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在中国,要做一个有“质感”的女演员需要什么素质?她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或许,我们从佟丽娅身上能得到一点点启发。
首先,不随波逐流,“轴”一点、“倔”一点是好事。
佟丽娅其实心性挺大的。当年在舞蹈团也算是台柱子级的人物了,还上过文化部的春晚,当时已经可以独舞了。
这样优越的工作,她也是说辞就辞,考了中戏,成了演员。
当时,很多人不能理解她的决定,只有佟丽娅自己是非常坚决的,她甚至为自己想好了退路,一切“折腾”都是为了圆自己的一个梦。是啊,如果有梦想,不去做又怎么能实现呢?
当然,这样的倔强并不代表鲁莽与草率,她的任何决定也不是头脑一热、对人生不负责任,而是她有这样一份自信,能吃苦、肯蛰伏,为了达成理想可以破釜沉舟。
其次,永远不要丢掉你的核心竞争力。
每个女人都要弄清楚一点,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是写作,就去当一个好作家,是精算,就当一个上好的精算师,而佟丽娅的核心竞争力还是一个演员。
毕业于中戏表演系本科,中国三大表演院校中,中戏毕业的大都主攻话剧舞台,而话剧舞台正是最磨炼基本功的地方。
▲佟丽娅是04级表演本科,此外还有王智,以及聂远的老婆秦子越。前段时间他们还聚会了。
佟丽娅自己,对于“表演”这件事也有着异常的热情和执着。在早期,她也是在话剧舞台上摸爬滚打过的。
▲话剧《蝴蝶是自由的》
▲话剧《在底层》
随着她有了热度、有了名气,她也依然把“表演”作为立身之本,不敢有丝毫懈怠,从来不为了话题和流量而演一些自己都看不过去的角色。
▲《国家宝藏》中,尽管佟丽娅凭着“美”就足以及格了,但是这段哭戏演得还是引人泪下。
是啊,安身立命的本领,可以追随终生。
有了事业上的信仰,有了可以倾注身心去奋斗的东西,就会少很多抱怨,少很多纠结,自动屏蔽很多杂音,反而更加专注于自身技艺的精进。
所以,我们看到佟丽娅永远是有能量的,永远乐观的,说到底,是事业给予了足够的养分。
最后,“沉得下去”的人才有未来。
佟丽娅是很喜欢研究剧本的,她在接任何角色之前都要做很多准备,包括看小说、揣摩角色、进行思考。
记得看她和曹可凡的访谈,曹可凡那个时代的人对《林海雪原》、《平凡的世界》这种年代小说是吃透背熟了,曹可凡跟佟丽娅谈小说、谈感受,甚至谈文学,令我意外的是,佟丽娅居然也有着很深的见解。
那是一场流畅又有着很多智慧闪光的谈话,我从佟丽娅身上看到了和她年龄不太相称的成熟与沉淀,甚至和曹可凡这个六零后都可以说是“棋逢对手”。
这种成熟也不是天生的,可以想象的是,佟丽娅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是花了大精力、费了大功夫的。
在电影《刺杀小说家》的时候,佟丽娅也是拿出了相当大的精力进行训练,只为了呈现最好的效果。
   这也蛮珍贵的,在这个金粉银沙、热钱进进出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娱乐圈,能有魄力“沉得下去”,本身就代表着非凡的见识。
而这次接到HM代言人,也正说明了,除了美貌,她身上还有一些别的东西在渐渐显露出来,成为巨大的吸引力。
这是一种执着、一种信仰、一种坚韧,更多的是清醒笃定。也许,这些闪光的气质,会令她走得更远。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看佟丽娅的经历,感叹一个女演员的成功是不易的,必须是外部合适的机遇加上自身不懈的奋斗,此外,还有各种意外纷至沓来,还有大时代的背景,以及瞬息万变的市场风向。
但无论怎么变也好,能在眼花缭乱的世事中保持一份独到的清醒,才是最重要。这清醒就在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知道什么东西最不可取替。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这些有“质感”的女演员能真正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