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找不到工作的985毕业生丨看客
看客 人间theLivings 2019-07-06
“原来,考上985就是我的人生顶点。”
年初,小风的朋友圈由考研时的英语期刊阅读,变成了一场又一场的宣讲会。
三个月时间,她投出了70多份简历,面试了10来家公司,只拿到过一个offer,但又错过了。
她的求职路还在继续。
智联招聘一项调查显示,2019应届毕业生认同就业形势有难度的比例为88.10%,比去年上升5.30%。
今年夏天,全国会有834万人和小风一样从大学毕业。
这个数字,比以往的每一年都高。
与此同时,国考和考研的竞争更加激烈。和2018年相比,今年国考的招录人数缩减了49%;研究生考试的报录比也从去年的58比1,增加到87.5比1。
更多的人踏上了求职之路。有人满载而归,自然就有人半路折戟。
这其中包括了被寄予厚望的985毕业生。
求职失败仿佛给他们的人生按下暂停键。曾经的985光环在求职大潮中被淹没得无影无踪,象牙塔外的现实,猝不及防地暴露在眼前。
一
“你会选择无聊的工作吗?”
小风和HR中间隔着张桌子。小风在这头,HR在那头。
HR问:你会选择无聊的工作吗?
小风答:当然不会啦。接着列举了一堆理由,不利于创造性,不利于公司发展,巴拉巴拉巴拉。
小风觉得这没毛病,谁会喜欢无聊的工作呢?
但HR只是微笑着,事后通知她:面试没过。
小风这才反应过来,工作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成为庞大社会的一颗螺丝钉。
“谁会喜欢无聊的工作呢,但工作都是无聊的。公司希望你即使无聊,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但当她意识到这些的时候,春招都快要过去了。
 小风书桌上的毕业花束。王子托/摄
校园招聘分为春秋两季,俗称“秋招”和“春招”。
秋招提供的岗位多,招聘时间长;春招则作为秋招的补充,越往后,公司和职位的质量也越奇葩。
考研、考公失利的同学,将与秋招无获的人一起,汇入浩浩荡荡的春招大军。 小风就是其中之一。
 每年到校招会上看一看,初出茅庐的后备军似乎“多到不值钱”。
小风,某985大学中文专业应届生,辅修工商管理,有新媒体实习经历。
理论上,工作不算难找。
然而大四上学期,同学们都忙着买西装、投简历,小风却闷头扎进了新传专硕的考研,错过了秋招。
2月15号,考研失败的消息传来。小风决定收拾心情,准备找工作。
“如果一开始不能得到一个理想的岗位,以后就很难有发展的空间。”
因为太理想化,又被教育“人生第一份工作很重要”,一开始,小风目标远大,剑指行业巨头。
但很快,她就像神农尝百草一样,尝遍了各种焦虑与失败。
 小风的简历。王子托/摄
最初,小风想找市场商务方面的工作。
自己有学院里拉外联的经历,双学位学的也是工商管理,而且热情外向有执行力,小风觉得自己可以。
然而象牙塔外的现实给了她当头一棒。
—— 甭管你在学校做了什么项目,拉了哪些赞助,放到社会上,就是不够看。
临阵磨枪的缺点也在面试中显露无遗。
比如某次地产行业面试,没提前做好功课,小风一问三不知。再比如,面试时佯装成很有野心的样子,以为这样会显得自己很有能力。“但在HR眼里,我可能显得过分浮躁了。”
结果,她进了八九次终面,却没拿到一个offer。
 为了更多的就业可能,小风也曾经考过教师资格证。王子托/摄
就这么折腾了一个多月,小风决定转换赛道,改投教育行业。这算是中文专业的对口工作。
但彼时春招已进入尾声,多数公司已招满人,只剩下一两个名额留给“神仙打架”。
整个五月,她只拿到一个在培训机构当学管师的offer,坐标北京,月薪到手八千。
“才八千,在北京要活下去,起码得一万以上吧。”
考虑到一年前的考研耗费巨大 —— 买课6000,平板3000,再加上杂七杂八的花费,家里已经负担不起她再考一年了。她要独立,她要迅速地独立。
“我得养家。”
这样的薪资还不够,她决定再观望一下。
再加上当时忙着两个学位的毕业论文,她向HR申请了延迟入职培训,之后,就再也没收到对方的回复了。
 《第十六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研综合报告》显示,国内应届生平均期望月薪为8431元,其中期望薪资排名第一的城市是北京,达到12992元/月。
“毕业” 像一个嘀嗒作响的背景音,随着时间的推移,之前那些“好工作在后面等着我呢”的想法逐一被击溃。
但游戏仍未结束。
六月,她再一次将目标调转,瞄准了新媒体。
遗憾的是,2019年的春招已经落下帷幕。留给小风的出路,只有社招。
社招和校招不一样。它意味着要和有工作经验的往届生竞争,激烈程度就四个字:狼多肉少。  小风投了两个互联网公司,都卡在了笔试的逻辑题。她决定好好准备,继续找。
焦虑是无比真实的。
有一阵子,她几乎推掉了所有面试,在寝室里准备毕业论文;或者只是刷剧、玩手机,让自己暂时忘记找不到工作的焦虑。
但越玩手机,她就越有罪恶感。
更何况,别人早就有谱了。
室友们一个在秋招时就定下了工作,一个考研成功顺利上岸,还有一个在家人的鼓励下准备二战。
唯独她慌慌张张,没有找落。
 6月22号是离校的日子,小风和室友拥抱道别。王子托/摄
“在象牙塔里待久了,太莽撞,太实诚。”
经历过春招后,小风觉得自己“很傻”。她记不得打印过多少简历,跑了多少招聘和宣讲会,只感觉自己一直在往前冲,不带喘气,始终焦虑。这一条路被堵住了,就迅速调转方向,奔向另一条路。
至于这条路将引向何方,却仍然是个未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