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0|回复: 1

苏联入侵阿富汗内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4 04: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有观 

1979年12月25日15时,苏联军队进入阿富汗,揭开了苏阿战争的序幕。在这场持续9年1个月19天的战争中,先后参战的苏联军人共50万,其中13833人阵亡,49985人受伤,6669人残疾,312人失踪,18人被押解到其他国家——这就是苏联对邻国“国际主义兄弟援助”的后果。

只有柯西金不签字

这场战争既没有给当时年迈的苏联领导人带来速胜的桂冠,也没有得到哪怕是“社会主义兄弟国家”的赞扬,所以在阵亡将士的棺材一批批地空运回国之前,苏联领导人对战争真相一直讳莫如深。
在苏联后期的激进民主时期,公开了许多绝密档案,于是人们才知道,出兵阿富汗的决定是苏共中央政治局最有权势的一帮人作出的,他们包括:总书记勃列日涅夫、书记处二把手苏斯洛夫、克格勃头目安德罗波夫、外交部长葛罗米科和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随后政治局委员全体拥护,只有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没有签字,接着中央全会认同。

勃列日涅夫是从报上得知阿富汗政变的

俄罗斯对外情报局一名干部曾长期在阿富汗工作,目睹了查希尔国王1973年被推翻和达乌德政府上台。他的看法是,使苏联损兵折将的这场战争尽管没有意义,但还是非打不可。当时处于半原始状态的阿富汗部族争斗不断,曾面临何去何从的严重问题:是走向文明,还是成为宗教极端主义的堡垒,这种势力当时已渗透到苏联中亚的几个共和国。阿富汗也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激烈对抗的场所,苏联支持的是阿富汗那些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势力,而美国情报机关支持的是以希克马蒂亚尔和拉巴尼为首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他们在邻国建立了一系列培训“圣战者”的基地。
当时的阿富汗全国有4万座清真寺和30万毛拉(伊斯兰教主持宗教礼仪的人员)。国家实际是由毛拉们统治的。1965年1月1日,以塔拉基为首的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在喀布尔成立,但该党很快分裂为塔拉基派和卡尔迈勒派。1978年4月7日发生军事政变,达乌德被打死,国家由塔拉基、卡尔迈勒和阿明领导。
阿富汗政变是谁策划的?美国说,这是“克里姆林宫之手”。苏联随即反驳:勃列日涅夫是从报上得知阿富汗政变的。

苏联比美国早了两小时

有一种流传的说法:美国为报越南战争失败之仇,把苏联拖入了阿富汗战争。但事实却是,美国自己差点卷入一场新的冒险。
在美国支持的伊朗政权被推翻、巴列维国王流亡国外后,宗教领袖霍梅尼回国,把美国人悉数赶出伊朗。伊拉克早在两伊战争期间就与美国为敌。美国失去了在波斯湾地区的影响。于是,美国人把目光转向阿富汗这一有重要战略意义地区的关键点。但阿富汗显然会投入苏联怀抱,所以,美国情报机关动手了。
当时阿富汗政府硬按苏联方式搞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结果反对派地位加强,逃往邻国的难民越来越多。武装匪徒则从邻国侵入阿富汗,内战爆发,其高潮是1979年3月15日在阿富汗第三大城市赫拉特发生的反政府叛乱。阿富汗政府只好请苏联出兵。苏共中央政治局于1979年3月17日至19日讨论了阿富汗政府的出兵请求,结论是:向阿富汗提供军事技术和经济援助,但不出兵。但是,此后数月内阿富汗领导20次请求苏联出兵。
到1979年9月,阿富汗总理阿明利用西方特工部门的支持,控制了阿富汗。在他的指使下,塔拉基被杀,超过5万名亲苏政治家和军人遇害。苏联面临抉择:要么丢掉阿富汗,要么军事干涉。这时,阿富汗反对派已拥有4万兵力,并控制了全国92%的领土,美国在波斯湾和迭戈加西亚岛增加海空和快速反应兵力部署。
当年12月克格勃截获的美国情报机关通话显示,美军空降兵准备在阿富汗登陆,以配合阿富汗反政府武装夺取喀布尔。可以说,苏联动手比美国早了两小时。

“轮不到您教训政治局”

1979年12月8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核心会议,经过反复斟酌,决定出动规模不大的兵力,即7.5万至8万名军人。10日再次开会,苏军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奉召到会。他反对出兵,理由是这些数量的军人解决不了问题。政治局委员、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粗暴地打断了他:“还轮不到您教训政治局!您只需执行命令。”最终使苏联领导停止犹豫的决定性因素是,北约决定在欧洲部署能打到苏联纵深的中程导弹。
12月13日,以阿赫罗梅耶夫大将为首的苏联作战小组抵达毗邻阿富汗边界的铁尔梅兹,25日15时,苏联第40集团军的步兵越过国界。27日,克格勃的“天顶”、“雷霆”和“穆斯林营”通过强攻占领阿富汗政府大楼,阿明在战斗中被打死;28日凌晨,苏联108摩托步兵师占领喀布尔所有重要设施。
(《环球视野》摘自《世界报》)

发表于 2009-7-26 07: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s!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5 11:46 AM , Processed in 0.02755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