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5|回复: 2

[风味小吃] 这么近那么美,五一到河北大名吃碳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28 03: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么近那么美,五一到河北大名吃碳水!

 风物君 地道风物
 2025年04月30日 03:11

1.jpg


碳水是刻在人类DNA里的“幸福密码”。那么一天吃八顿碳水,又是什么体验?

 

在北方,面食是刻入基因的饮食传统,而河北邯郸的大名将这一传统演绎到极致——从酥脆的烧饼到筋道的饸饹面,从千层火烧到软糯的壮馍,大名的每一口碳水都带着土地的丰饶与匠人的巧思。


2.jpg
大名美食“面面俱到”,
这座碳水的“天堂”,就藏在河北南端

碳水给人的快乐,就是这么神奇。426-429日期间,大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与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共同联袂饮食文化学者高文麒、美食博主@黄块块、历史博主@老猪的碎碎念、科学科普博主@鹿有鳍达人嘉宾开展“百味大名·烟火食旅”风物之旅,体验一场淋漓尽致的“吃到顶”。

 

43晚“不间断投喂”,让风物之旅团队感受到了华北平原的“另类豪放”:从惊讶到惊喜,从惊喜到“晕碳”,从“晕碳”到克制,从一颗消食片到放弃克制——根本停不下来。

 

大名不是一座用“打卡”就能读懂的城市。它的碳水宇宙里,藏着华北平原的丰饶、运河千年的桨声,以及普通人用双手守护的舌尖信仰。在这里,风物旅行团与专家学者的对话、亲手磨制香油的体验、随处可见的烟火市集,共同织就了一幅“食旅”地图。

 

3-ezgif.com-optimize.gif
风物之旅出行团合影
饮食文化学者高文麒、美食博主@黄块块、
历史博主@老猪的碎碎念、科学科普博主@鹿有鳍等嘉宾
参与了与本次寻大名“百味”的烟火之旅

大名之行向我们证实,在华夏大地上,每一步都可能发现新的“风味绿洲”——而地道风物,正是这样一个发现、分享并助力每个“宝藏小城”升级成为“新绿洲”的见证者

 

探索“百味大名”的风物之旅已经圆满结束,那么,在一天八顿碳水的“极限饱腹行动”背后,又能揭开什么样的千年密码呢?欢迎来到你的新“碳水宇宙”——河北邯郸大名县。

地道风物
https://dldir1v6.qq.com/weixin/c ... 11533a600.png");">
,赞8190



 

IMG_9374.PNG

一日三餐的碳水狂想曲

北方的“面食宇宙C位”终于被发现了?

 

 

“我们会不会把这次风物之旅吃成消食片硬广?”

 

在大名仅渡过这趟食旅的半天,“主攻”美食文化的嘉宾团内便出现了如此声音。短短半天时间,他们已经彻底从“为了少热量想克制”变成了“为了碳水快乐停止思考”的状态。

 

因为,这里的碳水花样实在是太多了!

 

5.jpg
5a.jpg
面香与咸香,是大名碳水宇宙的底色。

清晨的大名,是从“碳水+碳水”的硬核早餐中苏醒的。老十字街油条豆沫店,刚揉好恰当比例的光滑面团,被扯成长条馃子在油锅中翻滚膨胀至金黄,裹上酥薄透光的油豆皮塞入鸡蛋和豆干,无一例外多层次地酥脆咸鲜。搭配一碗用小米浆、花生、黄豆与青菜熬煮的豆沫,只需撒上一撮当地的芝麻盐,便让声称“只吃一个”的美食博主@黄块块默默开始了“光盘行动”。

 

IMG_9376.JPG
在老十字街油条豆沫店
美食博主@黄块块展示手中酥脆咸鲜的馃子。

早餐高峰期过去,大名的饼店又开始热闹起来。远近闻名的郭八火烧店门前永远排着长队。近三十层酥皮需经过烫面、擀压、刷油、翻烤的繁复工序,入口时面团、花椒与茴香的香气融合迸发,再加上会存肉饼的爆汁羊脂饼、金振馓馆的卤牛肉,碳水的质朴与肉食的丰腴又在此时达成完美平衡。


IMG_9377.JPG
IMG_9378.JPG
图1卤牛肉馓咸香浓郁
图2 会存肉饼羊脂饼与芥末酱绝配
图3郭八火烧能“夹一切”

丝毫没有为嘉宾们填满的胃感到愧疚,下一个赶到“碳水战场”上的是——粘壮馍。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壮馍,它用黄米面做主角,搭配上红豆、大枣,软糯香甜,还有“拉丝”的快感。

 

地道风物CEO陈沂欢也在这场食旅中感叹我们来到大名,发现这座宝藏小城,地道风物作为一个见证者,也为这里历史、美食的丰富感到惊喜

 

若说大名的碳水宇宙有何独特之处,答案或许藏在更多的隐藏菜单中。在顾客成箱购买芝麻焦烧饼步家糖烧饼响起了嘉宾们口间不绝的“咔嚓”声,甜酥的口感与芝麻香交织,也是大名游子行李箱中的乡愁符号

 

IMG_9379.JPG
步家烧饼芝麻香十足,让嘉宾们“合不拢嘴”

老平烧麦馆的一碟芥末酱,为皮韧汤鲜的牛肉烧麦注入辛香,不仅让嘉宾们“塞下消食片也要炫”,更是本地人从小吃到大的味觉记忆。

 

即便到了深夜,街边刚出炉的馒头与烧饼依旧在叫卖,为风物之旅的一日“八餐”画上句号。


IMG_9380.JPG
IMG_9381.JPG
IMG_9382.JPG
图1 大名的烧麦皮薄劲道,牛肉或羊肉馅丰满爆汁
图2 本地芥末酱是大名面食的“灵魂搭档”

“大名是一个融合南北文化非常好的古城,因此在大名的碳水中,我们大多能看到其它地域面食的影子,但它们又不完全一样——大名人用自己丰富且独具特色的物产,与千年的美食智慧,创造出了独属自己的精彩碳水‘宇宙’。”

 

饮食文化学者高文麒再次为大名碳水做出了高标准的评价。

 

IMG_9383.JPG
风物之旅嘉宾高文麒老师,对大名面食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

而同行的风物之旅团队也达成共识:这座曾作为北宋陪都、被誉为“北京大名府”的历史名城,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花样百出的碳水盛宴,绝对是周末来河北的新兴“食旅目的地”。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8 03: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9384.PNG

千年运河味

在餐桌上“活过来”的大名府历史

 

 

我们对文明的认知从未停止在舌尖。

 

华夏自古以来的故事,似乎都和饮食脱不开关系。交通的闭塞催生发酵以酸代盐;潮湿的气候使得辣椒“割据一方”;多雨与吃米是气候联系,临海与嗜鲜是地域纠葛。

 

大名这个“碳水宇宙”的背后,又代表了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呢?

 

IMG_9385.jpg
大名漫长时光中的食色风流,
正如屹立在古城旁的弘敬阁一般耀眼夺目。

“了解一个地区的文明变迁,除了去博物馆还有感受市井饮食。文物是封存的‘证据’,而饮食是鲜活的留存,也是最能反映其历史厚度的元素之一。”

 

@老猪的碎碎念在这场寻味之旅中,依旧不忘对更深层次的探索。路旁的一香肠,在四肥六瘦下,饱含莳萝籽、砂仁、桂皮等丰富香气,用不同于大名其它美食的特别口感引起了他的注意:什么样的历史,铸就了如何的融合风味?

 

IMG_9386.JPG
风物之旅嘉宾、历史博主@老猪的碎碎念在大名石刻博物馆


大名大运河博物馆中,他找到了这个答案。

 

作为历史上两次国都、七次陪都的古城,大名随着隋唐大运河永济渠的贯通,成为南北商贾云集的冲要之地”,也有诸路买卖至宋代达到鼎盛,被称为北京大名府大名府的饮食文化在运河桨声与移民潮中不断融合,最终沉淀出独一无二的南北基因


IMG_9387.jpg
大名借运河而盛,也有着横贯南北的水系
它们为大名的饮食带来了天南海北的符号。

五百居香肠便藉文化融合而诞生。清道光年间,山东名厨携鲁菜技法迁居大名,制成软滑利口的香肠。如今,这根香肠已成为大名碳水的灵魂拍档”;而诞生于大名运河重镇金滩镇的逢源号糕点铺同样见证了风味的交融。蜜三刀亮浆不黏、羊角蜜糖心流淌,苏式、京式等糕点的技艺随着大运河来到大名,经本地改良后成为当地婚嫁之事的必备礼品。可谓运河节点,百味交汇”。


IMG_9388.JPG
IMG_9389.JPG
图1 五百居香肠,融合了鲁菜风格
图2 逢源号糕点,融合了京式+苏式风格

“逛大名古城,就像逛各种主题乐园大集合,好吃好玩又有新知。”美食博主@黄块块在参观完大名故城遗址博物馆、大名县数字府衙体验馆后感叹。

 

瓮城光影秀、室内全息投影、现场歌舞表演……为让客人更加了解美食背后的故事,大名将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了许多好玩又易懂的展示我们能在其中详细了解到众多历史名人在大名的从政生活,也能吃到他们从大江南北带来,流传至今的饮食喜好。

 

IMG_9390.JPG
在有厚重历史的大名古城,
嘉宾们能一头看到过去的喧闹,一头看到未来的繁华。

艺术来源于现实。《水浒传》中北京大名府的市井繁华,至今仍能从满城烧鸡、烧饼、烧羊脸的叫卖声中窥见一二。而古城旁常聚德餐厅,一道黄鱼白豆腐更是融合鲁菜火候与本地酱汁,鲜香滑嫩——运河码头“不断炊”的市井传奇,不仅是往来不绝的货物,更是风味的碰撞与新生。

 

IMG_9391.JPG

 风味的碰撞与新生

在大名流传百年、千年的每一道名菜、小吃之中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8 03: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9392.PNG

物产之“中”

从田间到舌尖的“匠之心”

 

 

当然,历史的味道不仅是风味的交流,也是土地的底色。

 

高文麒“中国现存最大的石碑”五礼记碑与“中国最大墓志”的何弘敬墓志旁,发现了另一个让他欣喜的“小”石碑。这块碑记载了西晋文学家束皙为大名人,而正是这位大名人束皙著的《饼赋》是高文麒在数十年面食研究中,能找到的最早关于面食记载的文献

 

IMG_9393.JPG
感受美食,了解其历史也是其中一环
嘉宾团也在大名的历史留存中,不断寻找美食背后的秘密。

这足以证明,大名的面食传承,由来已久。而这一切,都根植于土地的馈赠。

 

大名这座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的古城,凭借华北平原肥沃的地与漳河、卫河的滋养,孕育出高蛋白小麦与饱满的芝麻,这两大物产构成了碳水盛宴的基石,也诠释了从田间到舌尖的共生哲学。

 

IMG_9394.JPG

位于华北“中心位”的大名,

集众家所长的美食背后是物产的丰茂。


来到五得利面粉厂“全进口机械化”的车间内,亲眼看到小麦经过清理、研磨、筛分,化作雪白的面粉。算是明白了这家起始于大名的面粉厂,如何日均面粉产量做到傲视全球是如何将小麦转化为街头巷尾的碳水盛宴

 

遍布大名的小磨香油厂,古法石磨压榨的芝麻油香气扑鼻。工人将炒熟的芝麻倒入石磨,随着磨盘转动,琥珀色的油脂缓缓渗出,最终成为豆沫、烧饼的灵魂调料。其中,我们看到了古法技艺、石磨与现代机械和谐“共赢”的新生……

 

IMG_9395.JPG
“水代法”小磨香油技艺最大限度保留了浓郁的油香,
大名小磨香油,油香磨小名大”。

这一抹芝麻香,由2000余亩芝麻地起,从1400年前的“水代法”工艺,一步步传承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如今,大名每年榨出6万余吨香油,占据全国总量近四分之一!

 

在嘉宾们亲自上手试榨芝麻油的过程中,大名土地馈赠的黄金密码也从未停止搅动。

 

IMG_9396.JPG
风物之旅嘉宾@鹿有鳍也亲自上手,
感受这个“国家级非遗技艺”的秘密。

风味的交融、物产的丰茂、老字号的坚守、仪式的传承,共同织就了这座古城的文化底色。

 

鸡窝烧饼反复揉搓,烘烤精确到秒的“时间执念,是匠人对传统的敬畏二毛烧鸡,则用从未熄火的两百年老卤,浓缩了时间与风味的重量。


IMG_9397.JPG
IMG_9398.JPG
IMG_9399.JPG
图1 二毛烧鸡百年老卤承载了传承的味道
图2 鸡窝烧饼在老师傅手中变得无比香酥
图3 元城扣碗“肉感十足”

如果说物产是底色,那么匠心则是大名美食的升华。

 

这种匠心,也深深刻成大名当地游牧与农耕文化交融的痕迹。迎宾楼与大名盛宴里劲道酱香软烧牛肉、滑嫩鲜香砂锅鸡的细腻,与隔壁街巷面食的粗犷在同一个餐桌上和谐共存。这里深夜的叫卖声,曾是孩童记忆中的温暖如今,这一吆喝也成为我们体验大名烟火的窗口。

 

IMG_9400.JPG
馒头开锅的叫卖声,是多少大名人儿时的回忆

“大名美食让人有幸福的冲动,而大名本身更是一部鲜活的立体史书。”科学科普博主@鹿有鳍也如此表示,或许碳水之外,超越味觉的“中”与“和”是更令她动容的存在。

 

大河汤汤,睇眄四方。大名这座曾在运河往来中繁荣的黄河故城,用上百种传承小吃证明:真正的风味绿洲,藏在历史与物产的交织中,既有碳水的大开大合,也有酱与油的细致入微,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客人都能“吃出”自己内心的那一个大名府。而这也是致力于发掘小地方之美的地道风物,来到这里的理由。

 

IMG_9401.JPG

风物之旅的见闻,让一座宝藏小城的历史与风物更加清晰

让更多的朋友能够发现“宝藏”、感受“宝藏”

是风物之旅最纯真的期望


五一将至,不妨踏上这场“碳水+历史”的旅行。千年底色的碳水盛宴南北交融的运河枢纽、以及千年古城落日的余韵中,感受大名独有的“饭张力”——这里没有打卡式的浅尝辄止,只有用味觉与脚步丈量的千年密码。



文 | 何如卿
图片编辑 | 吴学文
摄影 | 吴学文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IMG_9402.PNG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10-31 07:07 AM , Processed in 0.09424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