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渴望去山野林间,去没有天花板的地方活动一下,但这种时刻对于疲于奔命的现代人来说,终究是太稀少又太奢侈。多数时候,我们和运动相机,都没什么机会“动起来”。
这年头,当你在旅游景区看到人们举着五花八门的拍摄设备时,千万不要觉得我们真的步入了人均自媒体时代。你懂的,拍摄打卡早已成为了人们记录生活、展示自己的方式,本质上和古人看到壮阔山河时念两句打油诗并无不同;而人们手上拿着的、均价三四千的运动相机,也并非什么新“潮人刚需”。当你还在因为满大街的运动相机而感叹,前前后后嘟嘴自拍的年轻人早已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这么美,那么贵,何必自己花钱配。在移动互联网几可满足一切消费需求的今天,买的还真不见得能有租的香?“20块一天,即租即用,立省三千。”爱旅游的白领小鱼告诉我们,她今年已经多次通过闲鱼、爱租机等二手租借平台租借运动相机,包括一度被调侃为“电子茅台”的大疆Osmo Pocket 3和“i人自拍神器”影石360 Go3S,以及这个品类的祖师爷Go Pro。目前,这些主流运动相机产品的售价,基本集中在2000-3000元之间,相比之下,租赁一周的价格通常是售价的十分之一。“租一周也就两三百块,连售价的零头都不要。这不比买下来要合算吗?”对于一年只用一次年假长途游玩的年轻人来说,租着用似乎更划算——更不用说以现在运动相机的迭代速度,明年租的大概就是更新款了。二手平台“转转”租赁专区发布的热门产品,运动相机稳居前列。(图/平台截图)如同小鱼这样信奉“买不如租”的年轻消费者,似乎越来越多。闲鱼数据显示,2025年4月,以便携式运动相机为代表的“旅游拍照搭子”租赁成交量,较去年同期增长600%;来自芝麻租赁平台的数据则显示,今年上半年,平台交易额同比增长了71.6%,其中00后用户订单同比增加两倍。不只是线上的二手交易平台,连线下实体店也看中了“租赁经济”带来的增长。今年以来,许多网红街区、景区周边,纷纷增设了如共享充电宝式的相机自助租赁设备,可以租借CCD相机、运动相机甚至是无人机设备。价格虽然比线上略微贵些,但花上一笔小钱就能享受“立等可取”的高端拍照体验,在“来都来了”的游客心态加持下,确实有着难以拒绝的吸引力。在各大平台租了几次相机之后,小鱼也不是没有想过,是不是应该买一台属于自己的相机。毕竟,她第一次在平台租借相机的时候,其实就是抱着“试用种草”的心态。一台全网人气颇高的机型,目前售价3000多元,再加上保修服务费,总价已抵得过她大半个月的工资,“买了相机就没钱出游,没钱出游就没法拍摄,没法拍摄相机就是拿回家吃灰”,所以她宁可选择租机,“还能随便试用不同的产品,这不比买机器更合适?”而在实际的使用体验过后,小鱼也觉得,运动相机确实更符合她作为非专业摄影爱好者的需求,比起她曾经租过的索尼单反相机,使用门槛“低了不少”。在一次背着长枪短炮爬上白云山后,小鱼喘着粗气端详起自己拍出的照片,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爬了半天的山,拍了十分钟的照片,还拍出一堆废片”——摄影技术的毫无精进足以让人破防,肉体上的磨练更是让小鱼不堪回首。
比起运动相机,传统摄影设备体积和重量都是其好几倍。(图/《值得爱》)相比之下,运动相机上手容易、傻瓜操作,不像传统的相机需要磨合练习、存在使用门槛。运动相机甚至只需一个录制/停止键就可以完成所有操作,视频可以直接发送到手机上进行保存和剪辑,跟手机拍摄几乎没什么差别,而跟手机相比又轻便许多,可玩性也高得多。小鱼使用租借设备拍摄的城市照片。(图/受访者提供)“现在的相机基本都能连网、连手机,但掉线是常有的事,一个搞不好就得重头再传。”和传统的单反、微单们不同,运动相机在这方面的体验往往更好。小鱼甚至觉得,她平平无奇的拍摄技术,经由运动相机自带的滤镜和logo加持,看起来都“高级”了三分,“或许是品牌效应加持吧”。事实上,比起同样容易吃灰的专业相机,运动相机在日常的使用频率自然也说不上有多高——要不然租机业务也无从火起。但另一方面,运动相机轻便易用的特性,又意味着在“人人皆博主”的今天,创作和表达门槛又被拉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低门槛。摄影技术终究是留给老炮儿的,“具有个人风格的视频和有活人感的图片”用不上。因为好用又不是太常用,租赁自然是更有性价比的选择。毕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用运动相机,但不爱运动”才是常态。运动是一件需要违背人类本能和惯性的苦差事,“省心省力”才符合人们掏钱买单的底层逻辑。当然,更重要的是,随着各家扛旗的网红机型陆续出圈,开始成为热门的“生活型单品”后,“断货”和“难抢”也随之而来,出圈机型供不应求的境况,吸引了黄牛和海外代购的入局,溢价成百上千才能拿到,早已是市场常态。
再加上行业竞争激烈,各家推出新产品的周期越来越短,昨天还是上市即抢空的“小甜甜”,隔段时间就成了降价的“牛夫人”,面对难以预测的价格走势,很多人都不想成为被露头就割的韭菜。
20元租一天,至少租不了吃亏,租不了上当。
以“便捷”为核心、本只为满足小众兴趣群体的运动相机,终于在“一生爱出片”的年轻人助力之下成功出圈,成为了一种标志性的“社交工具”。今年“618”期间,二手交易平台转转发布了平台交易数据,运动相机品类零售交易订单量同比增长了300%,部分热门机型甚至供不应求。其中,几款网红机型在二手市场表现抢手,上架后迅速售罄,平均成交周期仅1小时左右。飙升的交易数据和“上架秒光”的销售成绩,无疑向市场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针对运动相机的租赁服务,正是一片新蓝海。部分敏锐的商家和创业者已经赶上了这个风口。今年4月,有媒体曾报道过一位来自杭州的大二学生,靠着运动相机组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在同龄人还在为未来就业发愁的年龄,实现了“月入十万”的成就。在二手平台上,这样的个人卖家和小型工作室也越来越多。记者通过闲鱼平台找到了一位卖家。对方称,自己在省会城市有一家实体店,在省内多个城市也有代理商,通常会根据客户所在地就近发货。有时候档期比较紧俏,比如十一假期前,他们也需要从别的仓库调货,不过发顺丰基本上隔天就能到。”除了运动相机之外,这家相机租赁店铺也挂出了传统的单反相机、AI眼镜和自带长焦拍摄的“演唱会神器”,几款热门产品的订单数在几十到一百多不等,而运动相机是店铺中最受欢迎的产品,最畅销的一款运动相机,“已售”显示三百多次。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运动相机所代表的“运动”和“旅游”场景,注定了其较大的闲置可能。部分因一时“上头”而购入运动相机的个人买家,也因此开始尝试做起闲置出租的生意,从消费者转为“供应方”给自己回血。出租闲置的运动相机,当代年轻人“无痛创业”的最好方式?(图/平台截图)“一次赚两三百,租个十几次就回本。”在这种创业思路的催化下,许多运动相机也进一步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理财产品”“电子茅台”。但,创收的利益与风险也往往是并存的,特别是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租赁生意”的坑实在太多。有网友称,自己通过社交媒体将闲置的相机出租后,对方收货后很快将自己拉黑,此前对方提供的证件信息也“查无此人”。本来抱着善意为对方免押金的行为,则进一步增加了自己维权的困难。最后,他只得咽下被“撸机”的苦,最终“钱没赚到,买了一个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