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7|回复: 0

[史地人物] BBC女主持人被杀案,为何20年令英国社会难以忘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28 08: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9-5-28 08:23 PM 编辑

BBC女主持人被杀案,为何20年令英国社会难以忘却

2019-05-28  杨猛  大家
杨猛:记者,作家。获开发亚洲新闻奖一等奖。著有《陌生的中国人》、《不平静的江河》。


导读

案件20年不破,对于善恶有报的信念是沉重的打击,犹如给平静的英国社会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长久的震荡。





20年前,BBC女主持人吉尔·丹多(Jill Dando)在家门口被枪杀。警方1年后宣布找到了真凶,但是凶嫌在入狱8年后又无罪释放。案件真相至今无解。在丹多遇害20周年之际,BBC制作了一部纪录片介绍此案。在4月2日首播当晚,有400万观众收看,显示公众对这起案件依然十分关注。

这个事件超越了单一的凶杀犯罪。围绕案件又产生了阴谋论、战争、变态杀手、感情纠纷、司法公正等诸多话题,都结合在了同一起案件上,令丹多谋杀案成为20年来传播广泛的话题。

很多人把丹多之死和戴安娜王妃的离世相比较。人们习惯了长期生活在聚光灯下的名人,她们优雅、完美、令人尊敬,但当她们以突然的意外死亡跟公众告别,人们才发现现实的冷酷和缺憾。特别是案件20年不破,对于善恶有报的信念是沉重的打击,犹如给平静的英国社会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长久的震荡。

1.

10.jpg
Jill Wendy Dando (9 November 1961 – 26 April 1999)

丹多是BBC的著名主持人,遇害时37岁。如果一切顺利,还有4个月就要步入婚姻殿堂。

我曾经路过丹多遇害时居住的高恩大道,那是伦敦西部的住宅区,街道两旁是英国典型的密集排屋,车子停在马路两侧。丹多遇害的那天,1999年4月26日,据说有80人经过这条位于富勒姆地区的安静街道, 但是枪响那一刻并没有人路过。

丹多的女邻居海伦最早听到一声短促的喊叫。她从窗户上探出头,发现丹多倒在家门口,头部有鲜血流出。在11点47分拨出的报警电话中,海伦惊恐地说,“我想这人是丹多,BBC 主持人。”

丹多死于一枪毙命。警方调查称,当丹多下车走到家门口,准备将钥匙插进锁眼时,她被攻击者用右臂从后面抓起来。按到在地上,她的脸几乎贴在台阶的地面上,凶手左手持枪向她的左太阳穴开火,子弹平行于地面,从她的左耳上方进入,从右侧飞出。

开始警方认为,这一连串谋杀动作残忍和高效,似乎出自训练有素的专业刺客。另一个男邻居休斯作证说,他听到丹多下车关车门到开家门的声音之间只有30秒。攻击就发生在这短暂的时间之内,而警察估计发生的事情比这还要快。

这个案件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在丹多遇刺前3年,英国刚刚修改法律,成为禁止私人拥有手枪的国家。以前英国人只要拥有执照,从合法途径就可以获得手枪。但是在1996年3月,一名持枪男子闯入英国苏格兰邓布兰的一所小学,开枪打死16名小学生及他们的老师,随后自杀身亡。邓布兰事件成为禁枪的导火索

11.jpg
纪录片《邓布兰笔记:学校枪击事件的教训》海报

到了丹多遇刺的1999年春天,禁枪成果丰硕,英国一共从社会上收缴了165353支手枪及700吨弹药。警方从袭击现场发现的弹壳分析,向丹多开火的9毫米口径半自动手枪,属于一款利用拆除的枪管自制的武器,凶手显然具有枪支使用经验,但是认为专业刺客不会使用这样简陋的武器。

2.

谁杀害了国家电视台受人尊敬的主持人?很多人都在问“为什么?

BBC是英国价值观的象征,丹多的死令新闻业陷入恐慌和黑暗。

人们开始审视丹多37岁的短暂生命。丹多有两种形象,一种是风光的BBC主持人的公众形象,另一面则是不为人知的私人生活。

她出生在小城滨海韦斯顿的一个普通家庭,也没有毕业于著名学府,新闻事业起步于为地方报纸做实习生,5年之后成为BBC德文郡电台的新闻播音员,1988年成为了BBC的全国节目的主持人。她先后主持过早新闻、六点钟新闻、旅游节目,从1995年到去世主持“犯罪观察(Crimewatch)”。这又成了引人猜测的一个话题:一个专门制作犯罪节目的主持人死于残忍的谋杀,难道是节目粉丝的效仿之举?

案发前,丹多正在接近事业的巅峰。她被选为1997年BBC年度人物,已经成为BBC最有影响力的主持人之一。丹多的成功经验很励志,被认为是个人努力的典型。但是丹多的亲戚说,丹多的骨子里还是原来的邻家女孩。

八卦小报则披露了丹多丰富的情感生活。丹多是对男性有吸引力的女性,金色头发、身材修长。此前,她曾经和BBC的一位高管有过7年交往,传说和她有过交往的还有来自南非的足球守门员、戴安娜王妃的传记作家等人,警方调查了这些男性,但是没有找到任何东西。

她的最后一任男友是成功的妇产科医生Farthing,在伦敦市中心拥有私人诊所,还是英国王室的御用医生。丹多认识Farthing的时候,医生正和妻子闹离婚。他们坠入爱河,在1998年11月Farthing离婚后,他们于1999年1月订婚,决定在9月25日举办婚礼。案发前一天她刚和男友讨论了婚礼邀请嘉宾的名单,现在这份名单转瞬变成了出席葬礼者名单。

Farthing在丹多去世当天发表了一份简短的声明:“我完全被摧毁,无法理解发生了什么。”

此刻英国公众的心情也是如此。丹多是逐渐在到达事业和感情的高峰的时候突然陨落的。她无限接近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就像是灰姑娘的故事,丹多被看作是那种可以掌控自身命运的人,但是对于即将到来的危险和命运的巨大反转毫无察觉。这种巨大的落差令公众感到震惊和迷惘,就像当年得知戴安娜的死讯时一样难以接受。

3.

BBC的纪录片以侦办此案的坎贝尔探长的视角回顾了案件侦办过程。

凶杀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到1999年4月,由于丹多已经搬到未婚夫家居住,很少回她的高恩大街的住所,她只是偶尔回来。如果是职业刺客所为,一定要长时间在她家守候,并且准时守候到案发一刻。这似乎不太可能。丹多死前在购物,然后返回高恩大街,并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她被跟踪。

丹多作为知名公众人物的身份,使她与成千上万的人接触,被数百万人所熟知。关于谋杀她的动机有很多猜测。警方前后调查了2000多人,但是并没有发现线索。

警方更倾向认为,丹多的私人生活没有疑问。她没有敌人,没有跟踪者。她在同事眼中是温暖和慷慨的。丹多遇害很可能是因为她的公众生活。在她成为公众人物的时候,谁在暗中偷窥着她?

谋杀案发生后不久,一些人发现了丹多之死和南斯拉夫或塞尔维亚或者存在着某种联系。将这个案件又跟国际局势和战争联系起来。

科索沃战争期间,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采取军事行动。就在丹多被害3天前,英国飞机轰炸了塞尔维亚的国家电视台,炸死了16个人,这次袭击是北约在其50年历史中对一个主权国家采取的第一次进攻行动。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通过电视向公众解释说,塞尔维亚电视台为当时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的家族控制,是杀人机器。

丹多工作的年代正逢电视直播大放光彩的黄金时期。这使得她的声音被无限放大。BBC作为国家电视台,对北约和英国采取的军事行动进行了事无巨细的报道。早些时候,丹多呼吁国际社会援助战争中的科索沃阿尔巴尼亚难民,于是有一种观点迅速流行:丹多的行动可能引起了波黑塞族强硬派的注意,谋杀丹多会不会来自塞尔维亚对于电视台被炸的对等报复呢?因为丹多这个阶段已经成为BBC的一个化身。

这个说法的起源最早来自丹多的经纪人刘易斯,他回忆有一封观众来信抱怨丹多援助科索沃难民的呼吁是片面的。这个论调经过渲染流行开来。

英国媒体报道称,塞尔维亚的确有过针对其反对派的暗杀历史。这些袭击通常是由单人或者小分队进行,总是经过精心策划。这些攻击通常是发生在当事人进入或者离开家门时,因为这是他们最易受攻击的地方,而且也不容易错认目标。

支持这个论调的包括一名曾在波斯尼亚服役的英国军队人员,他认为杀害丹多的方法在塞尔维亚十分普遍。就在丹多被谋杀前几天,一名反对派记者在贝尔格莱德的家外被暗杀,跟丹多被杀使用的方法完全相同。一名英国著名调查记者Bob Woffinden也加入进来,他坚信来自南都拉夫的刺客需要对丹多之死负责,对这一观点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影响。

但是警方认为:丹多遇害距离英国飞机轰炸塞尔维亚电视台只有短短三天,凶手不太可能快速准确地部署和执行刺杀任务,因此最终排除了这个线索。

4.

经常看中国法制节目的观众都熟悉,很多案件都依靠了无处不在的摄像头追踪到了嫌疑人的影像。但是在英国公共场所的摄像头并不多,特别是像住宅区则更少。英国人认为不能为了破一起案子而影响大多数人的隐私权。因此目击证人在侦办案件中就很关键。

海伦和休斯两个邻居都在案发现场看到了一个高个子白人、穿半长大衣,从容离开现场。此人被警方确定为有重大嫌疑。

警方将注意力集中在距离丹多家约半英里的巴里·乔治(Barry George)身上。乔治住在一个杂乱无杂的公寓里。他有一些人格障碍,20多年没有工作。有跟踪女性,性犯罪和其他反社会行为的历史。

乔治属于一个正常人眼中的那类“怪人”。1980年因冒充警察而被罚款。他欺骗当地报纸自称空手道冠军。他穿轮滑鞋飞跃四辆双层巴士,摔成了骨折。《每日电讯报》称医生诊断乔治有六种人格障碍。

他有两次婚史,日本前妻说乔治是怪物,经常攻击她。然而,1989年至1994年与乔治结婚的托伊德女士表示,她认为乔治没啥问题,并且“确定”乔治没有杀死丹多。

乔治的出现又把案件引入了对于变态杀手的关注。顺便说一句,英国警方在调查怀疑和吉尔案件有关的2000人时,发现有近200人有“不健康的特殊爱好”。

警方搜查了乔治的家,找到了一个笔记本,发现上面记录了本区一些女性的名字和住址,还有一些枪贩的名片。在他的收藏物中,就有丹多的照片,警方还发现了2000多张没有来得及冲洗的底片,其中发现了乔治头戴面具手持手枪的照片,而乔治手里的那把枪,和弹道实验怀疑的自制枪支是一致的。另外警察在房间里发现了一件和目击者讲述一致的外套:深灰色,半长款。更为重要的是,在外衣口袋里检测出一处非常少的残渣颗粒,跟丹多案件中现场子弹的火药残留物质是一样的。

在丹多案一年多没有进展的时候,这已经是很大的突破。于是乔治受到监视,并于2000年5月25日被捕,5月29日被控谋杀丹多。

2001年7月2日,陪审团以10比1的多数判定乔治犯有谋杀罪。乔治被判处终身监禁。媒体对于这一定罪普遍感到怀疑,因为针对乔治的指控显得很薄弱。至今坎贝尔探长也都承认,这些都只是间接证据,并没有直接证据,逮捕乔治时距离丹多被杀已经过去了1年时间。媒体甚至指责警方拿乔治当替罪羊,只是因为乔治很符合人们想象中的坏人的样子。

乔治在狱中上诉了两此未获成功,之后案件发生了一些转折。2006年3月25日刑事案件审查委员会审查乔治律师提交的新证据,2006年9月枪械专家对主要调查结果表示怀疑。 2007年6月20日案件提交上诉法院。2007年10月12日乔治突然更换了律师。

乔治律师辩护认为,乔治的智商有缺陷,不可能完成谋杀丹多而不留痕这样高智商的案件。律师在法庭上辩称,外套口袋中的枪弹残留物质并不能与犯罪现场最终联系起来。残留物可能来自任何地方。它可能是烟花,甚至可能是警察作为证据拍摄时被污染而出现。

乔治的第三次上诉于2007年11月成功。2007年11月15日上诉法院推翻了谋杀罪,并下令重审。2008年6月9日法院开始二审。审判持续八周,最初的定罪被撤销,乔治于2008年8月1日被无罪释放。此时他已经服刑8年。

12.jpg

审理发生转折的一个背景是,在最初乔治被定罪之后,2002年7月,由大法官、总检察长和内政大臣共同签署、并且正式公布了一份政府白皮书——《所有人的公正》,预示着英国刑事司法制度正在进行一场深层次的改革。其中就包括要改革证据规则。

证据法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兴起,最早就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英国的刑事诉讼中,定罪的标准是“排除一切合理怀疑”,只有在证据达到按常理无可置疑时,法院才确认犯罪事实成立。

BBC的纪录片解释说,乔治上诉过程中,英国出台了一项法律,单一证据不可以作为定罪的证据。而乔治的案件中,只有相似的残留物这一单一证据,因此不足以定罪。不管人们相信与否,法律认为乔治是无罪的。

在纪录片中,坎贝尔探长也反思了侦办案件的过程。为了侦办此案,警方留下了 700份笔录、 发(打)了7000份传真和电话 ,2000人被列为嫌疑人, 办案耗资200万英镑。

探长承认令乔治定罪的证据单一。但是他强调,“认为无罪不等于无辜”。

记者问他,假如你现在重新侦探,“还认为其他人会被送上法庭吗?”。他思考了一会儿回答“不”。他坚信乔治是唯一的嫌疑人。

5.

丹多案20年未破,正义难以伸张,对于公众的信心同样是巨大的消耗。

很多人喜欢把丹多和戴安娜王妃做比较。从长相上看,两人的确有神似之处,都是修长的身材、金色的短发、精致的五官、优雅的含蓄笑容。巧合的是两人都生于1961年。戴安娜早于丹多两年前车祸丧生。丹多和戴安娜两人的命运转折同样令人唏嘘。戴安娜找到了新的感情寄托却意外离世,丹多也是通过努力达到了事业的高峰,并且经过多年的寻找,似乎找到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安全和幸福。两人都留下了近乎完美的公众形象,却都在命运的关键转折点香消玉损,留给世人“红颜薄命”的宿命感和对理想人生的幻灭。

13.jpg
20年了,杀死她的凶手还没有找到

尤其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乔治被警方指控为凶手之后,媒体陆续报道出,乔治也曾经是一个狂热的戴安娜痴迷者。太阳报报道,1983年,乔治闯入戴安娜居住的肯辛顿宫被捕。《每日电讯报》称,“强有力的证据”表明乔治跟踪戴安娜,他在被捕的那年“半夜在肯辛顿宫附近停留了4次”,太阳报援引罪犯专家Reid Meloy博士的话说,乔治“非常打算攻击或伤害”戴安娜。

根据《镜报》的说法,1997年戴安娜葬礼,乔治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蹲了整晚以获得一个观看的中心位置,葬礼中他举起了一张标语牌给他的“心之女王”,签名自称戴安娜的堂兄。

丹多的死真的和公众对戴安娜的迷恋和缅怀具有某种联系吗?乔治真的将他对戴安娜的痴迷转移给了丹多吗?这都成了不解之谜。

已获自由的乔治并没有在记录片中现身。乔治的逮捕、定罪、上诉、再审和无罪释放在片中都以存档镜头来出现。

真相如何,BBC的这部纪录片也缺乏答案。《泰晤士报》事后评论说,这个片子“没有惊人的启示,只是悲伤的挫折。”

丹多谋杀案集合了惊悚和冷血,仍然是英国最引人注目的未解之谜。至今丹多在BBC 的同事的认为“这件事情发生了,这是毫无意义的事情。”“这只是一种随意的野蛮行为,丹多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方。”

丹多死后,曾经和她一起主持节目的Nick Ross提议以她的名义组建一个学术机构,并与她的未婚夫Alan Farthing一起筹集了近150万英镑。2001年4月26日,以她命名的犯罪科学研究所在伦敦大学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致力于犯罪科学的机构。

真相或者永远不会出现。丹多案涉及诸多话题,注定长久不衰。而乔治的最后释放也显示了法律的严谨。人们意识到,在真相和法律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黑洞。在个人命运和新闻报道之外,还存在着一个不受逻辑控制的深不见底的世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8-13 04:23 PM , Processed in 0.05099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