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是刻在人类DNA里的“幸福密码”。那么一天吃八顿碳水,又是什么体验?
 
在北方,面食是刻入基因的饮食传统,而河北邯郸的大名县就将这一传统演绎到极致——从酥脆的烧饼到筋道的饸饹面,从千层火烧到软糯的粘壮馍,大名的每一口碳水都带着土地的丰饶与匠人的巧思。
碳水给人的快乐,就是这么神奇。4月26日-4月29日期间,大名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与中国国家地理·地道风物共同联袂饮食文化学者高文麒、美食博主@黄块块、历史博主@老猪的碎碎念、科学科普博主@鹿有鳍等达人嘉宾开展“百味大名·烟火食旅”风物之旅,体验一场淋漓尽致的“吃到顶”。
 
4天3晚“不间断投喂”,让风物之旅团队感受到了华北平原的“另类豪放”:从惊讶到惊喜,从惊喜到“晕碳”,从“晕碳”到克制,从一颗消食片到放弃克制——根本停不下来。
 
大名不是一座用“打卡”就能读懂的城市。它的碳水宇宙里,藏着华北平原的丰饶、运河千年的桨声,以及普通人用双手守护的舌尖信仰。在这里,风物旅行团与专家学者的对话、亲手磨制香油的体验、随处可见的烟火市集,共同织就了一幅“食旅”地图。
 
历史博主@老猪的碎碎念、科学科普博主@鹿有鳍等嘉宾大名之行向我们证实,在华夏大地上,每一步都可能发现新的“风味绿洲”——而地道风物,正是这样一个发现、分享并助力每个“宝藏小城”升级成为“新绿洲”的见证者。
 
探索“百味大名”的风物之旅已经圆满结束,那么,在一天八顿碳水的“极限饱腹行动”背后,又能揭开什么样的千年密码呢?欢迎来到你的新“碳水宇宙”——河北邯郸大名县。
地道风物
https://dldir1v6.qq.com/weixin/c ... 11533a600.png");">
 
一日三餐的碳水狂想曲
北方的“面食宇宙C位”终于被发现了?
 
 
“我们会不会把这次风物之旅吃成消食片硬广?”
 
在大名仅渡过这趟食旅的半天,“主攻”美食文化的嘉宾团内便出现了如此声音。短短半天时间,他们已经彻底从“为了少热量想克制”变成了“为了碳水快乐停止思考”的状态。
 
因为,这里的碳水花样实在是太多了!
 
清晨的大名,是从“碳水+碳水”的硬核早餐中苏醒的。老十字街油条豆沫店中,刚揉好恰当比例的光滑面团,被扯成长条馃子在油锅中翻滚膨胀至金黄,裹上酥薄透光的油豆皮,塞入鸡蛋和豆干,无一例外多层次地酥脆咸鲜。搭配一碗用小米浆、花生、黄豆与青菜熬煮的豆沫,只需撒上一撮当地的芝麻盐,便让声称“只吃一个”的美食博主@黄块块默默开始了“光盘行动”。
 
早餐高峰期过去,大名的饼店又开始热闹起来。远近闻名的郭八火烧,店门前永远排着长队。近三十层酥皮需经过烫面、擀压、刷油、翻烤的繁复工序,入口时面团、花椒与茴香的香气融合迸发,再加上会存肉饼的爆汁羊脂馅饼、金振馓馆的卤牛肉,碳水的质朴与肉食的丰腴又在此时达成完美平衡。
丝毫没有为嘉宾们填满的胃感到愧疚,下一个赶到“碳水战场”上的是——粘壮馍。不同于其它地方的壮馍,它用黄米面做主角,搭配上红豆、大枣,软糯香甜,还有“拉丝”的快感。
 
地道风物CEO陈沂欢也在这场食旅中感叹:“我们来到大名,发现这座宝藏小城,地道风物作为一个见证者,也为这里历史、美食的丰富感到惊喜!”
 
若说大名的碳水宇宙还有何独特之处,答案或许藏在更多的“隐藏菜单”中。在顾客成箱购买芝麻焦烧饼的步家糖烧饼店中,响起了嘉宾们口间不绝的“咔嚓”声,甜酥的口感与芝麻香交织,也是大名游子行李箱中的乡愁符号。
 
老平烧麦馆的一碟芥末酱,为皮韧汤鲜的牛肉烧麦注入辛香,不仅让嘉宾们“塞下消食片也要炫”,更是本地人从小吃到大的味觉记忆。
 
即便到了深夜,街边刚出炉的馒头与烧饼依旧在叫卖,为风物之旅的一日“八餐”画上句号。
“大名是一个融合南北文化非常好的古城,因此在大名的碳水中,我们大多能看到其它地域面食的影子,但它们又不完全一样——大名人用自己丰富且独具特色的物产,与千年的美食智慧,创造出了独属自己的精彩碳水‘宇宙’。”
 
饮食文化学者高文麒再次为大名碳水做出了高标准的评价。
 
风物之旅嘉宾高文麒老师,对大名面食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而同行的风物之旅团队也达成共识:这座曾作为北宋陪都、被誉为“北京大名府”的历史名城,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花样百出的碳水盛宴,绝对是周末来河北的新兴“食旅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