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06|回复: 1

[人世间] 《中国人的一天》第3543期:一颗“胎记”改变一生,她患“杀不死的癌症”却无药可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6 07: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颗“胎记”改变一生,她患“杀不死的癌症”却无药可治
中国人的一天  2019-09-06

神经纤维瘤病,被称为“不死癌症”和“切不掉的肿瘤”,没有特效药可治,它将伴随患者终生,甚至通过基因传给下一代。

摄影&撰文/柴影TV

出品/腾讯新闻


1.jpg
王芳捋了捋遮住额头伤疤的刘海,抱着二十多管新鲜血样,步履匆匆,她要赶紧把这些血样送到实验室,做药物敏感度检测。这是王芳作为“泡泡家园神经纤维瘤病关爱中心”负责人的工作内容之一。

神经纤维瘤病,曾有患者这样形容:“这种东西可怕在它切掉了还会长,像野草似的,割不完。”因此,也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和“切不掉的肿瘤”。


2.jpg
王芳出生在安徽省定远县的农村,出生时身上有咖啡斑。家长很自然地认为这是“胎记”。但是随着生长发育,这个“胎记”却露出了真面目——王芳的左侧额头瘤体逐渐长大,以至于压住了左眼,并且波及到视力。


3.jpg
而不幸再次降临。王芳的母亲早早离世,留下三个孩子和父亲相依为命。这三个孩子都相继出现了类似的症状——王芳后来才知道,他们都是得了一种叫做“神经纤维瘤病”的罕见病,这是一种基因疾病,到现在也没有特效药可以治疗。

但是在年幼时,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处求医,也未能确诊这是何种疾病。王芳也因为肿瘤的快速生长,不得不做了四次手术。手术让王芳基本保持了正常的容貌,但是疤痕留了下来,王芳习惯性地用刘海遮住左侧额头。


4.jpg
王芳二哥的病情却严重许多。因为他有脊柱侧弯的情况,做了一次矫正手术,但是“手术失败了,二哥就瘫痪了。”因此,念小学的王芳辍学回家照顾二哥,直至二年后二哥去世。

王芳说,父亲至今还在为二哥手术的事情奔走打官司。父亲担心这个小女儿因为容貌被人欺负,便让她留在家中。

21岁那年,王芳觉得不能一直活在父亲庇佑下的念头越来越强。“我第一次去找工作是离家出走。”王芳在一天晚上收拾了简单的行李,背着父亲偷偷坐上了去往城市的汽车,辗转去到了南京。


5.jpg
母亲的过早离开,使王芳从小就非常自立。

尽管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屡被纸盒厂、电子厂拒收,还是免不了失落。最后,她总算找到了一家饭店的洗碗工作。王芳似乎证明了养活自己的能力以及这个世界的包容,然而不久后,残酷的现实又原形毕现。

“你会像一个可老鼠屎一样,坏了一锅粥。”王芳至今对老板的这句话耿耿于怀,“真是让人哭笑不得,非常难过。”王芳知道这是老板让她走人的说辞,尽管很难接受,她也没有向老板争取什么。此后,她靠摆摊、开小店养活自己。


6.jpg
解决了生计之后,王芳很想搞清楚自己的病,加入了患者交流群,“里面太多抱怨和负能量了。”王芳本想着抱团取暖,但是群中的负面情绪,让在不幸中长大的王芳失望不已。

2016年,王芳无意间刷朋友圈,看到一条泡泡家园病友群的宣传,从此她的人生发生了改变。“泡泡家园神经纤维瘤病关爱中心”是一个互助群,名字由来是希望身体上的肿瘤像肥皂泡一样无法在空气里停留,群成员是像王芳一样的神经纤维瘤病患者或家属。


7.jpg
“按照分级,神经纤维瘤病(英文缩写NF)有三种类型,常见的有Ⅰ型和Ⅱ型。”久病成医,现在的王芳俨然已是一个神经纤维瘤病的专家了,“Ⅰ型会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包括脏器长肿瘤,Ⅱ型更为严重,是在中枢神经系统里长肿瘤。Ⅲ型是神经鞘瘤,全身多发。”王芳所患属Ⅰ型。

因为积极参与群里的事物,加上群主人在哈尔滨,不便于往返长三角等地区参加疾病等相关会议,于是在南京的王芳逐渐成为“泡泡家园神经纤维瘤病关爱中心”的负责人。


8.jpg
今年7月,组织患者们到上海进行药物敏感度检测,就是王芳负责对接的。

“他是浙大高材生,现在听觉、视觉,包括触感都没了。”患者家属盛礼文推着轮椅,把儿子盛显辉带到了上海,“万一这个药有用呢!”这是神经纤维瘤患者及家属的共同心态。

盛礼文打过越战,退伍后回到老家务农,养育了一儿一女,分别供养到大学。这对一位靠种田为生的父亲来说,无疑是艰辛但又骄傲的事。但是命运在他年过半百之后又再生波折——儿子开始失聪、失明,现在运动、语言和触觉都几乎丧失殆尽。

眼看着“好好”的孩子走向“深渊”,却丝毫无力挽救,这是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家属们最难以接受的残酷现实。


9.jpg
“泡泡家园”不仅有群,还有了微信公众号,王芳每次参加完会议或者见过相关专家,都会整理出文字材料上传。回答群友的问题,王芳也头头是道。

事实上,很长时间以来,“泡泡家园”没有官方认可的协会、机构身份,仅是一个“草根”患者互助组织。直到今年7月30日,他们在深圳成功申请到了慈善组织的登记证书:深圳市泡泡家园神经纤维瘤病关爱中心。


10.jpg
2019年8月30日,泡泡家园神经纤维瘤病关爱中心正式成立,为全国约55万NF患者的第一个正式组织。

不过,相较于申请登记证书这件事,把神经纤维瘤病申请进入第二批罕见病目录,在王芳和病友们看来更为重要。


11.jpg
2018年5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共涉及121种疾病。“进入目录之后,医生专家和科研的投入肯定会更大,国内外有新药上市也会引进,我们也可以申请进入医保。”

王芳对政策也非常了解,虽然和大多数罕见病一样,目前神经纤维瘤病没有特效药可治,这让病友和家属们对更多科研力量的投入,抱有更大的期望。


12.jpg
不拿工资,互帮互助,王芳全情投入到组织里。因为经常要参加会议、活动,摆地摊和开小店的营生都做不下去了,她送起了外卖。“送外卖很自由,接单就送,关闭手机就可以做别的。”不过她格外注意自己的穿着,戴帽子、穿长袖衣服,她担心客户会介意自己的外貌。


13.jpg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送外卖,王芳一个月只能赚到二三千块的工资。先前她寄居在大哥在南京租的仓库里,免了房租,还可以勉强维持生活,如今大哥把仓库退租了,王芳和父亲就回到了老家定远县城。

王芳和父亲租了一处老房子,在邻居大姐吴家芳的介绍下,到了县城里的一家服装厂上班。第一个月没做几天,只拿到了十几块钱的工资。“我现在是学徒一样,一开始不熟,这个月还不知道拿多少钱。”王芳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到服装厂上班的好处也是可以较为自由地请假。


14.jpg
有了在“泡泡家园”工作的经历后,王芳开朗了很多,走在县城大街上,偶尔有异样的目光飘过,她也完全不会在意。“看开了,我们其实和普通人是一样的,智力、能力不比别人差。”比起童年时的遭遇,王芳感觉到现在人们更为包容了。


15.jpg
经历过上学、就业挫折,王芳和很多其他病友一样对未来抱有希望:活下去,说不定哪天就有药物可以治疗了。对于结婚生子,王芳觉得随缘也不惧怕:“现在科技发达了,生育健康的孩子也不是不可能。”

“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这是王芳最喜欢的座右铭。

目前,大众对于神经纤维瘤病认知较少,不少患者在外貌受损、失明失聪的同时,承受着外界的误解、歧视。“泡泡家园”将启动神经纤维瘤病科普传播计划,用纪录片等形式,传递NF儿童故事、科普知识,让大家了解NF群体,消除歧视,给予理解和尊重,也帮助推动医疗手段的发展。

理解是善意的起点,请点击【罕见病儿童关爱计划】,帮助55万神经纤维瘤患者的生活少一分误解,多一份关爱。

腾讯新闻-出品
 楼主| 发表于 2019-9-6 07: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患“不死癌症”,丧失听力视力,却没有特效药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1 05:59 PM , Processed in 0.06728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