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9-7-31 03:33 PM 编辑
“一切都在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 ——作家·王小波 「逝于1997年4月11日」 出自小说:《万寿寺》
……
01.
1992年,王朔把《动物凶猛》丢给住他家街对面的姜文。
姜文想当导演蓄谋已久,读完小说,立马找王老师写剧本。那时王朔写了好几年电视剧,已经写到崩溃边缘。虽已成腕儿,身心俱疲。尤其痛恨给有追求导演写。好在姜文才华横溢,王朔不写,他自己回屋憋稿子。憋了一个月,把六万字的小说写成九万字的剧本,才有了《阳光灿烂的日子》。
另一个叫英达的人,就没这么幸运了。
1992年,由王朔编剧、英达和宋丹丹主演的《爱你没商量》口碑不佳。英达为此抑郁了些时日,觉得事情不能就这么算了。
英达出生于根正苗红的文化世家。曾祖父英敛之创办过《大公报》,爷爷英千里给余光中上过课。爸爸英若诚,把《茶馆》翻译成英文,当过文化部副部长。1990年,音协、文化部举办全国青年最喜爱的歌曲评选,很多老干部抵制崔健,最后还是英若诚发了话,《一无所有》才得以入选。
祖上赫赫战功,自己也不能闲着。《爱你没商量》翻车后,英达想起在美国留学时,曾去拍摄现场看喜剧《考斯比秀》,就回家问英老爷子的意见:“这种剧非常有趣,现场演给观众看,连笑声都给录进去。”
英若诚点头:“东西是好东西,就是要做到本土化。”
思来想去,英达还是只能找王老师。王朔一听,觉得靠谱。《爱你没商量》折戟,他脸上也挂不住。毕竟还要吃这碗饭,不能砸了招牌。于是两人将这种一集一个独立故事的室内剧命名为“情景喜剧”,试图打一场翻身仗。商量出几百字的故事大纲后,两人直奔东北,一番花言巧语,拉到了首笔投资。
然而,就在要出剧本的时候,王老师躲到海南去了。
从日后《看上去很美》的序言来看,那时王朔遭遇的不止是写作危机,还有巨大的人生危机,开始怀疑眼前的生活。英达翻身心切,不能理解王的苦痛。无奈之下,他只能跑去北大戏剧社找堂弟英壮,让他做编剧。
英达把堂弟拉到西山一家招待所里闭门创作。兄弟俩就着白菜面条吃了一个月,绞尽脑汁地写,写得非常慢,开拍的日子简直遥遥无期。就在近乎绝望时,王朔打了个电话过来,对英达说:“我给你介绍个人吧。”
王老师没想到,他的一个电话,就这么将中国首部情景喜剧的品质拔成了一座珠穆朗玛峰,最终成为九十年代电视文化的地标建筑。此后近三十年里,一提起中国情景喜剧,谁也躲不开《我爱我家》。
中国情景喜剧的大幕,是在王老师的跑路声中拉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