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9|回复: 0

[影乐之声] 乌鸦电影|活该Ta红600年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19 09: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活该Ta红600年啊!

原创: 写字的乌鸦  乌鸦电影  2019-12-19


当今中国,最走红,最长盛不衰,最多热搜,最多粉丝的顶流明星是谁?

是他。

他红遍大江南北;600年魅力不减;成就了无数十万加百万加爆文;他的粉丝上至80岁,下至8岁,从南到北,由东至西,数量多到难以统计,据说每个中国人都是他的粉丝...

他就是:故宫。


这两年来,凭借美出天际的文创产品,逼格满满的纪录片,还有每到这个时刻必定刷屏的红墙雪景…

这个古老神秘的皇家禁地,俨然成为了老百姓心中的“顶级流量”。

7BB1841B-3B2F-43AB-8CF9-C102CD931315.jpeg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故宫博物院

最近,一档新出的高分国产综艺,再一次曝光了这个网红不为人知的秘密:《上新了·故宫2》
807E0469-6A9F-4740-98AC-F2EEBE2EA767.png

这档节目,由故宫博物院,联手北京卫视出品,每一期,由明星跟随工作人员,对故宫进行深度探索。

最大的看点莫过于,拍摄的几乎都是故宫未开放区域,神秘感满满…

出镜的文物、匠人,也担得上“国宝级”的盛赞。

有网友评论道:罕见的华丽恢宏和神秘,让人忍不住感叹古人的智慧,惊奇文物的博大精深。

在这个节目组里,基本的配备,就是皇帝老儿们“壕无人性”“穷奢极欲”的藏品。

花瓶、珠宝、书画…这些就先不提了,讲几个大家印象里比较冷门的文物吧…

比如,五米高的自鸣大钟,精雕细琢,华美尊贵,历经300年还能准确报时;


比如,写字人钟。

金碧辉煌,底下的写字小人,上弦后还会提笔书写,横竖撇捺,皆有笔锋;


比如,红宝石做成的盆景,连花蕊都掐出来了;


比如,这陶瓷水果不说还以为是真的…


看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人,都知道,要“照顾”这些宝贝,可不是什么简单的事。

在故宫里,有一张传世名画:《韩熙载夜宴图》


当时,为了延续这部珍品,木版水印的复制工作,被提上日程。

从1959年到1979年,画作的刻版工作,准备了整整20年。

为了复制这部珍品,匠人们甚至“数清楚”了,韩熙载有多少根胡子…


最终复刻出近1700块木版,一共出品了35卷“下真品”(意思和真迹差不多)。

每一张画卷,基本都需要近万次的印刷,才能最终成型…


《上新了·故宫》,还提到了历史上,故宫文物南迁的故事。

从一个故事小细节,我们就可以懂得,故宫人,对待这些文物,是如何谨小慎微…

在故宫文物里,有一个被称为:中华第一古物。

它是石鼓,是10块刻文的大石头。


在我们想象里,石头的运输,是最不用担心的。

毕竟石头够硬,底盘又稳,不像陶瓷那样,一碰就碎…


但是,故宫的专家们,却还是小心得不能再小心:

先用极薄极软的棉纸蘸水浸湿,蒙在石鼓上;


再用软湿的棉纸塞在石鼓的裂缝里;


接着用棉花层层裹紧,用浆糊粘上厚棉纸,裱糊妥当;


用麻绳捆牢,再包上几层棉被,之后再装进木箱里,用稻草塞满缝隙。


除了这些价值连城的“国宝文物”,探究背后的文化故事,还能get到很多很有意思的知识点。

比如,故宫的太和殿,是中国最大的宫殿,被称为古代建筑之首。


但历史上的太和殿,足足是现在的2倍大。

变小的原因很简单:烧了太多次了。


第一次被烧的时候,还充满了浓浓的传奇色彩。

当年朱棣迁都北京,下令修建故宫。

可刚建好,他还没开始享受之际,就突发雷暴,将太和殿在内的三大殿,全烧光了。


朱棣立刻心就慌了,难道是老天爷看他不爽?觉得他弑亲篡位,有违纲常,所以要给他点天谴,以示警告?

于是,烧毁了的太和殿,就被搁在那,等到继位者们接盘,才开始动工…


比如,这些年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各种各样的康熙,却忽略了他的一个属性:学神。


基本的四书五经、兵法将书就不说了,更厉害的,这个人还尤其热爱西方科学。

他曾经在武英殿设置了实验室,和大臣们研究了日晷和西洋表哪个更准,还研制西药治好了大臣的病。


更匪夷所思的,是他还根据法国的解剖书,学以致用,亲自解剖了一只熊…

这让我目瞪口呆:这人得多有精力,能一边开启康乾盛世的局面,一边涉猎那么多新领域啊!


比如,清宫穿越剧里,最常刷脸的雍正爷、老十三,在这档节目里,也再次坐实了:皇家兄弟情。


老十三备受雍正喜爱。

死后,不仅蒙受了名字无须避讳的圣恩(他是清朝唯一一个无须避讳的人),其祭文还由雍正亲笔撰写,夸他是:宇宙全人。

意思是:全宇宙也找不出比你更好的人…

这话说的,真是有点浮夸了…


值得一提的是,《上新了·故宫》还给乾隆洗了白。

这几年,大家都被科普了一个知识点:乾隆爷审美不行。

大家喜欢拿乾隆爷开涮,这个说他是盖章狂魔,那个说他的农家乐审美,能活活气死自家皇阿玛。


比如这个花花绿绿的包袱瓶,其销魂的配色,还有蜜汁凸起的蝴蝶结,让人看得眼前一黑…


然而,故宫里的专家,看法却和大众并不一样。

他们集体盖章:乾隆审美特别好,新潮程度超过前代。


比如,农家乐式的审美,明明不止乾隆有。

一大堆皇帝,都对这种看起来就很喜庆的瓷器,有着格外热烈的钟爱之情…


《上新了·故宫》出现了2件,关于他的国宝。

你会发现,和印象里花里胡哨的乾隆,完全不一样。

第一件,是大禹治水图玉山,高达2米多,重5000公斤,制作过程长达六年。

这一尊和田白玉雕成的镇国重器,灵感来源自乾隆同名藏画,堪称:奢靡版3D打印。


人物密密麻麻,错综复杂,气势磅礴,美轮美奂…

将当年大禹治水,改天换地的全过程,还原得栩栩如生,细致入微。

无论是雕工,还是材料、运输,没有鼎盛的国力,绝对无法做到…


另外一个,是:乾隆花园里的倦勤斋。

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镜子,却是通往“世外桃源”的暗门。


在这个小空间里,北墙上的通景画,活灵活现。南窗外的花园,美不胜收。

顶上的紫藤萝柔柔垂下,犹如裸眼3D…

亦真亦幻,天衣无缝…


我们都知道,乾隆一生挚爱江南。

但是囿于帝王身份,他只能把江南的风景,搬进了这个独处的小空间里…


我们可以想象,当御书房里奏折堆叠如山,当养心殿里都是等他的大臣军官,当后宫都是你争我抢的嫔妃…

他无处可去,只能躲在这里,眯着眼睛透口气…

这个小空间,是一个帝王的倦勤之处,也是一个成年人,收拾情绪的秘密基地。


除了让你感受到满屏幕的钱,《上新了·故宫》还把镜头,对准了我们在游览故宫过程中,很少会注意到的细节。

比如,大殿里柱子。


这些几人才能合抱的顶梁柱,用的全是金丝楠木的整木,重达数吨,世所罕见,名贵无比。

如此稀有的木材,产自西南山区,距离北京可是遥遥数千里,究竟是如何运输到故宫里的呢?


原来,当时的劳工,会将楠木推进山涧溪流中,利用浮力将其搬上竹排,再通过水道和运河,才能顺利将其运输到北京。


尽管想出了这样一个省时省力的法子,但进山备料,依旧是风险重重。

死伤率极高,素有“进山一千,出山五百”的说法。

也就是说,每一根柱子,都凝聚着当时劳动人民的血肉…


比如,须弥座上的螭 [chī] 首。

看起来,它只是个威严潇洒的装饰物。


等到了雨天,它的作用,才会显现…“万龙吐水”的景象,格外壮观…

事实上,螭首正是紫禁城,排水系统的重要一环。


我们现在,很多地方都会有水浸街。

但是,自紫禁城建成600年来,就从未发生过水患。


正是因为从建设初期,排水系统就被规划得尽善尽美,明沟暗渠随处可见,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将近10公里。

这背后的智慧,实在令人惊叹。


比如,梁枋上的彩画。

金碧辉煌的古建筑,绝对少不了这种极具东方美的装饰画。


可它最本质的作用,却很质朴:防潮、防腐、防蛀虫。

难以想象,是哪一个如此浪漫的天才,想出了如此绝妙的主意。把一个普通的防范措施,变成了卷草缠绵、富丽堂皇的装饰…


这些细节,都是我们走马观花时候,很容易就会忽略掉的地方。

一来是因为故宫太大了,二来是藏品太多了,三则是我们很难知道,原来这样一个小地方,也藏满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密码。

而这,大概就是节目组最珍贵的地方,告诉你:这个象征着古代权力巅峰的建筑,连一块砖、一片瓦,都有着一连串的故事可以深挖。


(以下资料来自:新浪娱乐)

据说,故宫对这次拍摄,如临大敌。

在节目组入宫前,故宫已经派人将摄制路线,从各个角度拍了一遍,等他们走了后,还要重新再拍一遍,以此对比,是否造成损毁。

大概意思,就是:这些都将成为呈堂证供。


他们还采取了一对一的盯人方式,就连器材和打光灯,都有专人盯梢。

出动的人员,比摄制组的人还多,生怕对故宫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故宫的安保,也是戒备森严。到了约定的结束时间点,就会毫不留情地关门上锁。

有一次,邓伦和节目组,因为拖了一点时间,就直接被锁在里面,困住了。


《上新了·故宫》在第一季开播之际,其实是颇受诟病:台本痕迹过重,嘉宾之间尬聊,串场形式化,只注重清朝历史…

但是很明显,节目组应该听到了观众们的呼声。


在这一季里,明星尬演的桥段少了很多,明朝故事也加进来了…

编排上也尽量避免了故弄玄虚之感,也压缩了商品营销的硬广部分…

虽然文案还是有些不够成熟的地方,但总体而言还是不会太糟心,值得一看。


不过必须指出,我个人对于最后的文创部分,实在没什么感觉,尤其是明星参与的设定,更是有种做作的不适感。

而且文创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有一期出的卫衣太丑了,实在辣眼睛。还不如买乌鸦出的卫衣…

建议直接跳过…


这些年里,我们时常戏称,故宫是“网红”。

《上新了·故宫》,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做网红的底气。


在中国,乃至于全世界,都很难找到这样一个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建筑。

比它古老的,没有它大;

比它大的,没有它藏品多;

比它藏品多的,没有它地位崇高…


故宫的藏品多达1807558件,其中珍贵文物高达93.2%。

全国4700多座博物馆,珍贵文物将近四成,全在故宫。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故宫博物院
在漫长的风雨里,它一直都是东亚权力的最高中心,既见证了王朝的兴衰交替,也见证了民族的凋零复兴…

特殊的地位,以及民族的底色,赋予了它有机会拥有着全中华,最顶尖、最珍贵的艺术珍宝海洋,成为当之无愧的C位。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故宫博物院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故宫都是神秘莫测的高冷姿态。

我们对于它的了解,不过是浮光掠影,而且总隔着一层冰冷的膜。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故宫博物院
但在这些年里,我们肉眼可见,这个神仙“下凡”了。

通过脑洞大开的文创,我们惊呼,原来古老的故宫,可以如此活泼可爱。

通过《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批纪录片,我们知道了故宫的背后,还有这样一批守护者。


它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家禁地、天家大院,而用平易近人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到它的艺术,它的文化,它的底蕴,它的民族性。

那些曾散落在时间里的闪光,重新汇聚成星河,流淌在你我之间,澎湃而温柔。


在《上新了·故宫》里,有这样一句话,我很喜欢:当我们在谈论故宫的时候,它就是永恒的。

再过两个星期,就是2020年了。

古老的故宫,将正式迎来自己600岁的生日。

我相信,只要还有这样一群人,不断让故宫更接地气、更年轻,那么我们的故宫,将还会有,无数个600岁。

后台回复 上新了·故宫2
获得观看链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1 01:01 PM , Processed in 0.0594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