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青年 | 冲上云霄的90后女飞行员
凤凰图片 2019-07-24
我们习惯了在飞机客舱里看到空姐的身影,然而,飞机最前方的神秘驾驶室,却几乎是男性的天下。根据《中国民航驾驶员发展年度报告(2018版)》,我国拥有商用驾驶员执照(CPL)的女性——意味着飞行时间250小时以上,可担任客运飞机副驾驶的飞行员,仅为588人,占拥有此证的总飞行员数量的1.85%。悬殊的性别比,始源于招生需求。以中国国航为例,2019年北京市飞行员招生计划中,预招聘男生110人,女生5人,比例为22:1。而在其他省份,几乎清一色地写着“只招男性”。飞行员是男性的天下,即使在国外也如此。根据“国际女飞行员社”(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Women Airline Pilots)的调查,世界各国女飞行员的平均比例为3%。 能够实现“上天”的女性,虽极稀少,但依然存在。本文采访了两名女飞行员,一位是即将成为民航飞行员的汪帆 ,一位则是飞行爱好者润泽。她们的经历截然不同,但因为热爱飞行,她们的命运在某一个节点交织。作者 | 提图 编辑 | 图拉 凤凰网在人间工作室出品
汪帆第一次坐在飞机驾驶室,是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飞行员培训基地,当时她19岁。2016年9月,她与其他19位女生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称“北航”)录取,成为北航建校以来第一批录取的女飞行员。明年,汪帆将从北航飞行学院飞行技术专业毕业。汪帆出生于北京,小时候她和家人去旅游几乎是通过飞机出行。她从小喜欢“在天上”的感觉,也完全不惧怕高度,跳伞是她的另一个爱好——“天上的风景确实很好”。初中毕业后,汪帆进入了市内的一所重点学校。她成绩很好,本来打算和其他同学一样参加高考,上大学学习金融,直到父亲告诉她,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国航)在北航招女飞行员的消息。图为2019年2月,汪帆在美国航校执飞BE90,进行高性能训练。
“我小时候身体比较好,也没什么恐惧。刚好对飞行有兴趣,觉得找一个感兴趣的事儿做为专业还是挺好的。” 谈及自己报考飞行员的契机,这个北京女孩的回答十分实在。下定决心报考飞行员之后,体检、面试、高考,汪帆都一一过关,顺利地考上北航,成为一名与国航签约的预备飞行员。图为2018年,汪帆与同学们初到美国航校。
成为一名飞行员,需要先在大学里花一年半的时间学习理论知识,随后的两年去往北航与美国合作的飞行员培训基地,进行飞行实操训练。第一次走进飞机驾驶室的心情,比起紧张,汪帆感到的更多是兴奋。经过了一年半的理论训练,上过无数操练课,坐过模拟机,一切都很熟悉了。起飞、左转弯、右转弯,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再降落。飞行员驾驶室的窗户拥有极其宽阔的视野,即使是淡定的她,下了飞机依旧很感慨:“当坐在那个位置,看到的风景比乘客看到的美一千一万倍。”图为汪帆在进行模拟机训练。
但一个人的高空飞行,是自由,也是寂寞的。在成为飞行员前必须要经历solo飞行——独自开一架小型教练机,短则一两个小时,长则六个小时。“六个小时,飞机上只有你一个人,跟你对话的也只有塔台管制,整个过程是非常孤独的。”汪帆最大程度的娱乐方式,就是听听轻音乐。飞行是一件非常需要专注力的事,连有歌词的歌都不能听,怕分心。大部分的时间,她都是与飞机、天空独处。 图为2018年8月,汪帆完成first solo后与教练合影。
对于她来说,与天空相处是一件很特别的事。大多数人都只能在地面仰望彩虹,但汪帆曾开着飞机穿越彩虹,“那种奇妙的感觉,我没法形容。”对于在天空中不期而遇的好风景,她常感到一种慰藉:“我们的考试比较多,也比较复杂,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和低谷,天空中出现彩虹,或其他好风景,对我是很大的鼓励。”在寂静的飞行过程中,天上的好风景则是天空给她的回馈,她在天空飘荡时孤独、疲惫、苦难的时刻,天空都知道。图为执飞途中的风景。
女飞行员在中国是“稀有动物”,在高校也不例外。在北航学习时,汪帆常会和全年级的同学一起上马哲、高数之类的必修课,一共400多名同学,只有20名是女生。“看起来很显眼。不过大家也都是正常相处,有时候男生会帮忙搬东西之类的,没什么特别的。”汪帆并不觉得性别对于飞行有任何影响,这位女孩在班里的成绩长居第一,飞行员需要有的素质——专业知识、健康的身体、强大的心理素质,她一样不少。图为汪帆参加ifly模拟跳伞运动。
而大多数人关心的“生理因素”,对于汪帆来说,不一定会有影响。比如外界在意的生理期,她说,“生理期没关系,只要不痛经就行。而且驾驶飞机对飞行员的身体状态要求很高,每个人都可能生病,痛经也只是其中一种小病而已”,而对于体能的要求,只要经过努力,也都不是阻碍。很多人以为开飞机是技术活,学会操作机盘里复杂的按钮,就可以开飞机了。但事实上,它也是体力活——机身的重量决定了飞行员在操纵飞机时拉杆、盘舵需要使用的力度。汪帆一度在飞机增加重量时,明显感到吃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开始一周去三次健身房,尤其注重腿部肌肉和臂力的训练,不是为了更好的身材,而是为了能更轻松地操纵飞机。图为2019年1月,汪帆在航校取得单发商照飞机驾驶证。
飞行技术一直在进步,但飞行行业中的性别刻板印象依旧存在。一位比她小一届的女飞行员,曾经被邀请上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站在一群男学员中间格外显眼。在那期节目里,这位女孩讲述着自己作为女飞行员的经历,偶尔开开玩笑。而与此同时,弹幕里不断弹出“这女的不够沉稳”、“太活泼了”之类的话。一闪而过的弹幕反射出公众对女飞行员的接受程度还需要提升。汪帆聊起这件事,她说“活泼可以代表这个人比较外向、乐观呀,或者抗打击能力比较好。” 图为2019年5月,第一次压座飞行后与同学合影。
在汪帆即将工作的国航,女机长有几十位,男机长有几千位。在这样悬殊比例中,汪帆平时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同事会更关心她,更愿意认识她。但在工作上,没人会对因为性别而区别对待:“不能因为你是女生就可以做得差一点,这个是要命的。” 图为汪帆和同学们在出国去航校学习前在机场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