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7|回复: 0

到底该不该回国? 海外华人背后的无奈与不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3-21 1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03-21 21:56 德国之声 / 德国之声



新冠肺炎疫情持需发烧,对许多海外华人而言,「该不该回国? 」成为一个两难选择。 图/德国之声中文网

回国,还是不回? 对于不少海外华人而言,如今这是一个难题。

想回国,可以有很多理由:在很多欧美国家,疫情形势愈加严峻。 截至本周六(3月21日)上午,中国以外的确诊病例接近20万,其中意大利超过4.7万例,西班牙超过2.1万,美国、德国、伊朗的确诊数字也直逼2万。 从当前的数字来看,中国确实相对安全。 更何况,很多留学生年纪尚小,一些人在海外形单影只,特殊时期思乡心切,不难理解。

选择不回国,也可以有很多理由:目前回国是要承担很多风险的。 毕竟,疫情持续多久不好预测,学业、工作中断后能否继续;包括德国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施入境管制措施,离开就有可能回不去了;而且,机场、机舱都存在高感染风险,回国后,也属于被严格防范的对象。

「严控境外输入病例」
中国官方反复表示,目前抗击疫情的重点是海外输入病例。 中国迄今累计境外输入病例269例,集中于京粤甘沪浙。 其中北京最多,截至3月21日上午累计84例。 据中国卫生委通报,3月20日中国新增确诊病例41例,全部为境外输入病例,与过去两日的情况趋同。

当局推出了相关防范措施,例如在北京形成管理死循环,对境外进京人员集中观察;广东省3月21日宣布,即日起,境外入粤人员一律自费隔离14天,而北京早在数天前就开始施行同样的措施。 中国《经济日报网》周六一篇文章呼吁,有关地区和部门应尽快完善数据共享、讯息通报和入境人员核查机制,防范境外输入风险,用「大数据+人盯人」的方式严密防范。

在通报新增境外输入病例新闻下方的评论中,网友们大声疾呼「严防境外输入」,以免「好不容易到来的胜利成果前功尽弃」。 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这算是主流声音,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黎女士」与「跑步女」
与此同时,一些相关新闻,也成为舆论关注和热议的内容。 近日,两位海归女性被骂上热搜:一位是隐瞒新冠肺炎病情、从美国飞回中国治疗的黎女士;另一位是澳洲华侨、在拜尔公司工作的梁女士,她在隔离期不戴口罩户外跑步并且不配合防疫工作,因此也被俗称为「跑步女」。

两人被舆论定性为「极端利己主义者」,被网友怒斥为「令祖国蒙羞的人渣」以及「祖国建设你不在,千里投毒你最快」。

参考消息3月20日一篇题为《 「跑步女」和黎女士的「事迹」传到国外后,美澳网友的反应亮了 》也得到热传,文中引述美澳网友的评论对两人进行进一步的口诛笔伐,显示两人在海外也不得人心。 目前,两人均已被所在公司辞退。

除了这两人,在严防海外输出病例的大背景下,近期同样备受关注和指责的归国人士还有「矿泉水女」(隔离期间要喝矿泉水的女留学生)、晋江毒王、郑州毒王等等。 「海归」似乎成为众矢之的。

「回国的他们,也曾包机送口罩」
不过,也有舆论--特别是身居海外的中国网友发声,希望大家不要因为少数个例而否定大量「海归」和海外华人。 很多人提到,在中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很多海外华人曾贡献出自己一份力,努力付出。

一篇「凤凰WEEKLY」3月19日的公众号热传文章质疑:中国人回个国,怎么就成了「万里投毒」? 其中提到,「值得警惕的是,现在的网络语言已经出现了危险的倾向,那就是把对个案的批评,上升到对海外归国人员的群体污名化」。

光明日报公众号近日发表时评,题目即为《回国的他们,也曾包机送口罩》。 文中提到,在疫情的压力下,一些在海外的同胞选择回国,却在舆论场上被「另眼相待」,在网络语言暴力中被中伤。 「回顾抗疫初期:包机的『口罩』航班,日本留学生用仅有的8万元为家乡采买口罩,海外华人在全球范围内奔走采购防疫物资...... 当时物资紧缺的我们应该能更理解现在渴望寻求祖国庇护的他们」。

这些窥察到海外华人群体近来的不易。 在中国疫情最严重之时,很多海外华人为身在中国的家人、朋友牵肠挂肚,一些人还要面对在所居住国可能被歧视的问题;在欧美疫情愈演愈烈的当下,很多身居疫区的华人,同样要面对被污名化和来去两难的困境。 因此,出现「海外华人不是打全场,而是全场被打」这样的评论,也就不足为怪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4 09:06 AM , Processed in 0.03076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