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眼:河北农村“死人一条街”,殡葬生意产值几十亿从业上万人
2019-04-05 腾讯图片
临近清明,河北省保定雄县米北乡米北庄批发市场已经进入忙季,殡葬用品随处可见。这个市场是中国最大的殡葬用品批发市场,冥币、纸质日用品和奢侈品,一应俱全。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活人有的东西死人全有”,当地人习惯称这里为“死人一条街”或“鬼街”。【鹅眼:第215期,摄影师:Jason Lee 编辑:艮艮】
米北庄生产殡葬用品历史悠久,时间可追溯至清代。从地理位置来说,米北庄,南有华北明珠白洋淀,北有京南小香港白沟,北距首都100公里,东距天津100公里,西距保定90公里,货品销路四通八达。在一个人偶摊前,一名顾客在向女售货员询价。五颜六色的人偶祭品,男女都有,个头似十几岁的孩子一般高。曾经略显阴森恐怖的童男童女祭品,现在都以更可爱俏皮的模具样式出现。
在米北庄,很多村民都在从事殡葬用品的生产批发生意。事实上,米北乡有几十个村子,其中80%都从事殡葬用品生产。通常每年年初,村民们就开始为当年的清明节准备货物了,一直持续至清明节后。除了纸扎祭品,也有一些材质为塑料或其他材料的祭品。每个摊位上都有各种各样,以及各种面额的冥币。
为了吸引顾客,摊主或者售货员总会把最畅销的祭品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每逢清明节前,这条殡葬用品一条街经常会“堵成一锅粥”。
一家店前,摆放着纸质的“豪车”,路虎、丰田、奥迪以及奔驰等大品牌,在街面上随处可见,以往的四抬小轿已进化为四轮轿车。别看是纸扎的,但是样子已与实体非常相像,车标和细节处理非常到位。在这里长大的孩子们也完全没有恐惧感,常常在挂满着祭品的屋里嬉戏打闹。
人过清明鬼过年,纸钱是最常规的祭品。印有人民币和美元图样的“仿真版冥币”等祭品十分畅销,金元宝和银元宝也必不可少。老人喜欢金元宝、年轻人更喜欢追逐潮流,烧仿真冥币。此外,还是各式各样的纸扎灯笼,也是扫墓必备的物品。
用于祭扫的灯笼不止是红色的,还有粉色、黄色和绿色等其他颜色的,它们的外形也不是一成不变,随着时代变化,融入新的审美元素。
在殡葬一条街,这些栩栩如生的人偶祭品十分畅销。传说经过焚化,这些玩偶可以成为随从,照顾彼世生活的先祖。这一转化程序无从考证,却寄托了生者对死者深深的思念与缅怀。由于是批发市场,祭品组件一箱箱被拆开,卖光,又被拆开,又被卖光,需求量之大一言难尽。当地有数十家物流公司,殡葬用品被他们销往全国各地。
中国传统中红白喜事并列,人们习惯将逝者的丧事办得体面热闹,希望他们可以在另一个世界享受到生前享有或未曾享有的一切。在五颜六色的人偶祭品中,不乏神话人物的形象存在,比如说八仙。
童男童女以及其他身份的人偶,也是很常见的祭品。鉴于顾客选择空间太大,祭品需要拿质量说话,这个女性人偶,做工精良,衣服的材质乍看上去酷似丝绸。
随着时代的发展,殡葬用品也与时俱进,现代社会顾客的大多数要求在此都能满足。殡葬一条街上卖的祭品花样百出,牙膏、牙刷、面霜、指甲刀和剃须刀,一应俱全。眼镜、苹果手机及配饰、名牌手表,俨然走的就是一个“高端”、“时尚”路线。只有顾客想不到的,没有买不到的。
有了豪车、名表以及先进的高科技产品,自然也得有豪宅。这栋仿古风格的二层小楼,甚是显眼。
当然,当地的殡葬店铺不少都是术业有专攻,不会一拥而上,什么祭品都卖,各家有各家的特色,这家店铺就是以人偶祭品为主。
一阵风吹过,街头“奠万古长青”、“奠沉痛悼念”,以及“一路走好”的白色灯笼随风飞扬,外人看着很别扭,当地人却早已习以为常。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殡葬产业的厂家们也尝试着将传统的殡葬用品上传到网络,顾客可以网购物美价廉的骨灰盒、花圈和寿衣等。由于丧葬用品行业的特殊性,它的电商之路也走得格外艰难。有人尝到了电商的甜头,也有人败给了现实的残酷而没有坚持下来。卷帘门上的“出租”二字,看起来这家店经营难以为继。
提及殡葬产业,公众往往想到“暴利”一词。但通常情况下,批发商没有零售商赚得多,这里一个花圈的毛利润仅5毛到6毛,下一级经销商可以赚取几块钱的差价。暴利会发生在销售的末端,也就是零售商,用行内人的话说:赚多少就没准儿了。另外,最近几年河北大力整治环境污染,米北庄的殡葬生意也受到一定冲击。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虽然大形势不好,但也很难改变中国人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祭祀习俗,米北庄有数百年的殡葬用品生产历史,也是当地的支柱产业,移风易俗看起来还需时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