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1|回复: 0

[中华脊梁] 《交锋》书评简要:是人品还是政治态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4 09: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交锋》书评简要

剪裁史料、刻意选取数据作为依据,是人品还是政治态度  

伏牛山居士 
 
居士的周围要么是主流精英,要么是坚定的右派分子,这些朋友劝诫居士读读右派的文章。其实,所谓思想上偏右的学者和文章,俺读得不少,象杨小凯、余英时、黄仁宇、李宗厚等。朋友尤其说要读读凌志军的《交锋》,于是,买了一本,认真阅读。吃惊地发现,作者剪裁史料、刻意选取数据作为依据,建立自己的观点。这根本就不是严谨的态度,乃至可以认为是为了政治意图,选取有利于自己的数据和事实,可是前后矛盾、缺乏有力分析论证,反而“漏了怯”。 
 
一、作者于P23页,为论述文革使得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引用1976年钢产量倒退到1971年,农村劳动力平均粮食低于往年等数据。非常遗憾,国家统计年鉴、国外OECD的研究资料表明,文革十年(基本上相当于三五、四五时期)工业增长率超过了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略低于一五时期的增长率。1976年唐山大地震,附近唐山、首都等钢厂因此停工,因此产量低于去年(1975年)也就不足为奇了。到了1978年就全面超过了75年的水平。 
 
城市大量欠账,住房紧张,是高速工业化的付作用,布票在70年代初就不在使用了。粮票则一直延续到90年代初。用这些极为有限的数据说明经济处于崩溃边缘,我是十分吃惊的。简直等于欺骗。 
 
二、P92-110为了说明农村改革取得成绩,列举了一些事实,更是经不起推敲。作者认为工业改革、城市改革,比较复杂,难于形成统一意见,但是农村改革有目共睹,应该不会有太多的异议,可惜作者引用的数据和例子,反而令人生疑,并进而认为农村改革的成绩完全得益于毛泽东时代的基本工作。  

例如,P100作者为了说明联产承包责任制巨大推动力,举出几个数据。1980年已经有15%的公社搞了承包制,当年粮食产量,坚守公社不增不减。承包到组,增产10-20%。承包到户增产30-50%,这组数据完全是扯淡。按照作者引用的国家统计年鉴,当年全国粮食减产4.2%,请问增产的东西到哪里去了???  
P104,作者举例1982、1983、1984年连续3年大丰收,得益于承包制。实际上按照作者引用的数据刚好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下面列出1978年-1985年历年粮食增长率分别——百分之7.8、9、-4.2、1.4、8.7(82年数据作者写的是9,基本上是正确的)、9.2(83年作者也是9基本上正确的)、5.1(84年数据作者5)、-5(这是85年数据,作者不引用),同期实行承包到户的人民公社情况为1980年约15%、1981年90%、1982年99%。将人民公社时期的78、79高增长率与80年代的波动对比,很难说明承包到户与粮食之间的关系。请各位读者查证资料,并自行研究之间的关系如何。特别是86年到91年粮食产量长期徘徊。  
P106,作者为说明人民公社的僵化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特别举出当年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农村改革。可是按照作者的引用的资料,查证原有数据,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人民公社极大了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原文“由于公社的一平二调和共产风,社队企业发展缓慢”,这句话简直就是“放屁”。首先一平二调在1961年由于毛泽东写文章发文件指出,永远不许一平二调之后就烟消云散了,其次,共产风仅仅58-60年2年多时间,与文化大革命完全无关。恰恰相反,文革中还对这些事情进行过“清算”。实际上按照《新中国工业经济史》、国家统计年鉴的数据和资料,1965-1976年按照不变价格计算(剔除物价上涨因素),社办工业产值由5.2亿元增长到123.9亿元,增长了25倍,年均增长150%,队办企业工业产值由38.8增长到119.6亿元。安置社员近2000万人,也就是说有大量的劳动力早就转移到工业方面了。1980年邓小平到苏州调查中就指出了苏南社队企业(乡镇企业)发展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并被认定为苏南模式。这些乡镇企业难道是1979年改革开放后一年之间办起来的??文革期间,地方“五小”工业发展得到中央大力支持,小氮肥、小水泥、小农机等极大了支持了工业、农业发展,转移了数千万的农村劳动力,当时有许多工人是“亦工亦农”的身份。相当于现在的农民工,待遇比正式工人差一点。这也是统计口径中,城市工人收入反而比文革前低的原因。
  
作者对早期的时代愈加其罪何患无辞,对改革开放美化不吝笔墨。但是偶尔会前言不搭后语,比如,P59页1979年中央工作会议,陈云分析经济形势后指出,“要在3-5年中增加粮食进口达到2000万吨,我们不要到处紧张,先把农民这一头稳定住了”。实际上,国家在70年代的粮食有进口有出口,总体上是进口,大约每年200-300万吨。所以查阅80-85年统计年鉴,发现粮食进口、汽车、高档消费品进口急速增长,这些外汇从哪里来的??农民日子改善靠进口行吗??  
综观全文,作者绝不是严谨的学者,本书写作也不是严谨的态度,看书要辩证的、全面的分析。其实改革开放的“成绩”不在于经济,而在于政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4 01:20 PM , Processed in 0.05216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