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9|回复: 1

88岁著名诗人流沙河逝世!曾引介余光中等,晚年开9年免费讲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24 09: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8岁著名诗人流沙河逝世!曾引介余光中等,晚年开9年免费讲座

搜狐 文化
2019-11-23 16:44

著名诗人流沙河逝世!刚过88岁生日 多首诗作被语文课本收录

11月23日下午,南都记者从《星星》诗刊方面获悉,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学者、书法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流沙河(原名余勋坦),11月23日在四川成都逝世,享年88岁。他的邻居、知名媒体人平叔告诉南都记者,流沙河去世前已因喉癌住院多日,十分可惜。


d245.jpeg

流沙河参与创办了中国当代诗坛最早的专业诗歌刊物《星星》,诗作《理想》《就是那一只蟋蟀》等曾被选入多版中学语文教材,晚年则以学者身份,在成都进行了长达9年的免费公开讲座,以不同身份影响了几代文学读者。


“归来派”名诗人,作为编辑曾引介余光中

流沙河原籍四川省金堂县,1931年11月11日生于成都,1935年迁回金堂老家。他自幼学习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事新文学,次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习作。1949年,他考入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但写作愈勤,1950年即参加工作。历任金堂县淮口镇女小教师、成都《川西农民报》编辑等职,后调任四川省文联。

1957年,流沙河与白航等人在成都创办《星星》诗刊,自任编辑。这是中国当代诗坛创立最早的专业诗歌刊物,至今依然深具影响力。1979年,他重新开始发表作品,并于当年底调回了四川省文联,复任《星星》编辑。

1982年,流沙河在《星星》上开设专栏,开始评介台湾现代诗人。余光中、郑愁予、洛夫、痖弦等,由此鱼贯进入大陆读者的视野。1983年,该专栏又集结为《台湾诗人十二家》出版,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余光中的《乡愁》等名篇,也因此在大陆愈发风靡。

作为“归来派”诗人,流沙河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同样著名,曾凭借1982年出版的《流沙河诗集》获得“全国优秀新诗一等奖”,诗作《理想》《就是那一只蟋蟀》则入选了中学语文教材。

不过,在流沙河看来,自己过于理性而感性不足,终归“写不出像余光中那样的好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逐渐由诗歌转向散文、评论、研究专著等创作。

晚年埋首古文字,为市民开9年公益讲座

自1985年担任专业作家以来,流沙河曾任中国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等职务,1996年退休,此后将更多精力投入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研究,并完成了《白鱼解字》《文字侦探》《正体字回家》等著作(“白鱼”即蛀书虫,是他晚年的自况)。

另一方面,他以作家专长和多年积累,开始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大众“解经”。最令人称佩的是,从2009年起,流沙河长期担任成都图书馆公众讲堂主讲,先后为市民免费讲解了《诗经》、唐诗、宋诗等,每月一讲,一讲就是9年。精彩、详实的讲解,也被整理成了《流沙河讲诗经》《流沙河讲古诗十九首》等实录出版。

据当地媒体报道,近年因咽喉有恙,流沙河有时连说话都有困难,但仍坚持公开讲座。他曾表示,对古诗很有兴趣,在为听众服务的同时,自己也很快活,所以乐此不疲。

成都图书馆馆长肖平透露,流沙河每次讲座前都要备课两天,为了接受效果好,有时还会把一些资料复印出来,发给每一个听众,“沙老年龄这么大了,对文化传承的热情,对传授经典文学之美,全身心投入,令人感动。”

采写:南都记者 侯婧婧 黄驰波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4 09: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著名诗人流沙河去世: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9-11-24 09:48 AM 编辑

著名诗人流沙河去世: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搜狐 24小时热文
2019-11-24 10:12


“劳我一生,博得书虫之名。

前面是终点站,下车无遗憾了。”

2019年11月23日下午三点四十五分,

著名文化学者、诗人、作家流沙河

在成都因病去世,享年88岁。


d246.jpeg


流沙河的儿子余鲲说,流沙河生前还有未完成的遗憾。父亲最放不下的就是那些未完成的写作和研究。

他说,父亲陷入深度昏迷就是在23日上午10点,还没来得及留下遗言。父亲病得不是很突然,其实患有喉癌已经很久,只是去世的前十几天才发现,可惜晚了。癌细胞已经扩散,引起并发症。

流沙河绝对称得上成都文化界真正的大师。这位大师,这一次真正离开了,留下一声悲痛的叹息。


流沙河

d247.jpeg


中国现代诗人、作家、学者、书法家。1931年出生于四川金堂,本名余勋坦。主要作品有《流沙河诗集》《故园别》《游踪》《台湾诗人十二家》《隔海谈诗》《台湾中年诗人十二家》《流沙河诗话》《锯齿啮痕录》《庄子现代版》《流沙河随笔》《Y先生语录》《流沙河短文》《流沙河近作》等。诗作《就是那一只蟋蟀》《理想》被中学语文课本收录。迄今为止,已出版小说、诗歌、诗论、散文、翻译小说、研究专著等著作22种。

1931年11月11日,流沙河生在成都,1935年迁回城厢镇槐树街老家。4岁开始研习古文,做文言文。1947年春,他考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和当时大多数热爱文艺的青年一样,他的兴趣迅速转向了新文学。巴金的小说、鲁迅的杂文、曹禺的戏剧,还有艾青、田间、绿原的诗歌都让他沉迷。他开始向报纸投稿,陆陆续续发表了十来篇短篇小说、诗、译诗、杂文。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时的他年仅十八,风华正茂。在那个人人积极投身于“创造历史的洪流”的时代,以最高分考入四川大学农化系,才刚刚入学半年的他也再按捺不住自己的热情,转而弃学以追逐自己的作家梦。

1950年,他出任《川西农民报》副刊编辑。此后又调入四川省文联,任创作员、《四川群众》编辑。1957年1月1日,他提议并参与创办的《星星》诗刊正式建立,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官办诗刊。《星星》面市,一度好评如潮。值得一提的是,流沙河的好友、最为读者熟知的另一位诗人,余光中,就是在《星星》上正式与读者见面的,流沙河是第一个把他的诗作介绍到大陆来的人。

1981年初秋,流沙河在列车上读完台湾《当代十大诗人选集》,满心喜悦,其间最使他震动的就是余光中,于是1982年3月的《星星》上,流沙河介绍了余诗,并选刊诗作20首。随后流沙河连续出版了两本专著《台湾诗人十二家》《隔海说诗》,都重点讲到余光中的诗,后来更出版《余光中诗一百首》,专论余诗了。今日余诗红遍大江南北,一人诵千人和,原本最早是从蜀地“传”出的。

d248.jpeg


2005年流沙河在机场迎接余光中

1996年,从四川省作协退休后,流沙河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每日读书、写字。2009年开始,流沙河在成都市图书馆开始固定讲座,讲宋词、论诗经、说文解字。

d249.jpeg


图据成都图书馆

2019年9月20日,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事文学创作70年荣誉证书’颁发仪式暨四川文学创作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流沙河与马识途、王火、王尔碑、木斧、方赫、白航、刘令蒙(杜谷)、李致等9名从事文学创作70年的四川作家,荣获了中国作协颁发的“从事文学创作70年荣誉证书”。

d250.jpeg


除了获得这一荣誉,2019年也是流沙河停止写诗后的第3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流沙河诗存》,诗人流沙河再度归来。

据了解,这本“诗存”选自他曾经出版的六本诗集,它们是1956年7月重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农村夜曲》;1957年5月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告别火星》;1982年12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流沙河诗集》;1983年9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游踪》和1983年11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故园别》,以及1989年12月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独唱》。这些诗集成了《流沙河诗存》的择优本,其所汇篇目均由流沙河胞弟亲自选录。

d251.jpeg


川人社编辑感叹:“诗存里并无新诗,这大抵意味着这本《诗存》是我们最后一次见到他与诗站在一起吧。”

d252.jpeg

流沙河专门为《流沙河诗存》设计了书签,他要求了书签的大小长宽,上面写的是他最喜欢的戴望舒的诗句。

流沙河曾说:“我不相信生活中到处都有诗,只等你去俯拾。我只相信感自外来,诗自内出。”坚信这一点的他,写出的诗歌又怎会是“只有骨头,没有肉的”呢?或许他并非完美,但在万千读者心中的他绝不是一个“失败的诗人”。

他是读者心中永远的诗人流沙河。

综合自文汇报、川报观察、中新网、封面新闻、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删除。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5 12:38 PM , Processed in 0.0705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