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小城物质贫乏、精神孤独的中老年人来说,“无法工作时还有源源不断的收入”、“温馨的大家庭”,都是无法抗拒的诱惑。于是,他们不顾一切反对加入了直销。
年逾四十,存款只有几千的我妈,也成为了其中一员。
这是真实故事计划第 416 个故事
故事时间:2018年
故事地点:福建
一
“你爸说他要砍断我双脚。”我妈在电话里说。这句威胁我已听过几百遍。
叹了口气,我问:“怎么了?”
“我买了完美牌净水器,他不让我装,说要砸掉。”
“多少钱?”
“打完折五千。”
五千,可以买两台名牌净水器了。早三个月前,我就知道我妈成了“完美”的直销商,朋友圈一天一则“畅销25年,免疫力之王”的产品推荐。
她说喝水很关键,不能有污染,“市面上净水器很多,不谈价位,‘完美’牌的效果最好”。我查了她口中的“完美”,是一家主打健康食品、小型厨具、化妆品等的直销公司。
意识到事情不对,问我妈怎么不跟我商量就买下净水器,“你不考公务员去北漂跟我商量了吗”?她丢下这句质问就挂了电话。
瘫在7平方米的出租屋,离家2000公里,我不知如何应对我妈,这个直销体系末端的“受害者”。
我妈今年47岁,还有3年就退休了,但存款只有几千,每月房贷还在还。令她最恐惧的,是我爸赌博欠下的,不知数目的外债。
他的工资卡已抵押给别人,但还在借,还在赌。平日守口如瓶,烂醉后对着拉开的窗户大哭,我妈才知道他又借了十万。
去年北京雾霾围城,聊天中我说吃不起樱桃,我爸笑我活该,形容他在家里过着的是皇帝的生活,我无言以对。钱对我妈有致命的吸引力,这毫不令人意外。
“完美”体系给直销商的终极承诺是:年薪千万、国外夫妻豪华游。活到这个年纪,我妈也想逆天改命。
作者图 | “完美”PPT资料
毕竟我爸和我都让她失望了。过年回家她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有多少存款。
换工作这个消息,一定令我们本就艰难维持的关系雪上加霜,我不敢讲自己换了份薪资更低的工作,主动疏远她,没想到就出事了。
这会打电话劝我爸,净水器买都买了就装上了吧。他愤愤地说:“你妈做传销,被洗脑了,我才不傻,会用那个不干不净的机器?”
那之前,我爸每天聚餐喝酒,但都会提着大桶,骑摩托车去县城外的小山接泉水喝,我妈的净水器无疑挑战了他在健康观念上的权威。
双方僵持不下,净水器只能被寄存在“完美”的店铺里。
听我妈讲,“完美”号称要打通天网(互联网)、人网(直销商)和地网。地网即遍布线下的实体店,全国有13000家。我们家是十八线小县城,就有5家“完美”服务中心,作为商品的中转站。
购买普通商品可以积分,累计18000分以上可以享受12%的返现优惠。发展4个下线,公司承诺收入10-30万;发展8个下线,年收入50-100万。
线上下单,线下取货,我妈在朋友圈经营了几个月,也有一些同事、老同学会找她拿货。她还瞒着我爸,跟着团队去浙江培训了一次。
二
净水器事件后,我决定多关心我妈,平日会在微信上问她吃饭了没。
一天她发给我一碗面的照片,我看图上有菜有蛋,有意夸赞了句“真美味”,没想到她回复:“一个人的晚餐。”不用说,我爸又去赌了。
以前别人给我妈支招,说我爸的钱既然留不住,那就让他煮饭,负担家里的伙食。我爸照做了十年。我上大学离家后,他的积极性直线下降,现在更变本加厉。赌起来,家都懒得回,钱也几乎一分不出。
今年过年,我爸倒抱怨起我妈钱都花在自己身上,给家里和他置办的东西少之又少。
其实我妈这些年开始用淘宝后,就没买过上千的衣服,却不忘给我爸添置鞋与衣裤。她年轻时爱戴的一条银链子,也不知去了哪里。
看我爸如此不知好歹,我妈气急,此后每花销一笔,都记在本子上要跟他结算。开悟了一般,她开始为自己活。
首先她戒了麻将,说是伤感情。每到周末,她的朋友圈绽放五颜六色,都是和伙伴们各处游玩的美图,我数了数,发现她起码有10条亮丽丝巾。
周一到周五,她也有不同的安排:去栈道散步、练瑜伽、做汗蒸。开始做“完美”,正是汗蒸馆的姐妹介绍的。
我家的经济情况,在一圈亲朋好友中属于垫底,而且朝不保夕。这个姐妹的建议,正中我妈下怀:每个人都有能力重新开始,至少在经济上。
曾经我妈想和我爸离婚,砸东西动拳头的闹腾,最后总因为钱不了了之。我爸赖着不愿离,我妈也拿不出等同于房子一半价值的钱分家。
小时候,在我脑海中,锅碗瓢盆、电视冰箱包括整个家,随时都会掉入赌博和酗酒的无底洞,所以我全力支持我妈离婚,不想她痛苦,也不想自己再担惊受怕。
现在的我,却不会劝她离,一仍是缺钱,离不了;二是我想,离婚了我妈能去哪里呢?
于是她向我求助,让我给我爸打电话教训教训时,我同仇敌忾,却没有力量提出更实质的建议,也恐惧家庭冲突愈演愈烈。
后来她就少跟我说这些事。我们的话题,聚焦到我的工作和婚恋。她希望我稳定就业,然后早些结婚生子。
我不同意,一次气急时举例:“不要催了,要像你嫁我爸这样的人,一辈子都毁了。”我妈听后沉默半天,我在心里为自己的残忍向她道歉。
又一次,我妈向我推荐她正在玩的小游戏,是支付宝的“蚂蚁森林”,线上种假树,线下可以换真树。她给我看她已种成功的树,证书显示树将种在鄂尔多斯,突然她说:“等我有钱了,要去看看我的这棵树。”
作者图 | 妈妈的森林地图
这句话,让我下了十一回家看看的决心,也想知道我妈口中的“完美”到底是何方神圣。
三
回家时,我爸借了亲戚的车开,一家三口决定每天换一个地方玩。
去海滩踩沙踏浪的时候,晒得久了我口渴,我妈立马掏出水杯。
我一喝,发现味道很怪,疑惑地看向她,她一脸憧憬地摸着水杯,说这是“完美”的沙棘茶,可以排毒养生,最适合我这种熬夜的年轻人。杯子上还印着她的名字。
第二天早上她催我起床,手里端着一瓶糊状物。我一碰,觉得温,问怎么不热,她说这是“完美”的海藻营养餐,必须用温水冲,说我上班太累,这能滋补养胃,给人一天的精气神,还告诉我,她已经很久没感冒过了。
我听得起了火气,抗议她把健康原因归于“完美”的产品,像一台复读机:“我劝你不要再做了,都是骗人的。”
话音刚落,她眉头拧起:“我难道会害你吗?你们以为我被骗?你还跟别人说我做传销!”
我当时着急,想着她拒绝交流,就拜托了一个姐姐对她妈妈讲这回事,让她妈开解我妈,她们是同学关系。
我顾忌我妈的自尊心,与她沟通一直避讳“直销”、“传销”这些词。没想到我的话被原封不动地告诉了我妈。
我妈气得从卧室摔门而出,我知趣地跟在后面。客厅的柜子上排列着大大小小的“完美”产品,有水果清洁剂、洗手液、洗衣粉、牙膏、面膜种种,净水器也已经安上了。
我妈自己喝下营养餐,给我另煮了面,说:“后天有课,你也去,听了就知道我为什么做‘完美’了。”我点头,暗想正好。
上课地点就在汗蒸馆,拉开紫色门帘,入目的是一堆鞋。来的人不少,全是女性,从二十出头到我妈这个年龄都有。
看见我妈,一人快步迎了上来,嘴里热乎乎地喊“珍姐”,比我叫的“妈”温柔十倍,然后亲切地按住我妈的手,一副十分惦念的面孔。
我妈的愉悦也升腾在眼睛里,柔柔地指着我介绍,对方马上说母女相像,福气很旺。听说我是大学生,场上的人都好奇地瞧了一眼。
一番寒暄后众人坐定,我特意挑了个前排的位置,举目一扫,每个人桌边都放着印有名字的水杯。
主持人开场,引导大家击掌,嘴里同时喊口号:“好!很好!非常好!”我妈的动作很熟练。
原来今天的课,是内部成员分享会,包括经历分享和产品实验。
大家互称老师,幻灯片上大写着:将家庭开支转化为家庭收入,将人际资源转化为无尽财富。
作者图 | “完美”PPT资料
一位刘姓老师上台发言,说自己是外地媳妇,在县城难免有孤立无援的寂寞,产后身体虚弱仍要打工,更是烦恼。
中药调理无效后,她意外接触到“完美”产品,定期喝沙棘茶后通体舒畅、皮肤好转,她说加入“完美”大家庭后,收获了自信、活力,青春焕发,回老家大家都称赞她“冻龄”。我听着,一边回忆起沙棘茶的古怪味道。
突然想到,读过专科的我妈,或许是这拨人中学历最高的。平时她混她的圈子,旁人聊房聊车,她是插不上嘴也不敢想的。而“完美”大家庭最厉害的老师,不过初中学历,却能年入百万去马来西亚。
这里不谈名,只谈利,互相关心与支持,讲究多劳多得和发掘自己的价值。
我妈听得认真,不断点头。她还没有出过国。
四
轮流分享后是产品实验,引导人陈老师自称是贵州人,小学学历。
第一个产品是洗涤剂。陈老师说如今的洗衣粉含磷,对皮肤不好,而且污染环境。她摆出三个一次性杯子,倒上水再撒上什么东西,水转深红,她说这就像人被刺激的身体。
三个杯子里,她分别放入日常使用的肥皂、香皂和“完美”的洗涤剂。前两个杯子水色不变,但“完美”的洗涤剂滴入后,水一秒由红转清,众人掌声响起。
陈老师以此力证“完美”洗涤剂物美价廉,是真正为健康考虑的良心产品,核心团队研制多年,一瓶只需80元。
第二个产品是沙棘茶,实验方式类似,逻辑为人体需要排毒,沙棘茶能使水色变清,所以沙棘茶能排毒,且效果冠绝市场。
场中一个小女孩看得目不转睛,我心想等你上初中,化学课中这种“神奇”会比比皆是。
作者图 | “实验”现场
这时,我妈拉了拉我的手,一脸自豪地说:“你还不信。”我强忍冲动,耐心听完课,跟老师说想多了解你们的课,请分享PPT给我。
老师心花怒放,可想而知以后她的推销词能加一句“大学生都对我们感兴趣”。
课后我妈带着我去逛街。我忧心忡忡地想着“完美”这一体系,觉得真怕聪明人使坏心,亲密环境对人的拉拢还在其次,直销的关键在于,让人发自内心地信任一款产品。
他们配套推出的这些所谓的科学实验,就是让人对产品的商业性放松戒心,再本着“利人利己”的目的推销。主推日用品,因为它们的市场占有率最大,替代性也强,即常用又好卖。
更加暴利的部分,是在直销商中间推广他们所谓的“高端产品”:五千的净水器、两千的套锅等等。
正想着,我妈突然说:“哎呀太阳伞拉在汗蒸馆了。”她说下次再取,我强烈要求我们这就折回去拿。
如果不拿,我觉得我妈的一部分也拉在了那里,被那些老师们控制在手里,这让我感到恐怖。
回到家,我妈羡慕地说:“她们真自信,敢在台上发言,我就没这个勇气。”我无力地说:“那些道理对,实验对,但和产品没关系,是有问题的。”
我妈撇撇嘴:“又来了,读书多了不起吗?这些实验都是被认证过的。‘完美’创始人还上过央视呢。”
我苦口婆心地讲了一堆道理,很快,对话发展成争执,我爸还在一边重复:“我就知道她被洗脑了。”我妈听了火气更大:“你们就见不得我好!”开始攻击我们两个。
本来安排好明天去另一处景点,也因为这场冲突取消了。
五
第二天睡醒后,我发现家中异常寂静。走进客厅,原来我爸在给我妈染头发。
我妈对着落地窗,坐在红凳上一动不动。我爸站在她身后,一手撩起她的一络短发,一手用刀抹染发膏。
在外染发一次需要好几百,我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我妈开始用染发膏。她短发,89块钱的一盒可以用许多次。她多久染一次发,我也不知道。
“白得太快太厉害。”我爸说。我妈没应,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今天天晴,小贩在叫卖丑柑。楼下还有家婴幼儿用品店,我妈以前常陪我去看婴儿洗澡。
抹完发膏,我爸去煮饭,剩我们两人发着呆。她突然说:“趁阳光好,也给你剪下白头发吧,不喝沙棘茶就算了,以后也要少熬夜。”
这次换我坐着小凳蹲在她身前。她念念叨叨,说以前让我给她剪一根,我要价是五毛钱。我听了心里一酸,当时太任性,现在对不起也说不出,只好说你数数条数,我同样价格请你剪。
她摇摇头没有说话,又剪下一根放在桌上。我们这么多年的牵扯,就像乱糟糟的白头发,分不清、辨不明。还是算了吧。
我妈要继续做“完美”,我只提两个要求,一是希望她不要再去听课;二是买上千元的产品前,可以跟我商量。她同意了,我也决心要好好攒钱,以备不时之需。
假期结束,返程的前一天我故意问我妈开不开心。她别过脸,没说话,用力点了几下头。
前不久和她通话,她兴奋地告诉我,三岁的外甥咳嗽两个月了不见好,她一喂“完美”的营养餐,立马见效。我说可能是概率问题,靠保健品不能治病。她仍坚持自己的判断。我每天关注她的朋友圈,知道她还是有去上课。
“权健事件”刷屏那天,正好是圣诞节。我妈记得这是一年中我最喜欢的节日,发红包祝我快乐。她说看天气预报,零下四度,问我北京冷不冷,感叹自己还没见过大雪。
等北京落雪了,她想请年假,坐一夜的火车来看我,然后一同看雪。
那晚,我没有和她提起“权健”。
作者张钟钟,编辑
编辑 | 赵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