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故事,最流行的是佛教典故里“目连救母”的故事。得道的儿子,却发现亡故的母亲在饿鬼道中流连,盛饭奉母,食物尚未入口,便化成火炭。佛陀告诉目连,这是他的母亲罪根深结,只有借助十方众僧之力,方能救度。目连就在七月十五这日,为父母供养十方德众,以超度亡魂。
《目连救母》这出戏,主角倒不是目连,而是罪孽深重的母亲,视觉颇为新颖。目前流世的录音,最广是著名老旦李多奎的一折《游六殿》。最末一次演出,是在1957年。
那也是戏曲舞台上的鬼魂们,最后的狂欢。
1950年7月,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周扬领导的“戏曲改进委员会”首次以中央政府名义颁布对包括《乌盆记》在内的12个传统戏曲剧目的禁演决定,《乌盆记》的遭禁原因是“舞台形象过于恐怖,宣传了迷信思想”。当然,其他的鬼戏也有这样的问题。
戏被禁了,老一批擅长演出鬼魂戏的演员被迫靠边站了,最惨的是筱翠花(他的魂子步堪称绝技),他擅长演出的所有剧目几乎都无法出演了。要了解筱翠花老师的更多详情,请戳:和筱翠花相比,苍井空老师算个毛线!
禁戏太多,艺人无戏可演,群众无戏可看,剧场无法维持。
1956年10月,文化部发布通知,称“京剧《乌盆计》经适当修改后可恢复上演”。不过,虽然名义上解禁了,各级执行部门却依旧“维持原判”,即使是在戏剧界气氛略为宽松的1961到1962年间,《乌盆记》依然销声匿迹。
比《乌盆记》更多舛的是《红梅记》。
这个故事本身其实有点狗血,南宋时,一个叫裴禹的书生去西湖玩耍,裴公子很帅,很多姑娘都围着看这个帅哥。这里面,有一个叫李慧娘的姑娘。
花痴不要紧,但李慧娘花痴,却送了命。
因为她是权相贾似道的侍妾。李慧娘送命的原因是,当着贾似道的面,赞叹了一句:“美哉少年!”
贾似道不能忍,于是当场杀了李慧娘。
你以为接下来是李慧娘变鬼去和裴公子约会?
nonono!裴公子的爱人叫卢昭容,结果卢小姐也被贾似道看上,欲强纳为妾。裴公子跑到贾府拒婚,贾似道就把裴生关了起来。然而,李慧娘的鬼魂夜里来见裴生,倾诉衷肠,并救裴生脱险。
后贾似道被杀,裴生考中了探花,然后和卢小姐结婚了。
OMG!求慧娘的心理阴影面积。
最开始,李慧娘是这故事里的女二号,卢小姐是女一号,但因为她的悲惨命运和为爱不悔的性格,明朝观众们对她颇为热爱。明末,《红梅记》已经变成以李慧娘为主角,每逢宴客,诸伶无不唱《红梅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