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0|回复: 3

时间可以用画记录吗?日本概念艺术家坚持50年画“日期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24 07: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9-7-24 08:08 AM 编辑

时间可以用画记录吗?日本概念艺术家坚持50年画“日期图”

来源:参考消息网
2019-07-24 00:18:01
核心提示:他的画没有任何图像,只是写上了日期。也许人们会奇怪这算什么艺术,但他凭借这一“日期图”享誉全球。

考消息网7月24日报道 韩媒称,日本一位概念美术家凭借记录日期获得成功。

据韩国《东亚日报》7月18日报道,有比时间更公平的吗?每天24小时对所有人都一样。但是时间怎么用还是有区别的。来自日本的概念美术家温川罗(音译)用画来记录自己的一天。

但是,他的画没有任何图像,只是写上了日期。也许人们会奇怪这算什么艺术,但他凭借这一“日期图”享誉全球。

a566.jpg

日本概念美术家温川罗的作品


据报道,温川罗于1965年定居纽约,1966年1月4日开始创作《今天》系列作品。虽然所做的全部事情只是在画布上写上制作当天的日期,但是和看上去不同,这也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时间。

他先用四层均匀打底,再用白颜料将日期涂到规格化的画布上,这些都是按照规定的规则制作的,到当晚12时为止,尚未完成的画被废弃。每幅画的背面和保管箱上都贴着当天的新闻稿。

因此,他记录的日期可能是平凡的一天,但也是越南战争结束、9·11恐怖袭击,或者人类历史上发生大事的日子。

报道称,温川罗曾是旅行狂人,为了方便,画了很多宽25厘米左右的小画,但在1969年破例完成了3幅长2米多的大型画。这些都是纪念人类首次登月那天的作品。

对于排除所有美术表现或个人感情,只按照规则进行创作的他来说,这一历史性时期也具有与众不同的意义。

据报道,温川罗虽然诚实地记录了自己的时间,但极度忌讳自己被记录下来。他不仅保密履历,对于采访和拍摄也是统统拒绝。

活了29771天的他,留下近3000幅《今天》系列作品后,于2014年7月去世。持续约50年的《今天》画作,直到他的去世才完成。
 楼主| 发表于 2019-7-24 07: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9-7-24 07:51 AM 编辑

【延伸阅读】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这三位文化艺术界知名人士离世


考消息网7月9日报道 外媒称,巴西国宝级艺术家若昂·吉尔贝托、德国著名电影制片人阿图尔·布劳纳和迪士尼频道明星卡梅伦·博伊斯近日去世。

据法新社7月7日报道,从音乐界知名人士到普通百姓,整个巴西都在向当地时间7月6日逝世的波萨诺瓦音乐之父之一、巴西“最伟大的艺术家”若昂·吉尔贝托表达敬意。

著名歌唱家卡埃塔诺·维洛佐在7月6日晚由巴西24小时新闻频道网站播发的一段视频中称:“我刚刚获悉若昂·吉尔贝托去世。这对我来说是极为重大的事件。在我看来,若昂·吉尔贝托是巴西最伟大的艺术家。比得上所有人。”

这位巴西波萨诺瓦音乐传奇人物享年88岁,他近60年前录下的歌曲《伊帕内马女孩》的温柔声音至今依然在抚慰人们的心灵。

报道称,在他去世的消息宣布之后,巴西艺术家们纷纷作出回应。

作曲家内尔松·莫塔在一篇文章中概括地表示:“受到若昂音乐影响的人绝不会再是从前的自己,像卡埃塔诺·维洛佐、吉尔贝托·吉尔等,甚至还有廷·马亚,他们在他身上发现更多的不是作为崇拜的偶像,而是一座灯塔,一个轻盈、灵敏且活泼的天使。”

在里约热内卢的圣萨尔瓦多广场,一些音乐家聚集在那里现场表演,而路人则唱上一曲老歌,或来上几个舞步,粉丝们也在向若昂·吉尔贝托表达敬意。

51岁的生物学家安娜·阿梅莉亚·利马说,“爱好音乐的人都喜欢若昂·吉尔贝托。或许不是所有年轻人都喜欢,但还是有人喜欢并继续将他留下的这一遗产传承下去的”。

a567.jpg

巴西国宝级艺术家若昂·吉尔贝托(法新社)

据巴西媒体说,当地时间7月8日上午将在里约市政剧院举行向公众开放的守灵仪式。

若昂·吉尔贝托的女儿贝贝尔·吉尔贝托在Instagram上写道,“我的上帝,他们如此自娱自乐,真是太了不起了!因为这一切……感谢”。她同时还上传了一张与父亲的合照。

另据德新社7月7日报道,德国最成功的电影制片人之一阿图尔·布劳纳的家人宣布,布劳纳当地时间7月7日在睡梦中安详去世,享年100岁。

据悉,布劳纳1918年生于波兰城市罗兹,二战后帮助德国电影业重新赢得声誉。

在纳粹集中营失去49名犹太亲人的布劳纳也在众多影片中聚焦大屠杀受害者的命运。

这些作品包括1948年出品的《谍舰》、1990年的《欧罗巴欧罗巴》和2011年的《神童》。

报道称,布劳纳在柏林的CCC工作室制作了700多部故事片和电视剧。

此外据法新社7月7日报道,迪士尼公司首席执行官罗伯特·伊格当地时间7月7日证实,年轻的迪士尼频道明星卡梅伦·博伊斯在洛杉矶去世,终年20岁。

a568.jpg

年轻的迪士尼频道明星卡梅伦·博伊斯(法新社)

博伊斯的家人称,博伊斯7月7日因病在睡梦中去世。

博伊斯因主演迪士尼剧集和电影《后裔》、喜剧《保姆杰茜》和迪士尼XD剧集《玩家指南》而闻名。他还参演了故事片《鬼镜》 《鹰眼》《长大成人》和《长大成人2》。

伊格在推特上说:“华特迪士尼公司对卡梅伦·博伊斯的去世表示哀悼,他是我们许多人的朋友,才华横溢,充满爱心和活力,但英年早逝。”

(2019-07-09 13:50:21)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4 07: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9-7-24 08:00 AM 编辑

【延伸阅读】
外媒:将艺术与科学结合 达芬奇堪称“十五世纪的乔布斯”


考消息网7月5日报道 外媒称,达芬奇堪称“十五世纪的乔布斯”。

据西班牙《世界报》网站7月3日报道,在达芬奇的手稿中,当时无法制造的直升机、武器和其他机械设备的草图令人惊讶,而这些机械在几个世纪之后终于成为现实。

关于这位天才我们已经讲述了很多。然而,在他去世500周年之际,达芬奇在很多其他领域的成就对我们而言依然是个谜。

a569.jpg

展览中的达芬奇《自画像》(新华社)

据报道,达芬奇留下了5000多页关于工程、航空器、液压和机械的草图手稿,描画了大量的机械设备图,其中大部分机械设计只能停留在纸上,因为当时尚不具备必要的技术来把它们变为现实。

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在1485年至1515年间一直执着于实现人类古老的飞行梦想。飞行并不是从未得到开发的领域,但当时还没有人像达芬奇那样如此系统地研究飞行器的技术问题。

手稿
a570.jpg

达芬奇设计的飞行机器的翅膀(资料图片)


一些想法停留在初级阶段,例如由肌肉力量拉动的飞行机器,但降落伞草图及其关于上升力量的特性的解释已经接近于后来航空先驱的观察。

达芬奇设计的飞行机器的翅膀受到蝙蝠翅膀解剖的启发,与300多年后德国航空先驱奥托·李林塔尔制造的能够飞翔的滑翔机的机翼类似。

墨西哥哲学家维克多·比拉尔解释说:“在15世纪,科学尚处于起步阶段。达芬奇不能为他的很多发明如直升机、飞行机器和坦克等提供动力,因为蒸汽机或燃料发动机当时并不存在。但是达芬奇设计了这些机器,精确度堪比工程师,或许他在自己的私人作坊里做过实验,只是未能留传后世。”

这位专家补充说:“他就像一位富有远见的预言家,思想惊世骇俗,能够想象未来的世界。他向我们展示了如何突破思维定式。遗憾的是,达芬奇从未想过将他的研究和手稿公之于世。如果他能够这么做,科学发展或许可以提前几个世纪。”

此外,达芬奇还可以说是一名军事工程师。十五世纪的军事战术创新使得火炮的使用日益广泛,达芬奇贡献了关于枪、迫击炮和火炮的装配和铸造知识,并担任军事顾问和工程师。

报道认为,达芬奇设计的一些机械,外形很像现代坦克,还有战车和增加炮弹射程的巨弓,让人叹为观止。

报道称,达芬奇的画作当中也包含很多科技信息,专家认为他这种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能力与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的设计技巧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他们都擅长于在产品中将美与技术相结合。

(2019-07-05 12:56:10)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7-24 08: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utong9.net 于 2019-7-24 08:06 AM 编辑

【延伸阅读】
是纪念历史还是消费悲剧?遇难移民船成为艺术展品引争议


考消息网7月3日报道 英媒称,遭遇海难的移民船成为展览上的艺术品引争议。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6月28日报道,如果说艺术的目的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强烈反应,那么在世界最大型艺术展上展出的一艘失事船只就做到了这一点。

但是,此举是否超出了品味的界限呢?

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的这艘遇难的船壳遭到了评论家的猛烈抨击。

a571.jpg

展览上的遇难船壳(法新社)


2015年,这艘渔船在从利比亚前往意大利的航行途中沉没,至少700人遇难,大多数都来自非洲。

而来自瑞士,在冰岛创作的艺术家克里斯托夫·比谢尔将这艘沉船带到了双年展供公众参观。他认为他的展品——《我们的船》将会成为“当代移民的纪念碑”。

据报道,那次海难发生于欧洲难民危机期间,是人们记忆中地中海地区最严重的沉船事件。

一些艺术评论家严厉抨击了比谢尔的这种行为。阿德里安·瑟尔在英国《卫报》上称这是一种“粗俗的行为”。

“我认为比谢尔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这艘让众多难民丧命大海的沉船很卑鄙且令人作呕。”

“唯一的一点可取之处是这艘船让我们能直面死亡。观展者会停下来在沉船前自拍。”

报道认为,参观者与这艘船的互动方式警醒了评论家。

一位名叫马丁·赫伯特的网友在推特上发布了一张图片,这艘沉船紧挨着一个咖啡馆,他将这个场景称之为“巅峰艺术之作”。

联合国难民署的马修·比格指出,人们“晒着阳光在旁边的咖啡馆里啜饮着开胃酒,有些人显然不知道旁边那艘船曾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克里斯蒂娜·鲁伊斯在《艺术报》上发表文章,称这是双年展上“最令人不安”的展品,并解释了为什么艺术爱好者的反应可能并不像预期所想的那样心情沉重。

“艺术能够也应该反映我们这个时代最紧迫的问题。如果比谢尔能在锈迹斑驳的沉船旁摆放标签或说明,那这艘船很可能成为双年展上最重量级的展品。”

“展会目录上确实有这艘船的资料和历史,但只有一小部分参观者会购买。”

“虽然不是大多数,但确实有许多观众会在这艘海难船的阴影下吃吃喝喝,全然不知这背后的悲剧。”

BBC艺术编辑威尔·冈珀茨解释说,需要考虑的一个细节是威尼斯双年展策展人拉尔夫·鲁戈夫的动机。

他在推特指出:“我明白为什么比谢尔想在2019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2015年致数百名移民丧生的遇难船。艺术让我们观察和思考,但展出这件作品无疑是错误的且不合时宜的,尤其是这场展览的策展人曾说过艺术应该‘娱乐大众’。”

a572.jpg

冈珀茨的推特截图


批评家们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挖掘,开始质疑艺术在社会中的目的。

被这个展品吓到的斯蒂芬·普里查德在自己的博客《文化中的色彩》中写道,艺术家在消费这场悲剧。他说:“看到艺术界对这艘让这么多人葬身大海的沉船赞不绝口,实在太可恶了。”

而亚斯明·埃里布汗布朗在《I》报纸上说,这个展品反映了艺术界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缺乏真诚”。

“比谢尔为了宣扬自己的艺术和政治虚无主义,不惜利用那些流离失所最后葬身大海的人们。”

她所在意的并不是人们在这艘悲惨的沉船旁自拍或吃喝,而是没有任何信息告诉人们这个展品是多么的野蛮粗暴。

当英国广播公司联系到比谢尔本人时,他拒绝置评。

他说他想说的一切都写在最开始发布的新闻稿里了。在这篇新闻稿中,他说《我们的船》是这场人间悲剧遗留下的残骸,同时还是当代移民的纪念碑。

他说:“这艘船骸已经成为了一种象征物,是纪念2015年那场悲剧的受害者及参与打捞工作的人士,同时还提醒着我们海难的发生人人有责,及其背后的政策和政治原因。”

(2019-07-03 00:20:01)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26 09:50 AM , Processed in 0.0743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