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0|回复: 0

[影乐之声] 李舒|有时候,人比鬼可怕多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8-19 11: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9-8-19 11:45 AM 编辑

有时候,人比鬼可怕多了

 阿舒 山河小岁月 2019-08-15

今日中元节。


人们好像不大张旗鼓的过中元节了。


小时候,中元节前一个礼拜,我总是被围绕在一堆金银纸中。外婆领着我折元宝,折好了放到一个个袋子里,外婆说,这个是外公公的,那个是太婆婆的,太公公……说是折元宝,我其实不过是折元宝大业流水线上的“小女工”——专门负责做最后一步,把元宝整理得更像元宝一些。嘴巴里含着外婆用来“贿赂”我的大白兔奶糖,一直到很久之后,看见元宝,还是有一种想吃大白兔的冲动。



这个视频首发于公众号“嗣轩的小书斋”,推荐大家去关注一下,因为里面也会不定期看到阿舒的文章。


外婆要叠很多元宝,从外公到外公的父母再到家里那些祖宗们。叠好的元宝会放在一个个“包袱皮”里,包袱皮是自己做的,白底黑字,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字,我只记得一句“正魂收用”,外婆说,这个就是汇款单,一份份写好了,他们才能收到。


我完全相信这个作为汇款单的功效,因为外婆在封上包袱皮之前,总会忽然再抓一些金元宝,悄悄放到外公的那一份里。被我看见,外婆有点不好意思,赶忙解释:“你外公喜欢请客吃饭,花销大一些”。


长大了,反而中元节的气氛就淡了,变成了母亲“中元节要早点回家”的叮嘱,变成了同事们之间“快看你背后”的玩笑,变成了加班回家,偶尔看到路边有站着焚化纸张的大妈,火光照在她的脸上,并不恐怖,是温柔的笑。我擦肩而过,听到她讲:“喂,钱要省着点花啊!”


忽然想起那部动画片《寻梦环游记》,会心一笑。






作为一个胆小的双鱼座,我最怕鬼。


戏里的鬼除外。

FC95D450-A913-4E08-8248-341175BB8D77.jpeg

为啥?因为戏里的女鬼吧,都还蛮好看的。


“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的是杜丽娘,多么惹人怜爱。


被负心汉王魁抛弃而自缢的敫桂英在索命的路上,还不忘对判官说:“他若还有真情在,我情愿收回。”



《冥追》里,魂断马嵬坡的杨玉环“一灵渺渺”,白绫缠绕于脖颈之间,她所做的,几乎是完全自觉性的,痴痴跟着唐明皇的车舆:“俺悄魂轻似叶,他征骑疾如梭”。


我坐在台下,看那一幕,感受到的是迷人的凄楚和一种来自女性的心酸——活该你个李三郎。

CE036EEF-0109-4BD6-9F1C-BD3184B497AA.jpeg

哪怕是被宋江杀死的“反面鬼魂”阎婆惜,披着长而白的“魂帕”,脸上那两撇红色的刀痕——她是被宋江用裁纸刀杀死的。当她对她的心上人唱着“三郎吓,未能够鹦鹉重逢环玉痕”的那一刻,也是动人的。


情鬼们多情,怨鬼也不让人生厌。《昊天塔孟良盗骨》里,杨令公魂魄托梦给杨六郎,让他早日取回自己的骨殖。当杨六郎认出父亲时,欣喜地向前时,杨令公说:“孩儿也,你靠后些,你是生魂,我是死魂,你听我说与你咱。


只一句话便令人鼻酸。


鬼魂的复仇戏系列中,我最爱的当属《乌盆记》。刘世昌大约是戏曲舞台上死得最惨的怨鬼,平白无故被赵大图财害命,杀死居然烧成乌盆,杀人手段简直令人毛骨悚然。我小时候听谭富英先生的现场录音,一声哀告“老丈啊”,催人泪下。据说,慈禧太后曾请英国使团听谭演唱《乌盆记》,席间,慈禧问英国公使是否听得懂,公使回答说:


 “戏词没听明白,

但从他悲婉的唱腔中,

 感觉到一个幽灵在哭泣。


所以张别古倒了鬼魂刘世昌一身粪便,也还是带着他去告状伸冤,让人觉得这世界终究没有那么绝望。

F342012E-4F6E-42EF-A4A6-A7A5E12DB6D3.jpeg

乌盆记




中元节的故事,最流行的是佛教典故里“目连救母”的故事。得道的儿子,却发现亡故的母亲在饿鬼道中流连,盛饭奉母,食物尚未入口,便化成火炭。佛陀告诉目连,这是他的母亲罪根深结,只有借助十方众僧之力,方能救度。目连就在七月十五这日,为父母供养十方德众,以超度亡魂。


《目连救母》这出戏,主角倒不是目连,而是罪孽深重的母亲,视觉颇为新颖。目前流世的录音,最广是著名老旦李多奎的一折《游六殿》。最末一次演出,是在1957年。


那也是戏曲舞台上的鬼魂们,最后的狂欢。


1950年7月,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周扬领导的“戏曲改进委员会”首次以中央政府名义颁布对包括《乌盆记》在内的12个传统戏曲剧目的禁演决定,《乌盆记》的遭禁原因是“舞台形象过于恐怖,宣传了迷信思想”。当然,其他的鬼戏也有这样的问题。


戏被禁了,老一批擅长演出鬼魂戏的演员被迫靠边站了,最惨的是筱翠花(他的魂子步堪称绝技),他擅长演出的所有剧目几乎都无法出演了。要了解筱翠花老师的更多详情,请戳:和筱翠花相比,苍井空老师算个毛线!


禁戏太多,艺人无戏可演,群众无戏可看,剧场无法维持。


1956年10月,文化部发布通知,称“京剧《乌盆计》经适当修改后可恢复上演”。不过,虽然名义上解禁了,各级执行部门却依旧“维持原判”,即使是在戏剧界气氛略为宽松的1961到1962年间,《乌盆记》依然销声匿迹。


比《乌盆记》更多舛的是《红梅记》。


这个故事本身其实有点狗血,南宋时,一个叫裴禹的书生去西湖玩耍,裴公子很帅,很多姑娘都围着看这个帅哥。这里面,有一个叫李慧娘的姑娘。


花痴不要紧,但李慧娘花痴,却送了命。


因为她是权相贾似道的侍妾。李慧娘送命的原因是,当着贾似道的面,赞叹了一句:“美哉少年!”


贾似道不能忍,于是当场杀了李慧娘。


你以为接下来是李慧娘变鬼去和裴公子约会?


nonono!裴公子的爱人叫卢昭容,结果卢小姐也被贾似道看上,欲强纳为妾。裴公子跑到贾府拒婚,贾似道就把裴生关了起来。然而,李慧娘的鬼魂夜里来见裴生,倾诉衷肠,并救裴生脱险。


后贾似道被杀,裴生考中了探花,然后和卢小姐结婚了。


OMG!求慧娘的心理阴影面积。


最开始,李慧娘是这故事里的女二号,卢小姐是女一号,但因为她的悲惨命运和为爱不悔的性格,明朝观众们对她颇为热爱。明末,《红梅记》已经变成以李慧娘为主角,每逢宴客,诸伶无不唱《红梅记》。

31FAF340-1DEF-45FF-95EA-F03BCEAD5D99.jpeg

赵艳侠老师的《红梅阁》

“戏改”令下,李慧娘的命运如何?


戏改之初,《红梅记》可以经过修改之后上演,待遇还是不错的。还修改意见主要有:


1、剧中《幽会》《放裴》等折多有迷信、恐怖及色情表演。建议改为慧娘未死,是“急中生智扮鬼吓退家将”,这样“既去除迷信,还可用上跌扑功夫,和原剧出入也不大,又能适应目前群众的接受情况”。


2、李慧娘是贾的妻妾,其父又身穿员外服,可见她是地主出身,这“至多只能博得小资产阶级的伤感,却赢不到广大群众的热爱和激愤”,建议“将慧娘写作普通民女”。


根据这一修改意见修改的李慧娘,最为“成功”的莫过于1959年北方昆剧院的《李慧娘》。把之前流行的“李慧娘和裴生从小就认识”改为最初版本的“素昧平生”,慧娘因赞而丧生,得知裴也受牵累,引以为疚,前往救护。在对裴生的的塑造上,《李慧娘》不仅仅突出了他的英俊潇洒,更给他安排了怒斥贾似道,“反映了当时爱国的太学生反对祸国殃民的贾似道的正义斗争”(当时评论语)。这样一来,李慧娘对裴生的爱慕,也不是仅仅“美哉一少年”,而是增加了敬慕裴不畏权奸的政治立场。

CD79990D-D876-4E3F-8DA3-91BD0AF23AE6.jpeg

李淑君

北昆版本的《李慧娘》甚至修改了李慧娘和裴生的爱情结局。在这之前,京剧改本《红梅阁》中已经把这两人的感情弱化为患难知己,逃出生天后,慧娘唱的是“感君情义海样深,慧娘泉下把目暝。锦绣前程君当爱,莫为一女自轻生”。而到昆剧《李慧娘》中,导演白云生把两人的爱情戏全部砍掉,慧娘对裴生只是赞叹一句“有志之士”而已。


北昆版《李慧娘》大获成功,一票难求。这样的鬼们,实在阔别舞台太久了,在这之前,舞台上最好看的李慧娘是京剧演员筱翠花,他的“魂子步”独步天下。1957年鸣放时,在张伯驹的促进下,筱翠花还演过“活捉”和“大劈棺”这样具有鬼魂内容的戏,然而很快遭到了批判。昆剧《李慧娘》的主演李淑君专门向筱翠花拜师学艺,她的台步、身段和圆场颇有筱翠花的风度,观众们纷纷给报纸写信,甚至写诗赞曰:“鬼影婆娑舞更香,人情足可傲荒唐”。

27420CD1-846D-48FB-8D5F-4615F13B1F27.jpeg

李淑君

1956年,文化部召开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时,提出要丰富上演节目,“鬼戏”也有短时间的繁荣。张庚在《正确地理解传统戏曲剧目的思想意义》( 1956年第13期《文艺报》)中说,“应当让这些有反抗性、有人民性的鬼能在舞台上出现才是,”秦牧的《淡鬼》(1956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中说,“人民终归会坐在剧场里欣赏古代的有鬼出现的戏剧。”


好景不长。




1963年3月,文化部《关于停演“鬼戏”向中央的请示报告》,点名批评《李慧娘》:

“近几年来,‘鬼戏’演出渐渐增加,有些在解放后经过改革去掉了鬼魂形象的剧目(如《游西湖》等),又恢复了原来的面貌;甚至有严重思想毒素和舞台形象恐怖的‘鬼戏’,如《黄氏女游阴》等,也重新搬上舞台。更为严重的是新编的剧本(如《李慧娘》)亦大肆渲染鬼魂,而评论界又大加赞美,并且提出‘有鬼无害论’,来为演出鬼戏辩护。”报告明确要求:“全国各地,不论在城市或农村,一律停止演出有鬼神形象的各种‘鬼戏’。”

4月3日,中宣部发出停演“鬼戏”的通知。1966年2月,《李慧娘》的演出单位北方昆曲剧院撤销建制,大部分武戏演员和个别文戏演员(如洪雪飞等)划归北京京剧团,北昆剧院及所属长安戏院的全部资财也统归北京京剧团所有。


这个北京京剧团,就是江青致力于“京剧革命”的“样板团”,洪雪飞后来演了《沙家浜》中的阿庆嫂。


而《李慧娘》的主演李淑君虽然在批判《李慧娘》的风潮中,发表署名文章《要演红霞姐,不做鬼阿姨》,但还是靠边站,渐渐为人们所遗忘。

646B8BD6-EE33-4D93-84F3-AC4E9595E268.jpeg

《百花公主》,李淑君、丛兆恒


往事如烟,风云变幻。多少年之后,那些荒唐的理由和观点都烟消云散,观众们还是一如既往地欢迎着台上的鬼魂们,因为他们虽然肉身已灭,却有情有义。他们腾云驾雾,或复仇,或哭告,或追寻未尽的爱,或斩断未了的缘。在那一刻,我们感同身受。


这就够了。


B09A648B-A710-4430-9D73-ED02DED6D9F6.jpe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1 11:44 PM , Processed in 0.0500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