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21-2-15 09:15 AM 编辑
小可爱们的大唐盛世——解读河南台2021春晚节目《唐宫夜宴》
原创薛定谔的猫抓老鼠
2021-02-14 21:50:10
无论哪个平台,河南台春晚《唐宫夜宴》都在持续刷屏。在这个信息量巨大、快节奏的拇指时代,在央视+各地方卫视春晚,几乎所有明星大腕尽出的时刻,一个舞蹈能受到如此追捧,实属罕见。
个人不太懂舞蹈,从纯业余观众的角度尝试分析下这个节目。
《唐宫夜宴》舞蹈编排灵感,个人推测应该来自于1992年河南巩义北窑湾出土的一组由舞俑和乐俑组成的伎乐俑群。该组文物时代为公元七世纪末页,为古代中国女性地位巅峰的盛唐武则天时期。
舞蹈讲述的是一群唐朝宫女前去赴宴表演的故事。
宫女们留着高高的云髻,浓施斜红。手持钵、笙、箫、箜篌、琵琶等各色乐器,身着红、绿、酱褐色三彩长裙高束胸际,裙摆曳地,被帛批肩;足穿云头屐,足尖露于裙外。
尤其圆嘟嘟的体型,昭示着这是“环肥燕瘦”,以胖为美的大唐时代。
除了高度还原了唐朝女性的装束、审美情趣,这个舞蹈最神的地方在于,想用唐宫的一场夜宴来一窥大唐的繁荣,但又不直接运用宏大的排面,而把大量笔墨用在了宫女们前去赴宴的路上。
一个个扭啊扭的小可爱,嬉笑打闹、顾影自怜、排练偷懒,完全颠覆了人们意识中惯有的唯唯诺诺、卑微低下的宫女形象,完全是一群邻家少女穿过《千里江山图》,迎着四羊方尊,伴着唐三彩,在肆意展示她们翠绿的青春。
神态万千,妙趣横生!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座高峰,有灿烂多姿的文化,女性社会地位之高同样罕见。比方《唐律·户婚》中就规定:子女未经父母同意而建立婚姻关系的,法律认可;只有未成年而不从尊长者算违律。
——有没有颠覆你对“封建社会”的看法?
有人说怎么看起来像日本的?这可是正宗唐妆。
唐代女子喜欢在自己面上敷粉,在颊边画二新月样子或钱样,名“妆靥”。有的更在嘴角酒窝间加两小点胭脂,或用金箔剪刻成花纹贴在额上或两眉。这样金箔花纹叫“金钿”,若用在两颊的,也称“靥钿”。
(▲附其中一个舞蹈小姐姐的后台照)
本来酒窝那两个红点是表明“有月事而止不御”,唐代女子觉得好看,遂成潮流。
开放包容源自于自信,自信来自于强盛,这就是唐的魅力。
《唐宫夜宴》正是抓住了唐朝女性社会地位高,审美奔放、大胆、自由的特点,由一群娇憨的少女让人对大唐心向往之。
这个舞蹈除了高度还原了唐朝的女性形象,还有很多精彩看点。
比方开场就让观众置身河南博物院一众国宝之中,扭啊扭的小姐姐们走出来,仿佛这里的舞俑们活了,镜头一下就拉到了历史深处。
在节目行将结束时,编导才终于舍得用几秒钟时间展现大唐威仪,号角响起,一个个刚刚还在打瞌睡、开玩笑的邻家少女嘟嘟着小嘴穿过高大的朱红宫墙,秒变高超的舞师,舞台瞬间成为金碧辉煌的洛阳明堂。
美丽的东西永远那么短暂,遥不可及。当观众正跟着华丽的镜头梦回大唐、血脉喷张,大呼小叫“这就是朕的大唐时”,灯光暗了,音乐淡了,小可爱们又一步一扭地回归为河南博物院静静的舞俑了。
这么可爱的小姐姐们怎么舍得变回陶俑呢?历史总归要回归现实,留下万般不舍,鸦雀无声。
追忆历史就是畅想未来。
我们的未来是什么?中国梦。
(感谢河南这块厚重的土地,这样的节目真的可遇不可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