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图片 2018-12-19
新村貌:干旱村最贵嫁妆是水 没洗过澡的老人终于喝上纯净水
地处西北地区的甘肃省正宁县榆林子镇小寺头村一组,常年饱受干旱侵扰的村民祖祖辈辈都靠天吃饭。直到2016年,村民才算真正喝上一口干净的水。刚满10岁的龙龙冒着大雪在村子的机井前排队拉水,拉回家一趟需要2个多小时。
“萤火计划”贫困村“新村貌”系列
摄影/任世琛 李勃 视频/任世琛 编辑/小为
出品/腾讯图片
2007年2月,小朋友任亿民和任元涛抬着水桶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到山下去抬水,走一个来回足有2公里路。从2000年开始,摄影师多次深入这座黄土地上的“干旱村”,记录村民从山沟挑水到机井拉水、再到自来水进厨房生活用水发生变化的过程。
20年前,水是村民家最为珍贵的“家产”,谁家娶媳妇,女方首先要考虑男方家有没有漂亮的房子,是否有水喝。“因为靠天吃饭,村民最怕天不下雨,遇见干旱羊在叫,牛在哭,麻雀没水飞不高。”村民任占印老人说。2008年,村里新修的机井抽水量少、水质浑浊,但一下解决了村民到山沟里挑抬泉水的艰难历程。
干旱导致水资源贫乏,不但影响着当地人畜饮水和日常生活,也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当地曾有歌谣唱道:“一碗水,用三遍。又洗菜,又洗脸”。因为缺水,就是这不干净的脏水,对当地村民来说也是无比的珍贵。图为2007年2月,12岁的任亿民舀起一勺浑浊的水给一旁的山羊喝水。
遇到冬天或者机井故障,村民还得要到山下的山眼泉去挑水或者去更远村镇拉水。2016年政府投资60多万元给村子修建了水塔。满足了80户人家的300多口人用水,自来水管进了村民院子和厨房,家家都用上了自来水,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图为2005年5月,几个孩子在田地里浇水种瓜。
直到2016年政府投资60多万元,村民三个月修建起来水塔,可供应该组80户300多村民日常吃水。往日村民从两公里外的山眼泉人抬牲口驮的取水场景这才完全成为历史。
曾经这里缺水的程度超乎常人的想象,缺水导致人们的正常生活用水紧缺,村民没有洗澡的习惯,有些老人一生都没有洗过澡。图为2018年7月,任占印老人牵着牛在水龙头前饮水。他说:“口渴了伸手就到厨房的净水器前接水就能喝,饮牛时把牛直接拉到院子水龙头前就饮。以前水短缺时,牛喝的都是家里洗锅、洗完衣服或者洗脸洗脚的水,根本没有干净水让牛喝”。
这些年,甘肃省正宁县实施水、路、网、电等村村通工程,每家每户在院子或者厨房都装上自来水,打开龙头的瞬间,清澈的自来水流淌出来直接可以饮用、做饭,再也不像往常一样需要沉淀。图为2005年5月1日,任伟伟用半盆水洗了好几件衣服,晾晒在绳子上。
2018年5月7日中午,三个孩子在院子用洗衣机洗衣服,洗衣机的进水管直接接到水龙头上,孩子就可以开心的在院子里玩耍,一幅快乐祥和的农家乐园图。
2010年8月2日,任占印老人端着刚从机井拉回的水准备喝。对于吃水的故事,他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他说:他是小孩子的时候,村子里每个孩子每天都要到村庄下的沟里用木桶去抬水,经常有孩子被掉到沟里的事情发生。抬水对于每个孩子或者成人来说,都是特别苦或者危险的活。这些年,他见证着村民的吃水从山沟里抬挑到田野的机井抽水,再到今天的自来水进厨房的全部过程,他不停的念叨,这社会变化太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