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回复: 0

特斯拉提出万亿薪酬方案,沪指重新站上4000点 | 财经日日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9 08: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斯拉提出万亿薪酬方案,沪指重新站上4000点 | 财经日日评

Screenshot 2025-10-29 at 8.30.17 PM.png

前9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下降1.6%



1029日,财政部发布1-9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9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613290.5亿元,同比增长0.9%;利润总额31670.3亿元,同比下降1.6%1-9月,国有企业应交税费44145.4亿元,同比增长0.5%9月末,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65.2%,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此前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2.08万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利润总额53732.0亿元,同比增长3.2%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6%。(综合财政部网站)


|点评| 相较于前8个月数据,国有企业营收增幅有所扩大,利润降幅进一步收窄,整体业绩得到改善。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发挥着压舱石作用。低基数效应下,9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较高增长,国有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显著收窄,或也带动国有企业整体盈利修复。不过,与民营部门相比,国企的复苏力度仍待提高。外部需求走弱与传统行业增长失速等多重压力下,国企的市场响应略显滞后,利润表现也较为疲软。

 

当前,经济发展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国企或能通过改革加速转型,焕发新机。但要打破体制机制壁垒,减少对传统路径的依赖,还是面临不小的挑战。


上海拟建设全域“毫秒用算”网络体系



1029日消息,上海市通信管理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上海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的通知。通知指出,以专项行动为牵引,带动产业各方聚焦畅通毫秒用算通道,在全市范围内梯次推进毫秒用算网络建设,到2027年基本形成全域覆盖、高效畅通的城域毫秒用算网络能力体系。

 

在城域内提供毫秒级算力资源网络通达能力,即面向基础设施实现算力中心毫秒互连(<1毫秒),面向重点场所实现算力资源毫秒接入(<1毫秒),面向应用终端实现算力应用毫秒可达(网络时延<10毫秒)。(财联社)


|点评| 今年各地布局算力网络的脚步明显加快,上海毫秒用算专项行动追求的是算力的全域低时延。对于普通人来说,由于算力资源限制,目前多数情况与AI助手对话都要经历等待时间。如果实现毫秒用算10毫秒以内的延迟,人类基本无法察觉,与AI聊天将流畅无阻。在工业互联网、远程医疗交互这些实时性要求比较高的领域,毫秒级算力网络更将成为支撑应用落地的基础。

 

作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基建,算力网络建设已经成为国家级战略工程,各地行动也并非孤立开展。近期江苏也发文表示,将推动构建全域低时延算力圈,全国算力网络一体化或将迎来更多跨区域协同。


特斯拉对马斯克提出万亿薪酬方案



10月29日消息,特斯拉提出了一份薪酬计划,设定了充满挑战的分阶段目标,包括扩大特斯拉的无人出租车业务、公司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达到4000亿美元(2024年为166亿美元)以及将公司市值从目前的约1万亿美元增长至至少8.5万亿美元。该计划跨度为10年。如果马斯克达到所有业绩目标并获得所有限制性股票,获得的股票价值约为1万亿美元。

 

特斯拉董事长德诺姆致信股东警告称,如果马斯克的10年期薪酬计划未获批准,他就可能卸任首席执行官,特斯拉就会失去他的才能和远见。马斯克曾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将持股比例提升至25%是既能确保战略方向,又不会多到无法被罢免的平衡点,如果激进股东联合行动,可能把我赶出自己创立的公司。(综合财联社)


|点评| 高达1万亿美元的股权薪酬激励,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但这与其严苛的兑现条件似乎相匹配。目前,特斯拉的市值已逼近全球上市车企的总和,这其中包含了投资者对其人形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尚未完全兑现的技术所寄予的厚望。马斯克正是推动特斯拉开辟这些业务的灵魂人物。很多投资者并非相信特斯拉能完成这些愿景,而是被马斯克的个人魅力所吸引,这是特斯拉提出天价薪酬的背景。

 

这大概也是马斯克的意思。他不光希望获得财富,更希望能够在公司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能够顺利无阻地推进自己的计划。不过,此前马斯克500亿美元的薪酬奖励被美国法院否决,这次薪酬计划即便能够得到股东投票通过,要真想拿到手也绝非易事。


OpenAI达成重磅协议向营利组织转型



10月28日,OpenAI与最大金主微软已就合作架构达成重磅协议,微软将持有营利性OpenAI组织三成左右的股权,为ChatGPT开发商转型为营利性企业铺平了道路。作为合作协议的关键部分,OpenAI承诺向微软追加采购2500亿美元的Azure云计算服务。微软对OpenAI模型和产品的知识产权授权延长至2032年,其中包含了AGI实现之后的模型(需配备适当的安全护栏)。

 

非营利组织OpenAI基金会将继续控制营利性组织OpenAI,微软支持推进以公共利益公司(PBC)形式成立后者。在OpenAI完成资本重组后,微软对PBC的投资权益被明确估值在1350亿美元。按转换稀释基准并包含全部所有者(员工、投资者及OpenAI基金会)计算,微软持有约27%的股权。据悉,微软还将继续有权获得OpenAI 20%的收入。(华尔街见闻)


|点评| OpenAI与微软的合作正在形成一个双赢局面。根据双方原有协议,在OpenAI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后,有权终止微软对其最新技术的访问权限。而此次调整中,OpenAI在寻求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时获得了更高自主权,微软也取得了未来七年继续分享相关技术的权利。与此同时,两家公司通过一笔价值2500亿美元的算力大单,进一步加深了彼此的战略绑定,为未来在竞争中寻求合作打下基础。

 

OpenAI已经成为了美国科技行业中的重要节点,一家公司就延伸出上万亿美元的算力订单。正因如此,一旦OpenAI未来走上下坡路,恐怕将引起整个美国科技界的巨震。微软此时选择重新理顺与OpenAI的关系,获得一些更为确定性的条件,从长期来看或许更加有利。


苹果市值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



美东时间10月28日,苹果公司市值盘中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收盘时回落至3.99万亿美元,成为继英伟达和微软之后第三家触及这一里程碑的公司。与此同时,微软股价上涨2%,市值稳稳站上4.03万亿美元。英伟达盘中市值一度突破4.9万亿美元,截至周一收盘收于4.88万亿美元。

 

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iPhone17在中美市场上市前10天的销量较iPhone16系列高出14%,其中标准版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几乎翻倍。此外,苹果将于10月30日公布2025财年第四季度财报,市场预计其营收将达1017亿美元,净利润约为260.6亿美元。投资者对其业绩表现持乐观态度,推动股价持续走高。(界面新闻)


|点评| 纵然苹果在AI方面略有落后,凭借其强大的产品竞争力,仍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iPhone 17系列推出后,一大批果粉纷纷选择置换新机,初期市场表现超出市场预期,令市场对于苹果后续的三年创新计划抱有了更大期待。相比于苹果直观的销量增长,微软和英伟达的股价涨幅均与AI密不可分,微软通过与OpenAI达成新协议巩固其战略地位,而英伟达则凭借在AI基础设施方面的一系列重要合作持续赢得市场青睐。

 

科技巨头们的三季报即将发布,市场对他们的业绩比以往有着更高的期待。这些公司的业绩表现能否满足市场的乐观预期,答案即将在未来几天内揭晓。


豆包月活超过DeepSeek登顶AI应用



10月29日消息,《每日经济新闻》联合QuestMobile推出《2025年三季度AI应用价值榜》。榜单数据显示,AI应用王座易主。字节跳动旗下豆包月活环比增长22.2%至1.59亿,月均下载量达3447万,超越DeepSeek,成为月活与下载量的双料冠军。

 

独立AI助手的生存空间正持续收窄。在主流AI智能助手应用中,豆包(月活1.59亿)和DeepSeek(月活1.46亿)合计占据该赛道近88.4%的月活用户规模。 而AI四小强则面临艰难求生的局面。三季度榜单上的新黑马,如小云雀、AQ等,无一例外出自大厂。(每经网)


|点评| 随着各大科技公司纷纷发力AI应用,初创企业的市场空间正被挤压。豆包的成功一方面源于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字节旗下庞大产品生态的流量支持。DeepSeek本身并未将消费者业务作为重心,产品也缺乏针对用户使用习惯的优化,模型迭代速度相对较慢。在此情况下,其月活用户规模仍能与豆包相抗衡,足见其春节期间出圈带来的持久影响力。

 

独立AI应用功能通常较为单一,受限于算力资源有限,模型能力逐渐与大厂之间产生了差距。并且,大厂们将AI应用接入自家应用生态,这是独立AI应用难以比肩的优势。像DeepSeek这样聚焦企业级市场的路线,或许尚有一丝生路。


基金三季报披露重仓榜



10月29日消息,截至周二晚间的统计数据显示,公募基金的权益投资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消费、金融板块流出,并同样迅速地涌入以AI算力、通信和服务器为代表的硬科技领域。曾经主导热门榜的消费股已经成为过去式,贵州茅台只差一点就跌出基金重仓前十,五粮液、美的、格力等同好排名更是快速下降。

 

消费股腾出的位置被AI和创新科技关联的公司所取代,三季度末的前三大重仓股是宁德时代、腾讯控股和新易盛。以工业富联为例,它是主动基金持股总市值靠前的个股中,飙升速度尤其快的,从2季报数据的百名开外,一跃升至3季报的第7名。(华尔街见闻)


|点评| 以科技为首的小登股业绩与政策双驱动,股价一路攀升,反观被纳入老登股的消费板块则有些人弃狗嫌,被习惯于追涨杀跌的主动基金抛弃也属于情理之中。AI、人形机器人等科技行业得到国内政策的重点扶持,各路资金涌入,行业景气度空前提升。同时,AI技术无论是在提供增量业务,还是削减内部支出方面,都已经初见成效,进一步确认了行业的前景。

 

在内需修复缓慢的大背景下,消费行业的景气度则处于偏弱阶段,短期内难有彻底反转的势头出现。从估值上看,科技板块集体高估,消费板块内则充满了低估个股。二者估值间的鸿沟终将被市场修复,但修复的时间恐怕还要等待许久。


周三两市震荡拉升沪指涨0.7%



10月29日,市场全天震荡拉升,三大指数高开高走,创业板指涨近3%创年内新高,沪指再度回升至4000点上方,北证50指数涨超8%。沪深两市成交额2.26万亿,较上一个交易日放量1082亿。总体来看,个股涨跌互半。盘面上,市场热点快速轮动,储能板块表现活跃,光伏板块爆发,有色金属板块快速拉升,海南板块全天走强,固态电池概念股持续拉升。下跌方面,银行股集体下跌,影视院线、白酒等板块跌幅居前。

 

截至收盘,沪指报4016.33点,涨0.7%,成交额为9682亿元;深成指报13691.38点,涨1.95%,成交额为12878亿元;创指报3324.27点,涨2.93%,成交额为6207亿元。(新浪财经)


|点评| 即便沪指稳步站上4000点,个股表现情况依旧冷暖不一。从板块上看,指数冲关期间,权重股中只有券商板块形成了助力,银行、白酒板块全天走弱,半导体板块陷入震荡。能源金属板块全天领涨,午后沪指站稳4000点后,两市情绪有所升温,热点板块以轮动为主。

 

年内沪指已大涨近1000点,指数稳步上行期间,场内的赚钱效应却并不明显。除了少数板块行情较为持续外,多数板块在指数上行期间小涨,调整时却没有落下,让很多投资者感觉赚了指数却没有赚钱。市场结构与上涨逻辑与过往截然不同,旧经验有时反而会成为一种阻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0-31 02:28 PM , Processed in 0.0744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