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7|回复: 2

一场游戏一场梦 泛民与暴力示威者都应该梦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1-23 04: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场游戏一场梦 泛民与暴力示威者都应该梦醒

文章来源: 香港01
于 2019-11-23 09:10:14

d228.jpg


01观点撰文:评论编辑室

近一个多星期接连在中文大学与理工大学发生的暴力对抗令人震惊。7月1日年轻人破坏立法会时,恐怕没有多少人想过短短几个月后会在香港看到勾起文革梦魇的场景——学生用不容质疑的态度强迫自己的校长表态站队,也许也没有人想过,学生会亲手把校园变成武器库。

几个月前,恐怕也没有多少人会想到香港竟会有一大批「勇武」年轻人,像吃了迷幻药似地投入暴戻抗争,举着美国、英国国旗,沉醉在「时代革命、光复香港」的口号中,喊得愈响亮,愈不能自拔。这些年轻人热衷于在街头跟警方对抗,在连登或Telegram等社交平台上谈论如何使用暴力,诸如「火魔法」、「毒魔法」,「魔法师」、「冷气军师」等网络游戏词彙成为他们的共同话题。他们不辨真假地捣毁焚烧、围殴被视为政治敌人的「死物」与「活物」,更发明了「私了」、「装修」这些自我美化的暗语,掩饰其行为的暴力本质。暴力就这样快速升级,不可遏制,当然,那些「勇武派」相信自己一直站在反抗的道德高地之上,既神圣又浪漫,即任性又够威。

在理工大学的严重暴力冲突中,警方曾开咪指现场的同学辛苦考入大学,却「当玩游戏」,毁坏学校图书馆与实验室。在互联网时代,确实有不少年轻人习惯了网络游戏,幻想着虚拟世界的战争游戏能与现实世界对接。有人用网络世代形容在互联网普及下成长的年轻一代,虚拟世界的特性塑造了他们崇尚不受约束的个性,跟不上变化的父母师长面对着他们就变得「离地」。然而,由网络世界的「贴地」回到现实生活,又何尝不会变得「离地」?

从世故的眼光看,一些抗争者表现出的「离地」,甚至达到难以想像的地步。就以他们时刻挂在嘴边的「时代革命」而言,又有多少人真的细细思索过「革命」这两个字背后的複杂意涵,包括历史上一次又一次伴随着它而出现的血雨腥风?他们当中有人把自己与六四运动参与者相提并论,而在内地微博,有自称参加过六四运动的人如此留言:「三十年前,我和我的同学们曾在天安门广场绝食抗议,饿到几乎晕厥但义无反顾。革命,通常意味着牺牲、流血、甚至付出生命,因为革命行为必然会违反现行法律,因而必会得到当时当地合法政权的处置,但如果你真的是一个革命者,应为心中的理想坦然接受,慨然赴义,而非一面打砸烧杀,一边蒙面、换装、逃跑,试图逃避制裁。抛开立场和政见,仅从这个角度,这些黑衣人已足令我不齿。」

社会运动往往产生一些美好想像,曾几何时,「Be Water」是反修例运动参与者引以为傲的行为模式,可如果「Be water」就能实现抗争的目标,中大与理大的暴力场面也就不会发生。有趣的是,随着中大与理大「阵地战」的失败,网络世界上又有人重新吹奏起「Be water」。

这场数十年不见的社会风波,暴露许多香港年轻人的历史知识与对香港政治发展的认识薄弱,原因也许就在于他们还「年轻」,不熟悉政治的複杂,甚至往往对此感到不屑。只是,视他们为同路人的香港泛民主派政党,应当深知政治世界充满博弈与妥协。可惜的是,如今一众泛民政客也许善于在立法会「拉布」与做好反对角色,但却提不出具建设性的社会改革方案,结果是他们的政治能量不断减弱,在这场运动之初已被年轻人们抛弃,也就理所当然。

回溯泛民主派的发展历程,虽然他们反对中央政府处理香港事务的许多决策,但也不是一直斗争。1980年代,泛民领袖就曾多次与新华社香港分社的领导者沟通,甚至和当时的社长许家屯成为「老友」,主要是因为彼此都不接受殖民地政府,积极支持香港回归。虽然六四事件让双方「决裂」,但回归后的二十二年中,北京从来没有停止过与泛民保持互动。在董建华时期,这种「商量」在香港人看来非常自然不过,但随着香港与内地实力的消长,泛民和北京的频繁会晤日益变得政治不正确。2010年以后,香港社会充斥反内地情绪,泛民和北京官员的会面,次次都在社会引发轩然大波。2010年,在市民争取普选呼声日盛的情况下,泛民主派领导人物走入中联办谈判,也引起两极反应。但是,双方最后达成协议,完成政改,在2012年立法会选举中增加5个直选议席,它们大部分落入泛民手中。

如今的泛民代议士已然没有前辈的胸襟与风骨,有的只是对选票的算计。在既定政治立场与操作上,政客选择性发声或许无可厚非,但自上周激进示威者强制推动「三罢」,暴力升级到令多数市民不能容忍时,泛民主派议员们依然噤声不言,就无法不让人怀疑他们还有没有是非观念。恐怕他们此时想的更多的是如何与「勇武」割席,但又不知道如何才能使自己安全着陆。这就是政治的现实,没有过多的浪漫与理想,更没有虚拟世界的重新来过。

年轻人是未来的主人翁,但如果未来栋梁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对网上以讹传讹的言论不加批判地接收,不能理性地认识香港的问题,又如何为日后的香港社会打稳根基?更为可恶的是一些有心人不断蛊惑、鼓动和支持年轻人以身犯险,自己却躲在后面,不承担后果。面对这一代的年轻人,我们曾撰文要求「成年人要对大学生负责」,而现在,无论是年轻人还是泛民主派的精英们,都必须要清楚,尽快从这场游戏或睡梦中觉醒,为香港的未来多做些现实的思考与谋划,否则香港毁掉的不只是一代人。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3 04: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9-11-23 04:33 PM 编辑

网评摘要:

香港的核心问题包括两个:

1. 国家认同问题。这是中国政府自己造成的。回归到现在,近50%的香港人没有中国国籍。这50%的人对任何加强中国认同的议题明显会反对。

2. 一国两制定义不清。这估计和收回时候,中国政府的幼稚,英国政府的险恶有关。同时,中国需要香港这个窗口。

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政府的选择包括只有两个:

1. 放弃香港窗口的功能。尊重港人治港,爱闹就闹,维持现状,只有不出现明显违反基本法的,随便,破坏的是自己的家园。可能加速没有中国国籍的人的离开。何乐不为。

2. 秉着爱护自己公民的原则,放松对香港控制,给其更大自由,作为用于探索中国将来的实验区。同时,区别对待中国公民和外国国籍公民。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3 04: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utong9.net 发表于 2019-11-23 03:31 PM
网评摘要:

香港的核心问题包括两个:

先别说“统治”,
假设,每个香港人完全自由:认同中国的,加入中国国籍;认同美国的,加入美国国籍;认同英国的,加入英国国籍。。。
假设,每个中国人完全自由:认同中国的,加入中国国籍;认同美国的,加入美国国籍;认同英国的,加入英国国籍。。。
假设,每个美国人完全自由:认同中国的,加入中国国籍;认同美国的,加入美国国籍;认同英国的,加入英国国籍。。。
假设,每个英国人完全自由:认同中国的,加入中国国籍;认同美国的,加入美国国籍;认同英国的,加入英国国籍。。。
你觉得会是什么结果呢?
等到每一个人都作出自己的选择之后,等到每一个人都到达各自想去的目的地之后,再接受该国家或地区的统治。
我觉得这样一想,对“自由”和“约束”,“民主”和“独裁”的理解更加清晰了。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5 05:07 PM , Processed in 0.0686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