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波称,一款新药正式出炉,需要经历基础研究以及临床研究两个阶段,基础研究“算相对较短、投入较小的环节,但依然很复杂”,需要大学、研究所及药厂等各式机构的参与;而临床研究则涉及在动物和人体上的药物试验,被严格监管。
一个被国人熟知的失败案例来自重庆啤酒(600132.SH)。这家酒业公司在1998年收购佳辰生物,涉足乙肝疫苗项目,直至13年后的2011年,重庆啤酒发布公告,称临床数据无法证明疫苗的有效性;至2015年,重庆啤酒停止佳辰生物的生产性业务,并按照应收账款接近5成的比例计提了约9000万元的坏账准备。
由于有大量时间和资金投入,并承担巨大风险,制药公司要求各国提供专利保护,以保证利益。世界银行的报告称,“专利制度导致药品价格维持在较高水平”。
原研药的研发成本到底有多高?一项被广泛引用的研究说,平均每项获批药物的税前成本是13.95亿美元;若考虑每年8.5%的资金成本及10.5%折现率,则平均研发成本增至25.58亿美元。这项发表在2016年的《卫生经济学杂志》上的研究,基于对10家美国生物医药公司所生产106种随机挑选药物的调查,考虑了已放弃研究但与获批药品有关的研发成本。
但权威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刊登的另一项研究显示:新药研发成本此前被高估了。基于制药公司提交给美国证交会的文件,2006年到2015年间获美国食药监局批准上市的10种抗癌药,研发成本中位数为6.48亿美元(1.573亿-19.508亿美元);若每年资金成本7%,则研发成本中位数增至7.574亿美元(2.036亿-26.017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