉。

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楚昭辅视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
夜五鼓,军士集驿门,宣言策点检为天子,或止之,众不听。
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
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
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
太祖揽辔谓诸将曰:“我有号令,尔能从乎?”皆下马曰:“唯命。”
太祖曰:“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赏,违即孥戮汝。”
诸将皆载拜,肃队以入。副都指挥使韩通谋御之,王彦升遽杀通于其第。太祖进登明德门,令甲士归营,乃退居公署。
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未及对,列校罗彦环按剑厉声谓质等曰:“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
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召文武百僚,至晡,班定。翰林承旨陶谷出周恭帝禅位制书于袖中,宣徽使引太祖就庭,北面拜受已,
乃掖太祖升崇元殿,服衮冕,即皇帝位。迁恭帝及符后于西宫,易其帝号曰郑王,而尊符后为周太后。


可以看出,宋太祖赵匡胤是被迫的黄袍加身,被推上了皇帝宝座,事先没有这个企图,事后还挺不好意思的。因为他是个武将,得到周世宗的赏识和信任。
一方面他自己知道自己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没有野心。另一方面,他跟周世宗的私人情谊颇深,不忍心夺其子孙的皇位。

而宋太宗赵光义是整个兵变事件的组织者和策划者,亲自带领哗变的士兵逼迫宋太祖赵匡胤犯上做乱。一方面他有抱负,认为自己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另一方面,他跟周世宗没有直接的私人情谊,下得了手,敢于从周世宗的孩子手里夺取皇位。

究竟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在陈桥兵变时如何商量的,那是两人之间的秘密,没有他人可能知道,我们只能分析推论。


第三, 宋史 卷四 本纪第四 记载,

“ 太祖即位,以帝为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
亲征泽、潞,帝以大内点检留镇,寻领泰宁军节度使。征李重进,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尹,再加兼中书令。
征太原,改东都留守,别赐门戟,封晋王,序班宰相上。”

可以看到,赵光义在陈桥兵变成功以后,牢牢的掌握着三权。
1, 军权,担任大内点检留镇,泰宁军节度使等重要军职,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长,兼任大军区司令员和野战军的军长。
2, 政权,担任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兼中书令等重要职务,序班宰相上,相当于现代的中央办公厅主任和国务院总理。
3, 实权,担任开封尹,相当于首都市长。

可以说赵光义稳步地构建自己的权利基础,在军界和政界到处插手,建立了广泛的人脉。他利用哥哥的信任,实现了自己掌握实权,架空了皇帝。
到了这个地步,宋太祖赵匡胤再糊涂,也会有所觉察,更何况皇帝身边总有亲信耳目,无事尚且喜欢生非,如今不用挑拨离间,如实地向皇帝汇报一下就够了。
可是,这时的赵光义已经羽翼丰满,敢于向哥哥叫板。兄弟俩从意见分歧,到政见不合,从小吵,到大骂,甚至动手打起来都有可能。

结果最后一次皇帝哥哥赵匡胤当场死了,是气死的还是打死的,那只是技术问题。
本案的现场参加人员只有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人。
本案的直接受益者是赵光义,因为他立即登基当了皇帝,叫宋太宗。
赵光义具备作案动机和条件,他跳到黄河洗不清。


第三, 宋史 列传第三 宗室一 记载,

“ 初,昭宪太后不豫,命太祖传位太宗,因顾谓赵普曰:“尔同记吾言,不可违也。”命普于榻前为约誓书,普于纸尾书云“臣普书”,
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或谓昭宪及太祖本意,盖欲太宗传之廷美,而廷美复传之德昭。
故太宗既立,即令廷美尹开封,德昭实称皇子。 ”

似乎暴露了欲盖弥彰。因为元 脱脱 等同时编写 宋、辽、金三史,只经过二年半时间,就编成 《宋史》,没有仔细做原创首发,
只不过是对宋朝自己编写的《《国史》做了些删减而已。而宋朝的皇帝除了赵匡胤都是赵光义的后代,需要为自己执政的合法性编造上述故事。
既然是编故事,自然有漏洞,经不起我们考查。

1, 如果昭宪太后和宋太祖赵匡胤真的希望,
   A,宋太祖赵匡胤传位给弟弟宋太宗赵光义,
   B, 宋太宗赵光义传位给弟弟赵廷美,
   C, 再由赵廷美传位给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
完全可以在朝廷公开宣布,根本用不着什么金匮藏秘密约誓书,因为一个皇帝不把权力直接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
却让贤给自己的弟弟,这种德政,是可以千古留名的,谁做出来谁都恨不得站在高枝上大声的歌唱,用不着偷偷摸摸。
2, 这种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选择大事,不可能只找一个顾命大臣监誓。
3, 如果有这么一个约誓书,为什么宋太宗赵光义在登基的时候不说,几年后才曝光。
4, 宋太祖赵匡胤也是一等一的人物,不是白痴,怎么能不知道皇位的吸引力,轻易相信两个弟弟会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

实际上赵普被宋太祖赵匡胤撤了宰相的职务,到太宗赵光义即位后,他仍然没有爬上来。后来说出了一个“金匮之盟”的故事来,
有卖身投靠新皇帝的嫌疑。赵匡义按照他说的地方,找到了这个“金匮”, 这里面的奥妙,恐怕也只有赵匡义和赵普两人知道。
赵匡义和赵普都是官场老油子,他俩的话不靠谱,因为满朝文武百官,居然没有第三者出来作证。
好歹宋太祖赵匡胤也是大宋皇帝,自己不懂,近臣谋士们懂,就是做皇帝的平衡术,要跟几派大臣近乎,就像买股票一样,绝对不能把鸡蛋发在一个篮子里。
他赵普可能曾经受到皇帝特别宠信,可是谁当了皇帝都绝对不会只宠信一个大臣。

第四, 宋史 卷三 本纪第一 记载,
“ 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谥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庙号太祖。”

宋史 卷四 本纪第四 记载,
“ 开宝九年冬十月癸丑,太祖崩,帝遂即皇帝位。乙卯,大赦,常赦所不原者咸除之。丙辰,群臣表请听政,不许。
丁巳,宰相薛居正等固请,乃许,即日移御长春殿。
庚申,以弟廷美为开封尹兼中书令,封齐王;
先帝子德昭为永兴军节度使兼侍中,封武功郡王;德芳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兴元尹、同平章事。”

所以,即使赵光义把哥哥赵匡胤做了,也是希望秘密进行,他不想公之于众。

可是事情的发展,证实了赵光义没有打算传位给弟弟赵廷美,再由赵廷美传位给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
宋史 卷四 本纪第四 记载,“德昭不得其死,德芳相继夭绝,廷美始不自安。” 就是说宋太祖赵匡胤的两个亲生儿子都没有活几年,年纪轻轻就死了。
须知,“ 故太宗既立,即令廷美尹开封,德昭实称皇子。” 皇位继承人“  德昭不得其死 ”,这样的重大事件,仅仅用4个字记录,
说明历史的真实不利于赵光义后代的执政,只好隐瞒。有人说皇位继承人赵德昭是自杀,其实也有可能是他杀,不过,这是小事一桩,没有必要研究。

第五, 宋史 卷四 本纪第四 记载,

太宗即位,加中书令、开封尹,封齐王,又加检校太师。从征太原,进封秦王。
七年三月,或告秦王廷美骄恣,将有阴谋窃发。上不忍暴其事,遂罢廷美开封尹,,,”

这说明,赵光义的兄弟之间没有手足之情,动不动就会为了权利撕破脸皮,搞阴谋诡计。据赵光义的一面之词说,

其后,太宗从容谓宰相曰:“廷美母陈国夫人耿氏,朕乳母也,后出嫁赵氏,生廷俊。
朕以廷美故,令廷俊属鞬左右,而廷俊泄禁中事于廷美。迩者,凿西池,水心殿成,桥梁未备,朕将泛舟往焉。廷美与左右谋,
欲以此时窃发,不果,即诈称疾于邸,俟朕临省,因而为变。有告其事者,若命有司穷究,则廷美罪不容诛。
朕不欲暴扬其丑,及卢多逊交通事发,止令居守西洛。而廷美不悔过,益怨望,出不逊语,始命迁房陵以全宥之。
至于廷俊,亦不加深罪,但从贬宥。朕于廷美,盖无负矣!”

无意中御口讲出了弟弟赵廷美策划了两次暗杀皇帝哥哥赵光义的阴谋,一次是想把皇帝皇帝哥哥赵光义弄到水里淹死,
另一次是想把皇帝皇帝哥哥赵光义骗到家里,是下毒还是动刀子,人家没好意思讲,可能是家丑不可外扬的原因。

所以赵光义就把亲弟弟赵廷美赶到大老远的四川房州,“ 因忧悸成疾而卒,年三十八 ”。

赵廷美先生所忧的,可能是自己大批下属的命运,其中有些已经是大官,《宋史》 列传第三 宗室一里面记载,
“ 赵白、阎密、王继勋、樊德明、赵怀禄、阎怀忠皆斩于都门外,籍其家财。”

赵廷美先生所悸的,可能是御酒吧,因为我看到水浒传里,宋江,李逵,花容。。。都是喝大宋朝廷的御酒而亡。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2-3-21 0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是否真有因果循环,太宗这一脉传至徽宗,遭靖康之变,只剩了一个赵构逃到江南偏安,结果又无子(独子夭亡),只得搜寻散落民间的太祖后裔来做养子。这皇位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太祖一脉。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4 09:38 AM , Processed in 0.02991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