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友:王瑞恩(4800+ 赞同,法律话题的优秀回答者)
有些药瓶的盖子要向下用力压住才能拧开。
有次新买了一瓶维生素片,想拧开瓶盖来一发,转了半天没拧开。
不科学啊……试试反方向,也不行。
再试试往一边用力向上提一边拧,力拔山兮气盖世!
依旧岿然不动。
于是我试了用小刀撬,用剪子对着连接处划拉,都不行。
真是像个铜豌豆一样,烧也烧不烂,煮也煮不烂,急得小和尚一头汗。
定睛一看,发现瓶盖上有字:
原来是要向下用力压住才能拧开的?
为什么呢?这个看似反直觉、不方便的设计,其实主要目的在于防止儿童误食药物。
一般人见到瓶盖拧不开,一般都会试着反方向开,或者试着向上提,但很少会想到要向下按的。小朋友看不懂上面的文字说明,因此出于好奇打开瓶子吃药丸然后真的完了的概率就会减小,从而实现了安全存放药物的目的。
还有一个实现方式类似,但目的不同的「添麻烦」设计:难拧开的咖啡罐子。
这是市场营销的老师上课讲过的一个案例,没有提具体的品牌,如事实有误,还希望了解这个案例出处的知友们指正:
话说,速溶咖啡刚被推广的时候,家庭主妇并不买账。
营销人员去调查了用户反馈,原来大家觉得速溶咖啡冲泡起来太容易,味道一定比研磨的差,家庭主妇也不愿给家人留下偷懒、图省事糊弄人的印象。
于是该品牌修改了包装,取消了塑料包装的速溶咖啡粉,改成了要用罐头刀才能打开的金属罐子,而且开起来特别麻烦,要吭哧吭哧很久。
营销人员还做了个实验,用同样的咖啡粉,第一种装在塑料盒子里,倒出来就可以直接泡上;第二种装在铁罐里,当着顾客的面费了好大功夫才打开。
顾客普遍认为第二种咖啡味道更好,更像是研磨的味道。
这个难拧开的罐子,就是反向利用了人们偷懒没好货的心理,给人添了麻烦,却提升了用户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