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98|回复: 0

[街谈巷议] 『天涯杂谈』 天涯观察第255期:京沪高铁那些强大的逻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7-17 0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任大先生 于 2011-7-17 19:49 编辑

原帖地址: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2213458.shtml

人命关天,高铁悠着点!
7月10日,因山东省境内雷雨大风,造成京沪高铁曲阜东至滕州东至枣庄间下行线接触网故障断电,导致19趟下行列车晚点。
7月12日,京沪高铁安徽宿州附近供电设备故障,导致至少11趟列车到达北京南站晚点,3趟列车从北京南站推迟发车。当天下午,北京铁路局在官方微博上证实了这一消息并致歉。
7月13日上午,京沪高铁再次发生故障,由上海虹桥开往北京南的高铁G114列车在镇江南站附近非正常停靠,一个半小时后换备车前行……
京沪高铁几天之内已多次事故,在任何一个国家舆论都会集中到对高铁安全性能的质疑之上。然而,在这个国家,总有一套绝世独立的逻辑在发挥着强大的作用,它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它偷梁换柱,指鹿为马,它变事故为政绩,化坏事为好事。以前运用这套逻辑施加愚民之策的政府官员,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民众却主动加入这种逻辑的大合唱之中。

高铁停运证明安全性好
干脆停了当摆设,又好看又安全
针对京沪高铁频频停运,铁道部称,这恰恰证明了京沪高铁的安全性好,京沪高铁有非常高的安全系数,发生一点故障列车就会自动停车,以避免事故保障乘客安全。与之相和的则是某专家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的发言:这反而验证了中国高铁在安全技术领域内值得信赖,应该给予高度评价才对。
这些话语翻译得再直白一些,就是倘若高铁没有这么高的安全系数,不仅故障检测不出来,而且若是继续上路,不一定还会出多大的问题呢,所以,高铁停运,非但无过,反而有功,这恰恰体现了高铁技术的先进性,这是为广大乘客生命安全负责的表现。所以,质疑声歇歇吧,掌声为何不响起呢?
此种逻辑一出,原本极为严重的高铁停运问题就变成了对高铁安全系数的颂扬,原本应该引发问责风暴的事件转瞬成为值得表彰的事迹。这一逻辑被频频使用,每次都收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在大连漏油事件中,油污尚未清理完毕,相关责任人尚未问责、利益受损的渔民还在黯然落泪时,作为罪魁祸首的中石油却高调地召开了火灾事故抢险救援表彰大会,事到如今,几年过去,对渔民的赔偿依然没有到位,更别提对破坏海洋生态的追责了。在历次煤矿安全事故中,相关负责人第一时间不是解释矿难的发生原因以及对矿工生命的威胁,而是历数救援工作的辛劳、领导亲赴前线的不易,如是,矿难成了政绩。
退一步讲,即便我们认同铁道部的逻辑,那么我们要这种因为一场毛毛雨就可能停运的高铁干什么?如果因为常见的天气原因导致高铁频频停运,那高铁之称还有何意义?我们有什么理由停开其他不会受更加强烈的雷电暴雨影响的普通列车?
如果连一场毛毛雨都激起了浑身的敏感点,那京沪高铁究竟是太过先进,还是太过脆弱了?更大的悖论在于,倘若这种逻辑成立,那么一旦高铁顺利运行,那是不是只能说明安全技术太过不堪?连一场暴雨可能引发的危险都没能检查出来?

漏雨沉降属特别设计
在不可抗拒的大自然面前人类好脆弱好渺小
针对京沪高铁南京南站遭遇漏水以及地基下沉的问题,该站的负责人称,沉降属于特殊设计,因下沉处管道密集无法碾压地基,所以使用了自然沉降方法。漏雨则因为屋顶过大,只能靠“老天”检测漏水点。
且不说京沪高铁南京南站开通没几天就拆掉地砖重建,如此浩大的投入居然在几天之内遭遇明显的地基下沉,这算什么“自然沉降”?照此逻辑,楼歪歪也是自然歪斜了,地震中倒塌的房屋恐怕也是为检测房屋的抗震性能而设计的。靠“老天”检测漏水点,没想到有“技术标准最高”之称的高铁建设竟然也采用如此低级而原始的检测手段?这让铁道部情何以堪?
这种特别设计可以载入史册,不是土木工程技术史册,而是政治史册。在这种特别设计面前,任何一个土木工程专家恐怕都只能甘拜下风,而任何一个政治家恐怕都要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是借专业知识颠覆常识的技巧,用一堆貌似合理的专业术语来忽悠公众的技巧。“这是专业问题,你们懂什么?!”如果南京南站在回应中或隐或明的加上这句话,那就更完美了。
新修不过两天的路坍塌了,那是暴风雨的原因;刚刚开通的胶州湾大桥护栏被风吹倒了,那是风力太大的原因;城市遭遇水浸了,那是百年一遇的大雨的原因……别国的政府都试图为问题寻找原因,我们这里则习惯为问题寻找理由。寻找原因是为了解决问题,寻找理由是为了搪塞舆论。一开始,政府还沉迷于精细的艺术,用宏大的词语将谎言编织得天衣无缝,久而久之,他们看到民意的孱弱不堪,而理由始终是拿给领导看的,于是官智越来越低,编造借口的水准也愈加下降。所以,以后再看到这种荒诞不经的解释,不要想到自己的智商被侮辱了,因为他们丝毫不在意你的智商。

只是设备磨合问题
来人啊!快去跟机器磨合磨合
7月14日,铁道部首次就京沪高铁故障做出解释与回应,铁道部政治部副主任兼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称,目前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设备还处于磨合期,法国、德国、日本高铁刚开通时,都曾出现过类似的故障。
确实,任何新技术都有磨合期,这就像软件的公测期一样,通过试运行找出其中的问题并且加以改进,不同的是,京沪高铁在开通之初就高调地穿上了正式开通的外衣;更不同的是,科学家做实验时只会拿小白鼠来试验,连最初的航天飞机都是拿大猩猩来试验的,何以到了高铁这里,乘客却成了“磨合”的“小白鼠”和“大猩猩”?
另外,京沪高铁还没磨合好,就这么急匆匆的拿来献礼了,若是这些小白鼠出了点问题,冲淡了九十周年的喜庆(在他们的眼中,这比小白鼠的生命更为重要),成了献丑,那就只能吃不了兜着走了。

日本媒体别造谣了
太无耻了!难道只许你家新干线出事?
国内著名媒体《环球时报》报道:日韩媒体冷嘲中国热讽我京沪高铁。韩国媒体称,中国政府为京沪高铁大张旗鼓进行宣传,但开通不久接连发生故障,外界纷纷指责,有关部门是不是迎合共产党建党90周年而勉强提前开通。日本媒体称:中国的盗版新干线很快就出故障了。这样的水平还申请专利?难道要申请“世界高速铁道事故频率标准”的专利吗?
针对日韩两国对我国高铁技术的侮辱和造谣,铁道部在数日前就已义正言辞的回应道:新干线与京沪高铁不在一个层次上,中国高铁的自主知识产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接连发生几起停车事故后,铁道部又改口称:日本新干线也常出故障,他们又是盗谁的版?事实上,日本新干线全线开通第一天就曾出现停车一个小时,导致沿线列车大规模晚点。近两年,新干线也经常出现故障导致停运。中国人有能力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别人还是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再说吧。
前后两次声明很细致的刻画出铁道部的心理转变:从理直气壮、义正言辞到冷嘲热讽、底气不足。一开始根本不屑于日本的造谣,现在则又降到与日韩媒体同样的标准,风度荡然无存。铁道部在说这番话时,完全忘记了之前关于京沪高铁的豪言壮语:“世界最长最快”、“技术标准最高”、“世界最先进”、“世界最安全”甚至“揭开文明史新一页”……而是与新干线降到同等的水平上,犹如泼妇一样:你家偷汉子为什么不允许我家包二奶,你家患花柳病我家患梅毒怎么了……
铁道部似乎还忘记了,或者故意不愿记起:日本新干线是何时开通的?他们又承受着怎样的地址条件?在开通的数年间一共才出了多少事故?出了事故之后又如何对乘客予以赔付的?日本媒体也好意思跟中国纠缠,新干线有京沪高铁这种出事故的能力吗?日本铁道部门有我国铁道部门的这种底气吗?
而环球时报此举似乎要激起国内民众对于日韩等国的同仇敌忾,然而屡试不爽的这招在高铁上遭遇了滑铁卢。这充分证明,忽悠民众跟你们一起喊喊口号还可以,真正涉及到他们的生命安全时,谁还会拿这些口号当回事儿?

京沪高铁开通减少北京犯罪量
打造首善之都,上流人士的居住天堂
京沪高铁与犯罪率有何关系?中国向来不乏“当惊世界殊”的专家,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他们都能寻找出一条逻辑线条来。专家认为,有助于今后低端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京外转移的趋势,大量存在于这些企业内的外地来京打工人员,也将随之而去。如此,那么北京的犯罪数量有可能会减少,尤其是盗窃、抢劫、抢夺和故意伤害案。
由此看来,京沪高铁为北京设置一道拒绝外来人口的天然门槛。中国人民大学的张惟英教授要是了解此节,就没有必要为了北京人的素质而牺牲掉自己的形象:外地人来北京应设道“门槛”,允许你进来才能进来。外地人素质低,长期没有工作后,往往会铤而走险,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
原来在这些专家的眼中,外来人口是北京犯罪案件的主要制造者,外来人口的存在同时又拉低了北京人口的素质,京畿之地,岂是一般小民可以久居之地?在人人平等、工农当家做主的外套之下,这些人尚不致产生太过出格的举动。恰逢其时的是,京沪高铁以及京广高铁全线开通之后,普通列车全部停掉,大幅提高高铁价格,高铁由此成为商务人士和高层人士的专利,低层人士便会因出行成本过高而减少出行,例如帝都这种重要之地的外来人口便会随之减少。
原来如此,所谓的“揭开文明史一页”的京沪高铁竟然具有如此非凡的作用,这犹如相关部门下的一盘大棋,若不是某些专家自作聪明的透露其中的玄机,被当成棋子的民众又怎能领会国家的“良苦用心”。武广高铁开通之后,武广沿线普通列车停开过半;京沪高铁开通之后,京沪之间普通列车基本全停……
结束语
那些消费不起高铁的民众只能从黄牛党手中购买数倍于票价的为数不多的普通车票,维持着那来之不易的一平方米的尊严。而那些被专家排斥在外的外来人口,则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那些高层人士专享的都市拒绝,回老家吧,无处生存的话,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5 11:03 AM , Processed in 0.052815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