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9-9-11 02:06 PM 编辑
在人间丨一个北京家庭的七十年
凤凰图片 2019-09-10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命运与国家前途密切相关。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推出特别策划《潮水与我》,以家庭相册的方式,记录大国小家的变迁史。以下为第2期内容: 我叫大萌子(中),这是1984年,我三岁时与父母在北三环家中的合影,旁边的电冰箱是当时家里最值钱的物件。我的父母相识于文革年代,他们两个都是上山下乡的知青,都是北京一个大院里的孩子。他们的父母都是革命年代成长起来的文职干部,在大时代浪潮的推动下,过着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生活。时光流转,如今,照片里三岁的小姑娘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皱纹也早已爬上了她父母的脸颊。文图:赵萌萌 编辑:张树志 凤凰新闻客户端 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出品
1938年,一个四川年轻女教师接到一封远方来信,信里说“远方有一所不花钱的学校”,学好了可以参加抗战。写信人是她离家多年的四哥,后来她知道原来四哥是地下党。她一路长途跋涉从四川绵竹来到延安,进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成为著名作曲家冼星海的第一批弟子。这个女青年后来成了我的奶奶。我奶奶本姓赵,加入鲁艺后,她改名曾艺,有“为延安增添艺术”之意。这是冼星海在延安鲁艺指挥排练《黄河大合唱》时的照片,前排中间穿白衣服的大高个就是我的奶奶曾艺。
在延安,曾艺遇上了在鲁迅艺术学院工作的殷铁铭,他们在那个特殊的环境里相知相爱。殷铁铭的父亲殷念桥很早就参加了共产党,在江苏江阴地区办学、开展农民运动,年仅36岁就因霍乱离世。殷铁铭是殷念桥的第三个儿子。1942年,曾艺和殷铁铭结婚,然而婚后不到一个月,两人就由于特殊原因失联三年之久,直到抗战胜利前夕才重逢。图为1945年底,爷爷和奶奶年轻时在内蒙地区的照相馆里穿自带的西装、旗袍的合影。
爷爷奶奶的第一个孩子在战争中送给了老乡,后来找不回来了。1946年和1949年,我的伯伯和爸爸相继出生。奶奶怀爸爸时,想到很快要行军,大着肚子不方便,就想用土方法把他打掉,每天在老乡的炕上跳上跳下,然而并未奏效。图为1949年初,爷爷奶奶与两岁的伯父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爷爷在中央俄文编译局工作,奶奶则调入地政局,一家人在北京安了家。1951年,我的爷爷在女秘书的猛烈进攻中沦陷了,奶奶试图挽留,但最终放弃。但奶奶希望讨个说法,于是告到法院。一审、二审,奶奶都失败了,但她继续上诉。到了1953年,全国上下狠抓《婚姻法》的宣传贯彻工作,这一次,爷爷被以“抛弃革命队伍中的伙伴”为由连降6级,停职等待分配工作。两人离婚,奶奶暂时担任西单房管所所长,独自带两个孩子;爷爷不久后去了武汉,当了武大的教授。图为50年代初,爷爷奶奶一家人,最左边的是保姆。
爸爸上三年级时,奶奶的工作换到了国家计委,一家三口搬到计委大院安定下来。这一年,街道的人上门对户口,爸爸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赵正谦”,跟了我奶奶原来的姓。奶奶虽然是单亲母亲,但也积极帮助老家的乡亲。五六十年代,她陆续收养了老家的两个女孩,其中一个我叫燕子姐姐的,后来考上了北大。图为1959年底,西四房管所的舞台上。当时奶奶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正带着孩子们参加表彰活动。
1965年,我的爸爸再次离开北京,到了昆明养父家中。五十年代,他曾被四舅带到身边生活过几年,从此四舅成了他的养父。1966年,文革开始,爸爸学校停课。他成了“老三届”中的一员。1969年,爸爸作为知青到“瑞丽”上山下乡,他们砍下海碗口粗的竹子搭建竹房子。图为1963年,我的爸爸(左一)、伯伯(右一)和他们的好友在贵州。
1975年,爸爸费尽周折回到北京,在北京铁路局司机学校工作。很多人来说亲,但爸爸一直没感觉,直到遇上邻居家的女儿。秋天,邻家女儿从山西大同放假回家探亲。在亲戚的引荐下,两位大龄男女青年以“跟邻居认识认识”的理由相了一次含蓄的亲。两人的缘分就此开始,邻家女孩后来成了我的妈妈。我的妈妈也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图为1976年,热恋中的爸爸妈妈。当时民风保守,爸爸光着膀子游泳在老一辈眼里算是伤风败俗。
我的姥姥、姥爷都出生在河北乐亭的村子里。姥姥的父亲在东北做小生意,家境尚可,姥姥一直念到高中。后来嫁给了邻村质朴正直的穷小子,这人后来成了我的姥爷。二人成家后,姥爷去东北做学徒,姥姥则留在村子里当老师,借机和地下党取得了联系,秘密加入了党组织。姥姥取笔名“冷冰”,在报上发文针砭时弊,这个名字跟了她一辈子。不久之后,姥姥离家出走,投奔了晋察冀根据地。图为约40年代初,左边是我姥姥——刘冷冰,右边是她的好友——肖寒泉。她们解放后都没改名,一直用当年在地下党时期的笔名。
在东北当学徒的姥爷接到家里来信,也赶紧奔赴晋察冀根据地找媳妇。此时,姥姥在根据地成为了一名医护人员。姥爷则去了根据地一所建工学院念书,并改名程朴。他托人在晋察冀边区的报纸登了寻人启事,没想到真的找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妻子。不过由于工作原因,两人聚少离多。新中国成立后,他们被派到长沙,姥爷在中国人民银行从事金融工作。图为约1952年,长沙,姥姥姥爷带着两岁的大姨(右)和一岁的妈妈(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