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源济 于 2018-6-17 11:22 AM 编辑
看客:一场发生在中国的笑话实验
网易图片 2018-06-14
随着《今晚80后脱口秀》、《吐槽大会》等脱口秀节目的走红,蛰伏在魔都褶皱处的脱口秀俱乐部也逐渐浮出水面。在“开放麦”之夜,脱口秀演员们悉数登场,将一个个笑话拿到台上试验。摄影/李晶 编辑/简晓君
“用实际行动打响爱国贸易战,我在上海的喜剧俱乐部一切演出,对美国人售票一律加价25%。”4月的某天,脱口秀俱乐部的老板Storm发布了一则微博——当然啦,只是个段子。
(责任编辑:简晓君_简晓君)

随着《今晚80后脱口秀》、《吐槽大会》等脱口秀节目的走红,蛰伏在魔都褶皱处的脱口秀俱乐部也逐渐浮出水面。穿过喧闹的延安中路,拐进偶有两三人影的弄堂,静谧深处,就是喜剧联合国的所在地。白天,这大概是个咖啡店之类的地方,而到了“开放麦”之夜,脱口秀演员们便悉数登场,将一个个笑话拿上台试验,测试新写的段子好不好、炸不炸、需不需要调整——这里不仅是工业化生产段子的第一站,更是很多人“把不敢说的话用笑话讲出来”的地方。

这一晚,新闻联播还没播,我就来这儿等着了。100多把椅子已经整整齐齐地码放好。除此之外,还有一幅猩红幕布,一支立式话筒,以及伸手就能碰到观众的舞台。

每个演员有5分钟的时间,讲自己的生活观察,减肥的事、奶奶的癖好、购买情趣用品的经历,又或者是自己的想法。

大概是周五的夜晚不必思虑远方的缘故,也可能是当晚的温度、湿度,和朋友圈的荒谬程度恰到好处,邻座的兄弟频频爆发出犀牛般的笑声。但是,也不乏这样的时刻——演员在台上绘声绘色,底下的观众却集体掉进了笑点的夹缝。“很多专业的主持人一上来就挂了,华少来绝对挂。”一般来说,“献丑”是实力派自谦的说法,而在开放麦,“献丑”基本是如实描述。

事实上,这都是正常的。这里的笑话实验已经进入到第三个年头,据Storm总结:脱口秀开放麦就是“薛定谔的笑”。每一条“被天使吻过的段子”,都是趟过生死才打磨出来的:反应平平的不会再出现,获得笑声的则得以生存。笑声的烈度、长度,都是判定生死的尺度。而除了段子本身,要试的还有表演节奏——“差0.05秒,笑声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不仅能让新人积累线下表演经验,更能让职业编剧验证将要用于《脱口秀大会》或者《吐槽大会》的段子。

"即将上台的演员胡豆豆有点紧张,在后台默默偷窥观众的“状况”。

轮到Storm上场时,场子明显热了起来。“说一个真人真事哦。就上个月,我爸爸去四川成都旅游。我打电话给他,爸,成都好玩吗,大熊猫看过了吗?我爸说,成都无聊死了啦,这地方,外地人太多了!” 抛出第一个笑点后,Storm停顿了两秒,等待观众反应——“我说爸,你在成都,他们不是外地人,你才是好吗?我爸反驳我,怎么可能,阿拉上海人永远不可能是外地人!”

台下笑抽的胡豆豆。 |