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于江西九江,一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家庭。幼时受父亲和兄长影响,很爱写诗作画,大学念的是化学系,想走科学救国的道路,却只能在中学里谋到一个教师的职位。
当时,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蒋彝满腔热血投笔从戎,加入北伐军。但没过多久,四一二政变爆发,他义愤填膺,决然离开了部队。这是他的第一次失业。
蒋彝去了上海教书,随后又转而从政,先后当了安徽芜湖、当涂和江西九江的县长,雄心勃勃想做一番事业,改革县政、杜绝贪污、严禁鸦片赌博……但在当时的官场自然四处碰壁,得罪权贵,还招来了不少骂名。
1932年,美国德士古石油公司想在九江强买地皮,花了不少钱打点关系。蒋彝得知后,气得直接撕毁了契约,把受贿官员都关进了大牢里。石油公司当然不肯罢休,把状告到了大使馆。江西省主席熊式辉恼羞成怒,勒令他自动辞职,另谋差事。这是蒋彝的第二次失业。
三十岁失业,拖家带口的中年人,能干什么呢?蒋彝的选择非常大胆——他筹了些钱,把妻儿托付给兄长照顾,孤身一人去了英国。
他从零开始,一边拼命自学英文,一边在伦敦大学谋了个中文讲师的差事。当时,有人得知蒋彝会中国画,请他为“世界树木画展”画一幅墨竹。蒋彝意识到,这是个向西方介绍中国艺术的好机会,他重新拿起了笔。
当时西方世界有许多写中国的游记,大多带着偏狭的角度,刻意迎合西方读者的猎奇兴趣,讲中国人如何吸鸦片,如何做苦力,如何吃老鼠……
蒋彝对此很是生气。他想写自己在英国的见闻,也想藉由他的笔,让世界了解中国与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