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赴俄旅游升温,俄罗斯人来中国旅游的热度更明显。赵月明曾经在俄罗斯留学,读书期间,经常有当地人把她误认成日本人或者韩国人,每次出现这种误会时,她都觉得俄罗斯人对中国还不够了解,未来想补足这种认知差距,最容易想到的工作似乎就是旅游行业了。
前年,在互联网企业工作的赵月明开始兼职做起俄语导游,那时她还没运营社交媒体,只通过朋友找游客,每月接单量也不多,偶尔周末会带带团。今年7月,赵月明从公司离职,打算做旅游方面的创业。对俄免签开始后,她才觉得自己好像踩中了某个小风口,每次和朋友见面,朋友都会提起认识的俄罗斯人要来中国旅游,就连赵月明的研究生导师也向她打听中国旅游的景点,“感觉俄罗斯人都想过来”。
▲ 赵月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许多她做俄语导游的日常。图 / 小红书截图
离职后,赵月明开始运营自媒体,几乎是刚一注册,就有俄罗斯游客来咨询约时间,“10月份的时间都约满了”。不止是游客,旅行社也大量缺人,很多旅行机构的人来找赵月明合作带团,身边学俄语的朋友似乎也想入局,好几个朋友来打听:如何当俄语导游,怎么才能快速上手?
瓦西亚和身边的亲戚朋友的确都开始期待到中国旅游。他一直喜欢中国文化,此前已经到中国旅游过五次,他还会自称“毛子”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生活,每当有免签相关的消息时,瓦西亚都会第一时间转发,“毛子太开心了,也欢迎大家来找毛子玩!”
Yami也发现了俄罗斯人赴中国旅游趋势的火热。今年她开始准备毕业论文了,把兼职导游的工作都停了,合作过的旅行社主动来找她跟团,“还主动加价,商量了好几次”。
更早感受到人流变化的是飞机、火车等交通系统。有人在俄罗斯海参崴工作,国庆节回国探亲,坐上飞往中国的飞机发现,“整架飞机就我一个中国人”,剩下的全是俄罗斯游客。很多俄罗斯人为了省事,直接就近到东北地区旅游,有人在辽宁坐火车,发现几乎整节车厢都是俄罗斯人,“来回跑的都是黄头发的小孩”。
▲ 俄罗斯游客在东北夜市逛街,享受美食。图 / 视觉中国
事实上,俄罗斯游客大量涌入中国,从去年就开始了,旅行社的老板曾经预测,“俄罗斯人来中国旅游肯定是个大趋势”。俄乌冲突爆发,俄罗斯人到美国、欧洲其他国家的旅游都受到了限制,选项一下缩窄,近点的旅游目的地就剩下了亚洲一些国家,大批游客涌入近邻中国。Yami几乎没有缺过客户,“只要想接团,时间都能被排满”。
东北边境城市的感受要更明显,吉林珲春的旅游从业者记得,在俄罗斯节假日高峰期,珲春接待的俄罗斯入境游客已经超过了中国的任何一座城市,俄罗斯也成为了当地第一大客源地。
对于渴求工作机会的人来说,人群的双向流动确实能增加生机。如今,田佳木已经读研二,在俄罗斯做导游的工作对她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本科毕业时她也曾试着回国找工作,可找了一圈发现,在郑州对口的工作,每个月到手的工资只有几千块,“交了房租就不剩什么钱了”,她只能到俄罗斯再读个研究生。家里的情况也在迅速发生变化,原本家里养猪,疫情时破产了,父母又把生意转向建筑行业的沙石生意,可这两年,建筑行业也衰落了。田佳木只能一边读书,一边多打几份工,从原本的从家里拿生活费,变成了定期给父母打钱。
导游的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卷。原本留学生毕业后都倾向回国找工作,可如今国内工作难找,大量留学生都留在了俄罗斯,兼职做导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价格被越卷越低。田佳木记得,原本带团一天150美金,可如今已经降到了120美金左右。
但眼下,对于像田佳木一样的留学生来说,导游也算得上最好的工作,他们也和国内游客一样,期待俄罗斯对等免签政策的实行,“到时也能赚更多的生活费”。
参考资料: 1、《2000万老外低调涌入中国背后》,旅界 2、《突发!莫斯科遭大批无人机袭击》,参考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